基于农田景观的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2-14 15:44聂紫瑾
天津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聂紫瑾 李 琳

摘    要:农田景观作为北京休闲农业的抓手,通过以农造景、以景促旅,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乡镇普查和园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基于农田景观的北京休闲农业的规模布局、作物栽培、配套设施、营销方式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京休闲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田景观种植水平不高、规划和主题缺乏特色、产业融合程度低、政策环境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景观种植水平、强化主题特色、提高产业融合度、提供稳定政策环境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北京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农田景观;北京;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8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1.011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rmland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 Beijing

NIE Zijin, LI Lin

(Bei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Farmland landscape is the basi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Beijing.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by promoting tourism with landscape.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based on farmland landscape in Beij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cale, crop cultivation, leisure facilities, promotion method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farmland landscap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ensus and sampling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in Beijing landscape agriculture included low cultivation level of landscape crops,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me, low level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unstable policy environment.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roblems,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Beijing, such as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level of crops, strengthening the theme characteristics, improving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providing a stable policy environment.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farmland landscape; Beijing;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为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休闲农业逐步发展[1],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增长阶段和快速扩张阶段后,2009年开始进入了增长缓慢阶段[2]。2017年北京市休闲农业观光园1 216个、民俗旅游实际接待户8 363户[3],形成了采摘篱园和休闲农庄为主的8种乡村旅游业态[4],地域布局呈现近郊、中郊平原区、远郊山区3大圈层结构[5]。在目前的阶段内,市民对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特色化的景观、多元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体验等,其中特色化的景观是核心的吸引物。

景观具有“风景”、“自然综合体”、“异质性镶嵌体”等多种含义,是风景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6]。景观是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7]。因此,农田景观可以理解为区域内成片的以耕地为主的景观类型,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园地、城镇等不同类型斑块,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会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特征,形成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的大生态系统[8-10]。

农田景观一直以来是北京市休闲农业的重要抓手[11]。其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同审美性结合起来[12]。通过以农造景、以景促旅,从而构建良好生態环境、创建首都宜居环境、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文亲和性和拓展农业服务业功能与增值空间,是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据2013年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景观农田规模达到0.67万hm2。但是目前北京农田景观仍然存在底数不清、发展低端等问题,制约了休闲农业的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休闲农业进入发展停滞期[13]。

因此,本研究通过乡镇普查和园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农田景观的规模布局、作物栽培、配套设施、营销方式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景观农业和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乡镇普查的形式获取整体规模和布局数据。由乡镇统一填写统计表格,尽可能全面地获得北京市域范围所有基于农田景观的休闲农业相关信息,共回收13个区82个乡镇的数据采集表,涵盖农田景观点289个。目前北京市现有观光园1 216个,因此本次调研所得依托农田景观的观光点占全市总观光园比例为23.77%,不涉及以养殖园区、纯果树种植的园区等完全没有种植业的观光园。

在乡镇普查的基础上,根据规模布局和主要类型进行分层抽样,开展问卷和实地调查。共回收问题73份,占普查数据的25.26%。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主栽的景观作物、配套设施和经营情况,对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

2 发展现状

2.1 规模布局

由表1可知,北京市2018年农田景观面积9 185 hm2,超过2013年统计的6 667 hm2,增幅38%。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将北京市域内的农田景观划分为平原大田景观、山区田园景观和设施园区景观三大类[14]。平原大田景观位于平原区、依托于大田种植营造景观;山区田园景观位于山区沟域,农田景观与周围自然山水融合成景;设施园区景观为生产型设施园区转型发展观光采摘和休闲农业的产物。根据调研结果,在数量上,山区田园景观>设施园区景观>平原大田景观;在总面积上,山区田园景观>平原大田景观>设施园区景观;在单点面积上,平原大田景观>山区田园景观>设施园区景观。在抽样调查的园区中(图1),占地面积在7~33 hm2范围内的园区占50.68%,33 hm2以上的园区占28.77%,小于等于7 hm2的园区所占比例仅为20.55%。

2.2 作物栽培

根据抽样调查,北京市景观农田选择的主栽景观大多为观食兼用作物(表2),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种植者认可度较高。油料作物为最多,达2 513 hm2,占36.38%,其中82.54%为观赏价值较高的油葵和油菜;其次为粮食作物,占36.25%,以玉米、红薯等可用于采摘的品种为主;另外,蔬菜、果蔬和药材分别占14.36%,9.45%和3.35%。

農田景观建设过程中应用到的轻简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技术、覆盖除草技术和机械化栽培技术。其中微喷、滴灌等工程节水技术全覆盖的点占36.99%(图2),完全不使用工程节水技术、采用畦灌或旱作的多位于山区,占28.77%。除草是景观营造过程中人工投入最大的环节,多数仍未采用覆盖除草技术,比例高达68.49%。调查点的种植过程机械化程度也较低,播种、除草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应用比例分别为41.1%,34.25%和30.14%。

