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2020-02-16 05:49
养殖与饲料 2020年9期
关键词:补料哺乳断奶

河南省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畜牧兽医防疫检疫中心,河南洛阳471000

近年来,有学者对我国哺乳仔猪成活率进行了统计,平均为84%左右,而该饲养阶段美国的成活率为95%左右,两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1]。因此,我国哺乳期仔猪的成活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是决定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然而哺乳仔猪成活率低、断奶体重小、均匀度差的问题在养猪生产中依然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仔猪的成活率,最终影响了猪场的生产效益。哺乳仔猪的精细化管理和悉心培育对生长育肥期日增重和出栏时间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做好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也是提高猪场生产效益的关键举措。近年来,笔者通过调查不同规模的养殖场,综合分析了哺乳期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养猪场户提供参考。

1 哺乳期仔猪的生理特征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该阶段的仔猪具有机体代谢机能旺盛、生长发育快、消化腺功能不完善、消化器官不发达、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发病等特点。根据上述生理特征,在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努力为其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方能保证仔猪健康地生长发育。母猪对哺乳期仔猪早期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养好仔猪首先应从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开始,其次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有效保障猪场的经济效益。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重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猪饲养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初生重、体质和成活率。妊娠母猪的良好体况是获得健康仔猪的前提。妊娠母猪有2个关键时期也是比较脆弱的阶段:

1)配种后1个月内,此时胎盘发育还不成熟,受精卵尚未牢固着床,最易发生流产。

2)妊娠的最后1个月,该时期胎儿发育迅速,母猪采食量增大,腹部贴满后压迫子宫,容易发生早产。因此,要格外重视妊娠初期、末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在妊娠后期要给母猪提供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不仅能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还能维持母体自身的营养需求,储备好能量,为分娩后泌乳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2]。母猪在妊娠后期应控制采食量,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要预防产后瘫痪,可在日粮中按照1%~2%的比例添加骨粉或磷酸氢钙[3]。

2.2 做好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

妊娠母猪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提高乳汁中抗体水平,仔猪通过乳汁可被动获得保护。因此,特别要注意早期易发且能够危及仔猪生命健康的疾病,如仔猪红痢、黄痢、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可给产前40 d、15 d的母猪分别注射仔猪腹泻基因工程苗,产后肌肉注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有效预防仔猪红痢、黄痢、白痢,提高仔猪成活率。

2.3 重视妊娠舍的清洗与消毒

妊娠母猪舍每周需带猪开展消毒3次以上。消毒药物可选用含氯制剂、碘制剂、季胺盐类、醛类等多种类型的消毒药品进行轮换使用。消毒液需按照标准浓度进行配制,特别是带猪消毒时一定要避免浓度过大而刺激猪体的呼吸道。

2.4 给母猪适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缺乏时也可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如在缺硒地区,可在产前1周内给妊娠母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VE注射液,以补充其微量元素。

3 加强仔猪的精细化管理

3.1 做好接产工作

1)接产。在妊娠后期,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温水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后方可进入。根据预产期,要提前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进行接产,并提前准备好接产用具。仔猪出生后需用消毒过的毛巾立即除去口鼻上的黏液并擦干全身,放在保温箱内饲养。

2)断脐。新生仔猪断脐不可用剪刀剪断,而是在距脐部4~5 cm 处用手指捻断。同时,要用5%的碘酊将脐断面进行彻底消毒。如仔猪脐带断面消毒后仍出现流血需用结扎线在距腹部2.5 cm 处进行结扎止血。

3)剪牙及断尾。仔猪犬齿容易伤到母猪乳头,引起母猪乳房炎等疾病,因此在仔猪出生后用剪牙钳剪掉犬齿,操作时注意剪平[4]。剪牙前要准备多个牙剪,以便于消毒后轮换使用。适时断尾可防止仔猪间相互咬尾,可在仔猪出生时或剪牙时用单面切割器剪掉尾巴,一般以阴门未端和阴囊中部作为断尾长度的参照标准。

