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证教师团队建设

2020-02-15 23:32张建勇郑晓虹
山东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毕业复合材料

张 娜,张建勇,张 骋,郑晓虹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我国于2006 年开始建立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12 年开始筹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并着手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2013 年6 月,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表明了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意味着为我国的工程类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为将来走向世界打下基础;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了重大步伐,促进我国工程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标准,认证标准既是专业认证思想和理念的体现,又是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根本。我国2012年版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在认证标准中,师资队伍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最直接因素,是课程体系的实施者,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专业认证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专业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研究。因此,教师团队建设对于专业认证的申请承载重要意义。

1 专业认证团队建设基础及优势

经过9年的专业锤炼,复合材料于2019年正式启动专业认证申请工作。复合材料专业认证团队从专业认证理念的探讨、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活动细则、申请书的撰写、学生情况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团队基础和优势。

(1)高校调研,厘清认证思路。团队就已通过专业认证的三家高校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进行充分调研。并与主要参与专业认证书写的成员进行深度交流,逐步掌握了专业认证的主要的要领、内涵和书写格式。

(2)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建立了专业认证群,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分工。系主任及的书写,复合材料学重点学科建设责任教授作为去年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的资深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培养方案修订;副系主任老师主要负责教学大纲的统筹修订;邵霞老师负责文本的修订;校外教授及企业高级工程师主要对培养目标和校外实习进行指导和支撑;其他老师包括实验室教师、辅导员主要对实践教学和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汇总。

(3)完善培养方案修订。根据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材料类补充标准,依据学校定位和行业、企业需求,几次对培养方案的修订,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说明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为复合材料的一体成型工艺,包括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成型工艺以及性能对应等方面。另外主要针对2020版专业认证中的内容变更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本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及时反馈。

(4)较强的教研基础。团队在教学、科研方面具有较强基础研究。在教学方面,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承担上海市重点课程、校重点课程、校企合作课程等教改项目10余项,获得过2017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在科研方面,承当国家973专项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横向课题20余,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这些均为专业认证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 团队获得有益成绩

通过专业认证的团队的建设支持,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如下:

(1)完成申报书的提交工作

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对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分解,并完成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等工作。12条毕业要求分解为30条毕业要求指标点,并进行课程体系支撑分析;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复合材料专业综合实验》等进行可课程目标达成的计算;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系,尤其是课程目标在毕业要求的支撑权重;计算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计算2018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情况,并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专业认证申报书。于2019年10月20日正式提交了申报书。“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团队成员一直这么相互鼓励,希望能够得到期盼的结果。

(2)“紧抓专业认证理念,促进应用型复合材料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奖申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学生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工程专业建设要围绕“学生中心”,探索索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创新,将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融入"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重点培养毕业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持续改进闭环,形成工程教育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3)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申报教改项目

团队成员100%老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并进行积极发言;《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并获批校级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校企合作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门。

3 结束语

教学团队建设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强力支撑,只有

本领过硬的教师,才能教授本领强大的学生。通过团队建设,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课程思政、项目引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团队中的教师劲往一处使,形成巨大合力,推动学科的发展,为学生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毕业复合材料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今天毕业了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毕业季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