2.3 配套设施

由表3可知,68.49%配备了可冲水的厕所,满足基本的游览需求;72.60%的园区配备了科普展示牌,满足游客的科普需求;50.68%的园区配备无线网络,说明有一半的园区重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但是受园区用地和投入成本的限制,具有餐饮和住宿功能的园区较少,分别占39.73%和28.77%,而这两项是形成收益较多的项目,说明多数园区都处于初级的观光阶段,不能提供餐饮和住宿从而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园区曾提供餐饮和住宿且获利较好,但因拆违整治,停止了相关服务。

2.4 营销方式

微信和网络已经成为景观休闲农业园区的主要宣传渠道(表4),分别有78.08%和72.6%的园区采用这两种方式开展对外宣传。口碑营销也是普遍会采用的手段,应用比例占69.86%。有52.05%的园区都通过区旅游委对外发布过宣传信息。实体广告牌的应用率较低,占21.92%。也有的园区会通过电商平台等其他渠道进行对外宣传。

另外,在受访园区中,有33个举办过农事节庆活动,占45.21%。这些活动分为五类,一是以传统节日为噱头,如五一、三八、六一、重阳、七夕、中秋、植树节等;二是围绕特色作物,如艾蒿节、菊花文化节、油菜花节、草莓节、薰衣草文化节、蔬菜采摘节、京白梨采摘节、玫瑰之约;三是依托非作物的装饰物,如风车节、灯光节、稻草人节、油纸伞节等;四是以农耕体验为主题,如开耕节、秋收节、插秧节等;五是围绕健身活动,如徒步活动。

2.5 经营情况

目前京郊基于农田景观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类型最多的是企业(图4),占41.10%;其次是合作社和村集体,分别占27.40%和23.29%。经营项目有观光、农产品生产、采摘、科普教育等,其中开展观光和农产品生产的园区占50%以上;提供采摘、科普教育项目的园区占40%~50%;开展亲子活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的园区占20%~40%;开展婚纱摄影和会议项目的园区占10%~20%;开展露营、市民农园、休闲渔业、房车等项目的园区比例均在10%以下。另外,由图4可知,17.80%的农田景观点仅开展了1个项目,活动单一,影响游客的休闲体验;开展2~4个项目的占68.49%;经营5个以上项目,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项目的园区仅占31.51%。另外,有45.21%的点举办过农事节庆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庆典、特色作物文化体验、农耕体验、健身活动,以及近年来在京郊较为流行的风车节、灯光节、稻草人节等依托于非作物装饰物的活动。

受访农田景观点对投入和产出的前三个项目进行了投票(图5和图6),分析农田景观点的效益情况。在投入方面,97.26%的园区表示用工是他们经营的主要开支,其次是种子、肥料、休闲设施和广告。说明目前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投入都流向了农业种植所需要的劳动力、种子、肥料等一般开支,在体验设施等方面投入得较少,景观休闲农业发展仍停留在观光阶段。在产出方面,投票数最高的是农产品生产,远高于其他项目,说明目前多数农田景观的产出主要来自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投票数第二的是采摘,也是投入少、三产融合程度低的项目。投票数第三至第五的分别餐饮、门票和娱乐项目,住宿、其他商品销售、会议和婚纱摄影等的得票数远低于上述项目。另外,没有任何产出的占6.8%,仅依靠农产品产出的占13.70%。

总体而言,处于亏损运营状况的农田景观点占27.40%,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的占12.33%,实现扭亏为盈的占60.27%。说明至少有39.73%的园区并未实现盈利,仍在艰难维持。在所有农田景观点中,表示享受过政府补贴的占39.73%,这些补贴包括基本菜田补贴、景观农田补贴、种植结构调整补贴、休闲农业园区奖励、生态标准园创建补贴等,另有一部分种子、种苗和肥料等物资补贴。

3 存在问题

3.1 农田景观种植水平不高

目前农田景观种植过程中节水灌溉比例不高、机械化程度低、覆盖除草比例低,导致了种植过程消耗了太多的人工成本,园区经营者负担过重。在景观种植时,多规模化种植,缺少文创和生态理念的融合,没有营造出季相多元、色彩丰富、自然生态的农田景观。

3.2 园区规划和主题缺乏特色

依托于农田景观的休闲农业园区缺乏乡土特色和生态理念的规划设计,对农业文化的挖掘不足[15]。跟风建设较多,缺乏对特色资源的挖掘,景观同质化严重。

3.3 产业融合程度低

多数园区停留在观光的初级阶段,餐饮和住宿等配套设施较不完善,缺少供游客休憩的亭、廊等,导致游客无法长时间停留[15]。经营的项目仍以农产品生产和采摘为主要的盈利点,游客的体验项目较少,且多有雷同,缺乏深度。游客的伴手礼也多为农产品或初加工农产品,缺乏特色。

