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立鹏:研究中国自杀问题的“老外专家”

2020-02-16 14:52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回龙观接线员黑布

中国的自杀情况曾长久地被蒙在黑布里,鲜有人知,加拿大医生费立鹏第一個揭开了黑布。这位常被拿来和白求恩类比的加拿大医生,在中国工作34年了,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自杀研究专家。近日,记者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见到了他。1990年之后,中国的自杀数据第一次向世界公开。这时费立鹏已在中国5年。2002年,他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震惊世界自杀学界的《中国自杀率:1995-1999》。

一扇窗

在转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以前,曾有几年时间,费立鹏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工作。在那里,他开设了中国首条免费自杀干预热线,据说头7年就收到了超过50万次求助。这条热线,为中国社会中真实而残酷的那一面,开了一道能被表达和呈现的缝隙,受伤的人心、激烈的情绪汹涌而来,直抵费立鹏和他的团队。

工作转到上海后,他依然与北京、与那条热线保持着联系。最近,新的情况出现了。

他发现,近几年来电者提到的问题,越来越大的求助比例向经济困难倾斜。很多人因为借钱难还,公司效益很差而陷入困境,这是一个与过去都不同的新现象。专业的接线员紧缺而迫切,国内大多以志愿者的身份做着这件事。费立鹏不赞同志愿者模式,他相信一个人为什么有自杀的念头,在承受什么痛苦,要投入时间去了解。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接线员要培训一年才能真正单独承担,“那个不是听两三天的课就行的,要做工作就应该做好准备”。他说。

太多空白

现实的另一面是,“心理热线接听比例只有10%左右”。这也几乎是中国自杀预防工作的缩影——太多空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到2030年自杀率再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可费立鹏承认,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会再像前20年那样容易。在一切能公开表达的场合,他反复呼吁,中国的自杀问题,不只是医学部门的责任,也不单是精神病学能解决的,需要农业部、教育部、媒体乃至全社会的合力,需要各地方的支持。他希望推动建立一个全国预防自杀计划。

在他的理想中,一个适合中国的自杀干预模型靠三根柱子支撑:心理承受力、社会支持网、自杀干预措施。在这三方面下功夫,也许能对问题有所改善。要加强孩子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得说服教育部门参与。他觉得中国可以通过改善不公平性来加强社会支持网,减小社会差距。

20世纪70年代初,费立鹏还在加拿大读医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都在做自杀未遂者的陪护工作,与这些人交流,他看到了不同的故事和特殊的人生,这是他对自杀问题萌生兴趣的关键时刻。也是那时候,他认识到,对自杀未遂者的后续关注非常重要,他们很可能实施第二次自杀,急需跟进。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回龙观接线员黑布
鸡蛋里的针
无 题(1)
回龙观(四)
回龙观(三)
回龙观(二)
回龙观(一)
晒衣服
20180100,古风日历专线
在沉着与理智中传递希望
让客服抓狂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