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英雄提出了“三个不相信”

2020-02-17 10:40张利忠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炸药包碉堡敌军

张利忠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提出这个响亮口号的英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2019年9月25日,杨根思被中宣部等部门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25辆猛士战车载着100面荣誉战旗,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 威武雄壮的战旗方队中有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杨根思连”,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70年前的1950年,杨根思赴朝作战。11月,杨根思所在连队奉命坚守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阻止美军南逃。当美军发起第九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最后的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那一年,杨根思只有28岁。

从羊庚玺到杨根思

1922年11月6日,羊庚玺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羊货郎店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6岁那年,他的父亲羊德堂被地主逼债,病死在空谷场上,母亲刘氏也疯了,含恨离世。羊庚玺迫于生活,8岁就到地主家去放牛。12岁时,他跟着哥哥到上海林记地毯厂做童工。

1944年2月,羊庚璽在乡农会主任影响下,参加了新四军,成为老1团1营3连的一名战士。参军时,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他名字,杨根思回答“羊庚玺”,但是被登记人员听成了“杨根思”。从此,羊庚玺就被改名为杨根思。

与“爆破”结缘

1946年的一天,杨根思所在部队对山东泰安天主堂的敌人阵地发起猛攻,杨根思冲锋在前。突然,他感到头部一震,鲜血沿着脸颊流下,模糊了他的眼睛——杨根思负了伤。班长帮他连头带眼一块儿包扎上。在班长的指挥下,蒙着眼睛的杨根思连扔两颗手榴弹,都精确命中目标。战斗中,他一共投出18颗手榴弹,全部命中,为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次战斗经历让杨根思迷上了炸药。1946年1月,杨根思报名去兄弟部队学习爆破。他学习特别用心,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全部心思都用在琢磨爆破技术上。

1946年10月13日夜,杨根思部向郭里集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敌军负隅顽抗,碉堡久攻不下。杨根思决定使出“杀手锏”,他冒着雨点般的子弹,把拉雷送到敌军碉堡下,随即返回。意外的是,拉雷没有爆炸。杨根思不顾拉雷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再次向碉堡送上拉雷。可是,第二颗拉雷还是没有炸。危急关头,他又送上第三颗拉雷。一声巨响,三雷同炸,顷刻间敌碉堡被炸毁了。

战斗结束后,杨根思被授予“爆破大王”的光荣称号。

1947年1月的一天,齐村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敌军躲在一个圆形的大碉堡里,企图依托工事为等待援军争取时间。杨根思接受了炸掉碉堡的任务。在战友的掩护下,他抱起炸药包,匍匐前进到大碉堡前。放好炸药包,他正要拉弦,猛听到敌人吵嚷要投降,一个领头的人不同意。杨根思当机立断,抱起炸药包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通通报销!”说着,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势。这阵势一下子把碉堡内的人吓蒙了,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那个领头的军官还是一名旅长。

杨根思在部队中屡立战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华东荣誉勋章”“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振聋发聩的“三个不相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根思担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1950年11月25日,杨根思连队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坚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的东南小高岭。小高岭是美军突围南逃的唯一通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守住小高岭就“扼住了敌人的脖子”。接到任务后,连长杨根思给全连战士开了个战前动员会。在这次会上,他向战士们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三个不相信”:在革命战士面前,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1月29日拂晓,战斗打响。美军集中空地火力猛烈轰炸,小高岭变成了火海。炮火停下后,黑压压的敌军向小高岭冲来。杨根思沉着冷静,指挥重机枪向敌人射击,瞬间美军倒下一片,溃逃下去。

随后,美军调来8辆坦克和两个连的兵力,又发起第二次攻击。敌人的炮火更猛烈、来势汹汹。前面的敌人被打得往回跑,后面的敌人仍不断地往上涌。杨根思抓住战机,带领战士跳出工事,冲进敌人堆里,用刺刀、铁锹、石块同敌人拼杀。在射击声、格斗声、喊杀声中,敌人又一次溃败了。就这样,美军连续八次进攻都被打败了。

战斗进行到拂晓,绝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了,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两人。这时,子弹已经打光了。杨根思命令两名战士:“武器不能落到敌人手里,你们两个人赶快带着重机枪撤下去。”

很快,敌军发起了第九次攻击。这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他捡起可用的枪支和一包炸药放在身旁。当敌军爬近山顶时,杨根思毅然抱起最后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冲向密集的敌群。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他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用生命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阻击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杨根思却永远地留在了他为之付出生命的那片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题词称赞杨根思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军事学博士)

猜你喜欢
炸药包碉堡敌军
阿尔巴尼亚:人口几百万,碉堡十几万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五 重装出击:美军M1坦克战术(19)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爷爷是个炸药包
雁群藏敌情
共产党员的“特权”
融信抛下个“炸药包”
大雁带来的敌情
扛着炸药包练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