3.4 政策环境不稳定

调研发现,仅有39.73%享受过政策扶持,受政策波动遭受拆违损失已成普遍现象。多数园区经营者因为政策环境的不稳定,对继续发展、抵挡升级缺乏内生动力。鲁小波等[16]也认为目前政府部门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扶持不足,针对休闲农业发展的保护政策、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税收政策等相对滞后,相关部门在办理休闲农业经营许可证时效率低、速度慢,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4 对策建议

4.1 提高农田景观种植水平,提高农田美学价值

提高园区节水灌溉的比例,引进移栽机、除草机等小型农机具的应用,探索覆膜抑草等高效除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农田景观营造的人工成本,减轻经营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效益。

在营造景观时,融合文创和生态理念,采用条带种植、块状种植、图案种植,进行色彩搭配,营造出季相多元、色彩丰富、自然生态的农田景观。

4.2 强化园区主题特色,提高农田社会价值

品牌建设对发展农业观光园具有重大作用,一旦形成自己的品牌就会对北京市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17]。景观休闲农业园区在建设初期应根据园区的农业资源特色、农业设施现况和邻近的休憩资源明确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在挖掘乡村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乡村农耕文化和乡村民俗文化等乡村性元素的基础上[18],形成特色主题,并围绕一个主题深入挖掘,开发出系列的活动和产品,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避免简单模仿、粗制滥造、同质化的同时,也增强园区自身的竞争力。

4.3 提高产业融合度,提高农田社会价值

(1)吸引各行各业人才。农田景观不应止于农业,还涉及餐饮业、酒店业、食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光靠农业行业内的人才并不能做好农田景观和休闲农业。只有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才能实现产业融合。

(2)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农田景观的附加农产品不仅是普通农产品,它可以深入挖掘、大做文章,变得有趣、多样。例如台湾福湾庄园以可可树种植为第一产业,成功向巧克力生产这一第二产业延伸,开发生产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巧克力产品,并将巧克力生产与园区的民宿业务相结合,提供巧克力DIY和巧克力下午茶等体验活动,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开发,提升了综合经濟效益。

(3)开发特色体验项目。国外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游客的需求,设计内容多元化、融多样性于一体的产品类型,而目前中国农业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多样的旅游消费需求[19-21]。农田景观是与休闲农业紧密结合的,其本质在于体验,除满足游客的观光休闲需求外,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开发参观、参与、购物和游玩为一体的项目,不断加深客户体验,并因地制宜,根据节日、节气、客户人群、社会热点不断地进行调整。例如在环境适宜的农田景观点可以修建自行车道,规划行车路线,并提供双人、三人等自行车租赁服务,投入成本较低,还可丰富游客体验。还可以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加强农田景观的推广和游客的互动,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促进更多的消费。

4.4 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保证行业持续发展

稳定的政策环境是景观休闲农业发展的保障。提高景观休闲农业的准入门槛;为农业资源和景观资源丰富、有开发能力的经营者提供政策支持;各类土地利用的基础上,明确休闲农业用地规范和立法,保护经营者的合法建设;改善景观休闲农业园区周边的景观和休憩设施,提升区域环境;开展休闲农业行业培训和认证,促进行业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李雅芳,郭立新,陈阜.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446-448.

[2]孙鑫帅,尤飞,杨亚东.北京市休闲农业景点时空特征及趋势分析[J].农业展望,2019,15(2):17-23.

[3]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付华.京郊乡村旅游业态主导类型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 34(35):156-164.

[5]郭焕成,孙艺惠,任国柱,等.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8,10(4):453-461.

[6]角媛梅,肖笃宁,郭明.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1):91-95.

[7]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69-77.

[8]朱莉,王忠义,李勋.农田景观构建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林金煌,吴思佳,陈文惠,等.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J].生态科学,2019,38(1):194-202.

[10]张永生,欧阳芳,门兴元,等.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对麦蚜种群数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38(23):8652-8659.

[11]张一帆,王忠义,李勋,等.北京景观农业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26(4):63-65.

[12]王忠义,李勋,杨林,等.北京市景观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京农业,2012(28):1-2.

[13]向雁,屈宝香,侯艳林.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4):214-222.

[14]李琳,聂紫瑾,朱莉,等.北京市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实践与探索[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6):32-35,62.

[15]刘志茹,况明生,王爱玲.北京农业文化与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79-12380,12382.

[16]鲁小波,陈晓颖,王万山,等.新形势下北京休闲农业发展态势[J].农业展望,2017,13(11):104-108.

[17]常森,唐衡,曹暕.北京特色休闲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及前景——以美食特色观光园野谷生态园为例[J].农业展望,

2019,15(4):43-46.

[18]汪惠萍,章锦河,王玉玲,等.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301-305.

[19]张进伟.国内外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5(11):192-194.

[20]张玉玮,信丽媛,王丽娟,等. 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6(2):136-139.

[21]刘社,张发民,张承.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6):1-4.

收稿日期:2019-08-19

作者簡介:聂紫瑾(1987—),女,浙江台州人,中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农田生态景观建设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李琳(1979—),女,河南扶沟人,高级农艺师,博士,主要从事观食兼用中药材以及农田生态景观建设等研究。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