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廉吏第一”程启南

2020-02-18 08:20罗小丽
支部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魏忠贤朝廷百姓

□ 罗小丽

世人熟知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却鲜知明代武乡人程启南也被当时朝廷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程启南(1562 ~1650),字开之,号凤庵。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山西上党武乡县信义村。信义程氏以忠孝节义传家、以诗书礼乐为教,可谓世代书香,官宦人家,名贤辈出。据史料记载,程启南一生“性刚果,多大略,博学工文”,他做事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循公奉职,经常为民请命;他不谄权贵,气节凛然,为官三十年,处处留佳绩,受到官民的交口称赞。无疑是程氏望族的代表性人物。

心系百姓 为民请命

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程启南与同邑魏云中联捷同榜进士,第二年被当朝授任襄阳府推官,这是程启南入仕后被放任的第一站。推官,唐朝始置,是府衙断狱办案的官吏,还兼负地方赋税的审计之责。湖北襄阳为历代封建王朝在江南产粮纳税的富庶地区,然而,在程启南上任时,正逢明代末年,当时,明王朝为了榨取百姓血液去补充自己腐朽的肢体,万历神宗皇帝大量派遣太监,充当税使矿监,利用特权,横行天下,劫夺商货,把持行市,无所顾忌地掠夺人民财富。这些太监出身的矿监税使,心肠狠毒,手段残忍。他们巧立明目,强取豪夺,逼得人们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投井上吊,情景十分凄惨。

在襄阳,程启南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的悲惨遭遇,心情十分沉重。当一位姓李的税监胁迫他为其征税时,程启南果断地“骏言拒之”,并不顾官微职小,明确申明自己的主张:“税宜节,阉当撤!”同时,他“言必行,行必果”,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当地群众和矿监税使进行斗争,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和爱戴。

后来,由于全国性的“随我来,杀税官”的抗税和反税监斗争风起云涌,神宗皇帝慑于形势,只好将派往各地的矿监税使撤回。事实证明程启南的主张是正确的,符合人民心愿。所以,襄阳百姓感念程启南的恩德,奉程“与羊叔子同祠”。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 年),程启南在辅臣叶向高等人的推荐下迁升山东济南道副使。他上任后,正遇山东遭受特大蝗灾,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然而,各级官府不顾人民死活,不设法救济,反而横征暴敛,强逼赋税。程启南到任后,上疏朝廷,为民请命:“乞不赋山泽,许得支官舍之储蓄,贝周委隶首。”也就是请求朝廷免除山野庄田和河塘池泽的赋税,并允许开官仓赈贝周百姓。经他再三疏请,终于得到朝廷允准,山东人民得以活命。在此基础上,他组织当地百姓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使山东人民迅速恢复了生产。为此,山东人民感恩戴德,在他升任太常寺卿奉调回京后,“民思恋不能已,为庙春秋奉祀,如在山南时”。

当崇祯皇帝国政再次陷入阉党干政时,程启南连上11 疏,方获准告老还乡。回到故土武乡,他闭门谢客,绝意仕进,“长吏罕识其面”。但他却时刻关注故乡人民的生活。时逢沁州武乡荒旱,稼禾不收,而百姓仍得上缴赋税,程启南不避怨谤,上书两院,呈请减武乡征粮,免徭减赋,使得沁州豁免征粮累计折合白银3000 余两。

循公奉职 清廉正直

程启南以忠于大明江山社稷和天下苍生利益为己任,一生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刚直果断,敢于言事。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程启南在任兵部武选司主事时,针对司衙中冗员过多,一些人任人唯亲,凭裙带和私人关系滥竽充数,冒空名、吃空饷、领空俸;将帅设置过滥,庸碌无能,人浮于事,相互掣肘、办事效率不高等种种弊端,直言上疏“三可虑”。疏中针对“三可虑”,明确提出了“清冒滥、屏私人、简将帅”等3 项改革措施。这道疏文虽然被朝廷“多所采纳”,但由于触动了当权者中许多人的既得利益而遭到了猛烈抵制。这些人明察暗访,试图搜寻程启南的过错加以弹劾。但由于程启南“洁已敷政,除繁苛,持大体,廉而能平”,令他们无机可乘,大失所望,只好不了了之。

程启南为官期间,曾历任湖、广、云、贵同考试官。作为主考大人、他始终奉行“不吃请、不受贿、不徇私舞弊,秉公执法,公正取士”的原则。当试毕夸官,他总是处处节俭,不吃宴席,不坐八抬,不打仪仗,而是骑一头毛驴,轻骑简从向百姓挥手致意。当人们知道这便是威名赫赫的主考大人时,都无比惊奇而敬佩,争着说:“这样的清官,天下少有。”

程启南勤勉执政,为官清廉,不仅深得民心,也受到当朝皇帝的重用和褒奖。明天启二年(1622年),朝廷考核天下官吏,“举卓异”,程启南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曾有同僚向他请教获得官声民望的妙策,启南曰:“凡民之事,先之劳之,则不令而行,虽勤不怨。”

勇斗阉党 大义凛然

明天启三年(1623 年),程启南以“天下廉吏第一”的官声操守,升任太常寺卿,奉调回京任职。这时,正是太监魏忠贤与熹宗天启皇帝的乳娘客氏狼狈为奸、专断国政、权势熏天之时。魏忠贤本系无赖出身,目不识丁,但因入宫时侍奉皇孙朱由校,并和客氏私通,由是得宠。熹宗朱由校即位时因年幼只知玩耍,一切大权尽落魏忠贤之手。朝廷内外趋炎附势者,皆拜倒在忠贤门下,形成阉党,把持朝廷各要害部门。他们横行朝廷,败坏朝纲,杀害嫔妃、迫害皇后,一批忠直正派元老重臣如杨涟、左光斗等相继惨遭迫害。魏忠贤所到之处,一些官民有诌媚者竟高呼到“九千九百岁”。更有甚者,普天之下都为魏忠贤大造生祠,有好些地方的生祠规模和富丽堂皇程度,甚至超过了皇家的宫殿。

面对阉党弄权、倒行逆施、残害生民、祸乱天下的严峻形势,程启南早就义愤填膺,他不顾自己随时可能招至的杀身灭族之祸,大义凛然,“抗疏劾之”。但所上奏疏均被阉党扣压不报,并多方采取对策,对他实行恐吓报复。就在这种“黑云压顶”的形势下,他仍不退缩,再次上疏,直陈利害,愤然辞官。这次上疏,使魏忠贤大为恼火,于是“即日罢归”。

罢官归田的程启南,看到家乡及各地争相为权奸魏忠贤建生祠,耗费国库粮银无度,造成国库空虚等种种丑恶行径,如骨鲠在喉,他奋笔疾书,予以揭露和鞭挞,其凛然正气直贯天地。

程启南在明代三朝为官从政,政绩卓著,勤政廉洁,是古代清官之楷模,程氏家族之骄傲。1947 年,在武乡县土地改革运动中,一些乡民为挖宝分浮财,将程启南坟墓挖开,程启南骸骨重见天日,随葬品却一无所有,再一次证明了程启南一生克勤克俭的廉吏风范!

猜你喜欢
魏忠贤朝廷百姓
九千岁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林语堂的预言
百姓看家“风”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
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