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变动分析及启示

2020-02-15 03:04郭书维
天津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天津市天津变化

郭书维

(天津职业大学 天津 300410)

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 2018》,天津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80.75%,位居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 3位。这一指标已经连续保持了16年,可以认为天津已经是国内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创新型城市。但综合指数往往掩盖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例如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构成和权重改变会显著地改变指数得分。因此,本文从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变化的角度来考察天津的科技创新能力问题。

1 天津市R & D投入变化

1.1 天津市R & D投入总体变化

天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从2012年的 360亿元上升到 2016的537.3亿元,但随后有所下滑,2017年降至 458.7亿元,2018年恢复正向增长,达到492.4亿元[1]。通常,衡量区域创新能力使用R & D占 GDP比重这一研发强度指标。数据显示,2012年天津研发强度为2.80%,最高时达到 3.08%,但2017年下降为2.47%,2018年恢复到2.62%这一水平。

1.2 天津市R & D投入的结构性变化

研发资金来源的结构性变化,限于 2018年结构性数据还没有公布,本文以 2017年的资金来源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2012年天津市来自企业的研发资金达到 284.1亿元,占全年总额的 78.8%;2017年支出额达到 320.8亿元,占全年 69.9%。2012年,来自政府的资金达到 58.1亿元,占全年16.1%;2017年达到104.4亿元,占全年22.8%。

表1 2012年和2017年天津市研发资金来源结构性变化Tab.1 Structural change in sources of R & D expenditure in 2012 and 2017

这意味着从 2012年到 2017年,政府加大了投入,绝对量增长46.3亿元,占全额比重上升了6.7个百分点,但同期企业研发支出仅增长了36.7亿元,占全额比重反而下降了 8.9个百分点。因此,前述天津市 R & D总投入下降的主要根源在于企业研发支出的下降。

进一步分别发现,企业 R & D支出的下降主要体现为工业企业 R & D支出的下降。如图1所示,2012—2016年,天津市工业企业R & D支出保持了相对平衡的增长,从250多亿元上升到350亿元左右,但 2017年出现了大幅下滑,工业企业的 R & D支出下降为241.1亿元,甚至不及2012年水平。

图1 2012—2017年天津市工业企业R & D支出(亿元)Fig.1 Industrial R & D expenditure in Tianjin,2012—2017

通过观察发现,近2年天津市R & D投入出现了短期衰退现象。与之相对应,近 2年天津市 R & D人员全时当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出现了下滑。例如,2017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相对于2015年减少了20000人年当量。因此,一定程度上,研发支出的变化会影响到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流失、配置,需要高度重视。

1.3 天津市R & D投入变化的原因分析

研发投入水平和强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同期GDP水平变化的影响,天津市2016—2018年的研发支出发生了较剧烈的变化,与天津 GDP增长率大幅下降有关。2016年天津市GDP为17837.9万亿元,2017年为 18549.2万亿元,2018年为 18809.6万亿元,连续 2年 GDP增长率在全国处于低位,相对于2016年以前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当然,这一波动与全球经济下滑、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有一致性,也与天津产业的内生性不强有紧密关联。作为 1987年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天津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外商投资的生产制造型企业。2006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以后,又集聚了一大批中央企业。这些外企或央企主要在天津从事生产制造加工活动,与科技创新紧密的研发活动通常都在其母国或总部进行。前述工业企业 R & D支出的下滑,其实也反映了近似的事实。

因此,当存在外部冲击时,这些企业进一步收缩了在当地的生产活动和研发投入,而同期本地民营经济又没有迅速发展起来,造成了研发投入的总体活跃度下降。不仅如此,当外部冲击来临时,不仅企业研发支出在下滑,天津的财政科技支出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受当前经济不景气影响,市级财政科技支出从最高时的53亿元下降到40亿元左右,支出占市级财政支出比重从4.6%下降到3.4%。来自企业和政府研发支出的双双下滑,既是经济不景气所导致,也可能是未来科技创新不力的诱因。

2 加强天津市R & D投入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对R & D投入重要性的认识

天津作为直辖市、科技中心城市、国家定位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不同于国内一般的城市。天津市已经确立了建设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充足的研发投入对于天津当前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研发资源的充足性不仅是保障我国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2],事实上也是各个具有引领性使命的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

过去 2年,受经济波动的短期干扰,天津的研发投入出现了政府支出和企业支出双下滑的局面。尤其是政府科技支出下滑,这在全国也是较为少见的现象。全市上下,无论行政部门、高校院所还是企业主体,必须将研发资源保障上升到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度,充分重视并充分投入。通过研发投入的引领,才能使天津进入国际研发城市行列[3],成长为科技和产业领跑、并跑的先锋之城。

2.2 确立优先保障财政科技支出原则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发布,同时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各个省市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从近年来看,全国各个省市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来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基本上保证了投入绝对量的刚性增长。一些省市如广东省及深圳市、山东省、重庆市等,都大幅度增加了财政科技投入,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19年,深圳提出了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经费 30%以上的构想,山东提出了投入100亿元建设创新主体的大举措。

作为科教资源丰富、先进制造使命载体的天津,在国家战略导向要求、自身升级发展和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条件下,要想实现变道超车,提高科技供给主体能力、水平,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需要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天津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舍得花大力气策划,花大手笔投入。通过政府资金的引领、诱导,全面扩大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营造一个全民创新的整体氛围。

2.3 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R & D支出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无论从国家看,还是从各省市看,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所占绝对份额和比重都体现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基于市场竞争选择进行研发投入,更新设备、革新技术、创新产品,引领着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企业家基于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够将科研创造的知识、技术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 R & D投入是知识向经济价值转变的实现路径,也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当一个地区企业 R & D投入下滑时,这无疑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对于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将产生持久的影响。

因此,政府的重要作用在于向企业传递合理、正确的信号,让企业认识、感受到研发投入带来的现实效应和长期影响。通过引入税收激励政策、财政补助政策和市场引导,促进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内在蕴含的价值跃迁,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价值增值。尤其对于天津,要围绕制造业,深化打造研发型产业集聚区,赢得制造业升级利好效应[3]。

猜你喜欢
天津市天津变化
如果天津有“画”说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有趣的云
从9到3的变化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卷
《天津之眼》
这五年的变化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