4)合理去势。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10日龄进行去势,此时对仔猪应激最小,且伤口恢复速度最快,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也小。

5)及时抢救假死仔猪。在养猪生产中常常会遇到看上去似乎已经死亡,但心脏仍在跳动的新生仔猪。如在接产过程中遇到这类仔猪要立即倒提仔猪两后腿并不断拍打两侧肋骨进行抢救。

3.2 尽早吃上初乳

新生仔猪出生后一定要在1~2 h 内让其吃上初乳。一方面是初乳中营养丰富,有利于增强仔猪的抗病力和促进胎粪排出;另一方面是早期肠道闭锁前有利于营养的完整吸收。此外,要根据仔猪个体大小和强弱,尽早做好乳头固定工作。母猪前部乳房产奶量多,要留给个头小、体质弱的仔猪,后部乳房产奶量相对少一些要留给出生重大、体质健壮的仔猪。这样做有利于在断奶结束时获得个头均匀的理想仔猪。

3.3 注意防寒保暖

哺乳仔猪对外界环境、营养和管理要求极高,初生仔猪的环境适宜温度为30~34℃。初生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极少,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健全,因此应尽可能为仔猪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出生仔猪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很差,缺乏被动免疫力,因而弱仔伤亡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体重小于1 kg的仔猪有60%~70%死亡[5]。仔猪发生腹泻后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也是造成仔猪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3.4 早期饮水

因为母乳较浓稠,易使仔猪产生口渴感,因此要尝试着让仔猪学会早期饮水。同时,早期饮水也有利于仔猪尽早吃料。早期饮水训练应在仔猪出生后3~4 d 开始。训练方法是用温糖水在饲养员看管下或停1次哺乳让仔猪产生饥饿口渴感时让仔猪饮用。特别要注意冬季补水需用温热水。

3.5 及早进行补料

随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在哺乳后期母乳基本无法满足仔猪日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必须通过补料来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此外,仔猪在出生后7 d左右开始长牙,牙床发痒,有啃食食物和物品的欲望,及时补料还可以促进仔猪牙床的发育,促进仔猪的生长。因此,在7日龄可将仔猪料放置在补料栏内训练仔猪开食。初期补料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少喂勤添。

3.6 适时断奶

适时断奶对母猪和仔猪的生长发育都至关重要。一方面在哺乳后期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仔猪断奶后有利于母猪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提高了母猪的生产性能。断奶对仔猪的应激非常大,如果仔猪断奶不当,断奶后就会掉膘、减重、体质变弱,生长受阻,甚至引起大批死亡。因此,断奶时应当逐渐进行过渡,可将母猪调离,让仔猪继续留在原圈内饲养一段时间,待仔猪适应环境后再按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

3.7 适时补充铁、硒等微量元素

铁是合成动物机体血红蛋白的原料,又是细胞色素酶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猪每天正常需要7 mg铁,而通过母乳只能获得1 mg,因此,给初生仔猪适时补微量元素显得非常重要。仔猪生后2~3 d 每头仔猪肌肉注射铁剂100~150 mg,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仔猪缺硒易引起白肌病、肝坏死、桑椹心等缺乏症,可在仔猪出生后3 d、7~10 d 分别进行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1 mL 来进行补充。

3.8 重视仔猪保健

根据猪场实践情况,有计划做好仔猪各阶段疫苗的免疫接种。对仔猪危害最大的疾病是仔猪腹泻病,即仔猪红、黄、白痢和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特别要注意和防范这些疾病的发生。引起仔猪腹泻病的常见诱因有:产房温度低、湿度大、消毒不严,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做好母猪的驱虫、实行全进全出等措施来解决。发病时可选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治疗效果不佳,可在母猪妊娠后期注射相关疫苗来预防仔猪腹泻病。

猜你喜欢
补料哺乳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会哺乳的树
反应型冷补料与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冷补料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实践探讨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精补料增重净能对西杂肉牛育肥性能和成本的影响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废旧镁铬砖再生料在RH浸渍管喷补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