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状况的几点建议

2020-02-17 10:39刘敏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教学点子女

刘敏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赋予教育脱贫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且对各个学段的教育提出具体的目标。然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办学条件、就业状况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利用,导致贫困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同心协力,把好脉搏,对症下药。

1、家庭教育管理建议应用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首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学习的氛围。对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看书读报追求新知识,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看法,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父母,则要尽力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让孩子经常处于一个喧哗、紧张的环境中。

其次,贫困家庭的父母要努力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加强家庭亲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缺乏正常的家庭情感熏陶,非常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冷漠、内向。外出务工的父母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交流,以加强父母与子女关系。政府或学校也应该组织留守儿童通过电话、网络与父母保持联系,积极向儿童父母报告其思想和学习成绩,增加相互交流和沟通。父母的不良行为也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当部分的父母只关心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人格、道德、精神交流和关怀,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乐观、民主的家庭环境,以推动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贫困家庭父母采用何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习的影响非常大,“民主型”和“严格型”的教养方式,其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如果父母更多地采用“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其子女更多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动机,态度不认真消极的学习行为也更为突出。鼓励并给予帮助的家庭教育方式,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以压力为主经常打骂的家庭教育方式。贫困家庭父母要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理解和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2、发挥政府政策保障,学校主办作用建议应用

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是教育的主导者,学校是主办者,应为全体国民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脱贫攻坚必须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有研究显示家庭经济收入每增加10%便会带来1.4%的大学入学率提升。解决“贫”的问题,关键是让贫困家庭富裕起来。一方面向他们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及公益性岗位供他们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把他们的相关信息和就职意向提供给相应的用人单位,从而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选择,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人员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为贫困就业人员免费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经济收益。

恢复和增加教学点以方便贫困子女就近入学,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合理测算和规划贫困地区乡村教学点的设置,适当恢复和增加条件较好的村庄办学点,为贫困家庭子女就近入学提供必要前提条件,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困境。其次实行贫困家庭子女全免费教育政策,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绝大多数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入学率。然而在实际求学过程中学生还要支付一些必要的基本费用。如住宿、生活、交通等费用,这些也会成为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建议国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贫困家庭提供学习用品、生活条件方面的补助。

在村庄设立教学点,虽然解决就近入学的难题,但如果教学质量较差,也不会吸引留住学生。设计和制定乡村教学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乡村教学点占地面积、办公设施设备,教学设施设备等的要求,确保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次多种措施保障乡村教学点师资的数量及质量,标准化基础建设只是提供了正常办学的场所和物质条件,而师资状况则是决定村庄教学点正常办学的关键因素。

3、加强教育引导利用社会力量更新陈腐观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宣传舆论工具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思想教育,引导我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理解,“脱贫必须先脱盲”的道路,从精神上告别愚昧、无知。加大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在贫困地区的示范推广力度,让贫困农民直接感受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增效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及对送子上学的积极性,其次树立先进的农户典型,营造一种“比学习、比致富”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形式教育使贫困农民乐意,接受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熏陶,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文化”的代代相传。

同时,笔者认为应当采用社会福利资金的形式来确保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社会福利金主要来源于出售社会福利彩票所得及社会企业、个人捐助的资金。目前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养老院和孤儿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部分资金中抽取部分作为贫困家庭教育专项基金,为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服务。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系阜南县教育科研课题《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状况跟踪调查案例應用研究》(课题立项号:FJK18018)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教学点子女
Tomb-sweeping Day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