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花开天华镇

2020-02-17 10:39洪鸿
民生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老彭天华牛场

洪鸿

“吃树皮,嚼草根,一条裤子穿一生……”不知何年何月,在天华镇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天华镇坐落在皖西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太湖县的花亭湖畔,号称进山第一镇。2019年仲夏的一个清晨,我在县移民局副局长曹杰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约4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天华镇。只见镇区内楼房林立,商店、宾馆鳞次栉比。镇两边沿街的房屋依山傍水,掩映在翠绿之中。清澈的河水缓缓穿镇而过,深深浅浅的绿色,泼洒着远远近近的山峦,渲染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浓浓诗意……

说话间,车已到天华镇政府门前,镇长查方军已等候在镇政府门前。查方军个头不高,显得很壮实,看上去像是一个干实事的人,说话也纯朴实在。他告诉我,镇政府正在天华村组织贫困户落实一户一亩20株油茶产业全覆盖项目栽植活动。

“从‘望山兴叹到‘靠山护山,天华镇大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稳定脱贫新模式。天华村共有受益贫困户88户240人,共栽种油茶1760棵,覆盖面积88亩。天华镇依托山地资源,各村都已成立村级合作社,大力发展茶叶、油茶、高山蔬菜、小黄牛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2018年,全镇脱贫753户1848人,已有6个贫困村出列。全镇已建成产业扶贫车间3个,产业扶贫基地17个,14个行政村已实现产业扶贫基地(车间)全覆盖。到今年底,全镇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已不在话下。”镇长查方军满怀信心地对我说。

脱贫工作体现了党的温暖,也是一種社会责任。党的富民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基层党委、政府的执行力是一个最大的考量。如今,天华镇的贫困户们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样的实惠。

62岁的彭冬生家住天华镇天华村彭山组,一家三口人。成家后,因家里底子差,日子过得紧巴巴,生活水平总比别人落后一截。2014年,他家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评上贫困户后,老彭闷闷不乐。“我为什么就不如人家呢?”当着驻村扶贫专干的面,他开了家庭会,望着墙壁上的扶贫宣传画,老彭哽咽着对老伴和儿子说:“当贫困户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子还要找堂客,懒惯了身坯、靠‘等靠要永远不能脱贫,更别说找堂客了。我家三个劳力,每个人都把力气用在赚钱上,凑在一起就是大数。从现在起我带头干。”

那时,村里有个叫彭志刚的小伙子,辞掉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村养黄牛。老彭家就在牛场附近,有时彭志刚忙不过来,就请他到牛场帮忙。小伙子看到老彭做事卖力也懂黄牛的习性,就让他长期在牛场做工,工资按天结算。从那以后,老彭便把养牛作为一份职业来做,每天种草、收割、放牛、喂料、赶牛……虽然又脏又累,但老彭干得充实,特别是看到经他饲养的母牛产下小牛时,就像是自己晚年得子一样。

在牛场工作一年,老彭拿到了近两万元的工资。牛场工作虽忙,但大多占用早晚时间,白天老彭还能腾出手干别的活。2017年,老彭又发动家人把抛荒多年的田地都种上茶树;劝说儿子放下身架参加劳动,村里人需要零工就上门服务,能赚多少是多少;老伴养了两头黑山猪,不买饲料,完全用家里米糠剩饭野草饲养,两头猪当年出栏就净赚了3000块。家里三个劳力都派上用场,日子很快就好起来了。当年年底,老彭家终于有了第一笔存款,最关键的是,全家人有了自己的目标,精神状态也都好了起来,未来的日子有了奔头。

人勤地不懒,政策也帮忙。老彭告诉我,他种两亩多茶叶,国家每年有将近2000元的扶持资金。村里干部见他勤快负责,便利用就业扶贫政策,安排他担任生态护林员。防火期田间地头巡查、挨家挨户宣传,当年被评为优秀护林员,一年下来有6000元左右收入。村里又给他家安排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年增收3500多元。

“前年,我家收入就已超过3万元,儿子也谈上了对象。在我的要求下,驻村扶贫工作队同意我家脱贫。对于脱贫,我还是那个想法:贫困不仅不光彩,而且不幸。我们能享受国家这么好的政策,用心用力去做,日子总会红火起来。”老彭说。

汪仁爱是天华镇横路村中心组村民,66岁,由于晚年失子,日子过得很艰难。2010年,他办起了一个林下养鸡场,由于缺乏养鸡技术和经验,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让饲养的1000只鸡死得所剩无几。2011年他又开始养猪,不料4年里亏了4万多元。那段时间,他做什么事都不成功,负债累累,心情相当低落。

2015年,他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了解到他家实际情况后,决定从他比较熟悉的种植业着手,帮他争取到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用于种植杨梅、枇杷、红心猕猴桃等水果,他利用这5万元新建了50亩果园。为了节省成本,老汪自己动手,每天从早忙到晚,全身心投入到打理果园中,虽然很累,却乐在其中。

虽然老汪对种植比较熟悉,但毕竟是老农民,没有多少文化知识,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放心,邀请农技人员常来他家指导,送来科技书刊,老汪也不断加强学习,种植之路越来越顺。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回报,2018年,柑橘园产值5000元。

“这两年,受惠于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我家受到了诸多的帮扶。政府为我们购买了医疗保险,我摔伤住院没有为治疗费发愁。今年,我家种下了18亩笋用竹,预计3年后每亩可收入6000元,家中的房子也即将进行危房改造。”老汪说。

老汪告诉我,去年年初,联户路修到了他家门口,通组公路又在今年年初建成,以往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平顺多了,他骑农用三轮车进出也更安全了。如今,他家已顺利实现脱贫。展望未来,他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再发展50亩游客采摘柑橘园,打造一个有特色的农家乐。

“我的体会是,党和政府的帮扶很重要,最关键的是自己要发狠,只要心怀感恩,不等不靠,勤扒苦做,脱贫奔小康就一定能实现。”老汪说。

在离开天华镇时,查方军动情地对我说:“脱贫攻坚,是一场不得不完成的历史使命;决战决胜,是一段值得被记录的历史传奇。在‘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滋润下,天华镇那种‘吃树皮,嚼草根,一条裤子穿一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3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定点深入生活创作项目”签约作家。)

猜你喜欢
老彭天华牛场
充 电
洛绒牛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
坑人的柑橘
呼和浩特某牛场牛乳房炎的调查及诊治情况
女神的祈祷
网络画画速成班
产品试用
挺直腰杆别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