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办学下面向TOPIK的韩语教学模式初探

2020-02-18 05:25陈圣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韩语听力词汇

陈圣雅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内部的学科建设,培养当前时代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精于专业的跨文化人才。在中韩合作办学中,学生只有掌握好韩语才能最大化地受益于外方课程,而且在中韩班中有大部分学生有出国的意愿,因而通过语言关也是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语言关即通过TOPIK考试,TOPIK(Test of Proficiency In Koean)作为韩国官方主办的,检验韩语语言能力水平的一项权威测试,作为学生出国留学时入学和毕业要求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中韩班韩语教学的风向标。针对TOPIK考试,笔者认为急需构建优化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及实际沟通和应用能力。

现阶段中韩班的韩语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韩语课程设置单一、层次性差;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TOPIK考试通过率低等。针对现存问题,更是基于提高学生TOPIK考试应试能力的要求,进而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评价机制三方面探索更优化的韩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TOPIK通过率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合理课程建设

1.完善基础主干课程,增设TOPIK专项训练。完善基础主干课程,使学生们全方位地掌握知识体系,多角度地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韩语主干课程是零基础学生认知和掌握韩语能力的最基本的课程。作为入门韩国语的基本课程,基础韩语课是学习和夯实基础知识的关键,在课程设置上应占较大的比重。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作为主干课程的听力、阅读、写作应给予不用比重的分配,与基础韩语课相互配合,达到全面提升韩语能力的目的。

增设TOPIK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过级的通过率。利用主干课程夯实了词汇与语法点,在TOPIK专项中汇总和练习运用高频词汇和语法,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师应分析真题类型和考点,有的放矢的给学生们进行针对性训练。加大听力的练习强度;增加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讲授写作的方法技巧。同时,在平时利用网络媒体多学习一些与韩国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有关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韩国人的思维,能很好地提高应试的能力。

基础主干课程作为词汇语法等知识点以及听力、写作、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输入途径,是学生们获取知识、完善知识和能力网的关键。而TOPIK考试是测试和展示韩语能力水平的输出途径,专项训练是讲究熟练度讲究技巧的练习,是为了最大化地把已掌握的知识表现和表达出来。完善基础主干课程,增设TOPIK专项练习,使学生们学习得进、表达得出,相互配合,检验学生韩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合理分配课程,促进进阶式学习。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设置各个课程的学时,促进全面的进阶式能力提升。TOPIK考试的初级和中高级设计就为进阶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新TOPIKⅠ(初级)考试中删除了词汇语法和写作部分,只考查听力和阅读两部分,这就降低了考试的难度,而且更侧重于考查日常运用方面的内容,有意于培养和保护学习者的兴趣,使学生们对韩语学习保持热情进而主动向更高一级学习。新TOPIKⅡ(中高级)考试中删除了词汇语法部分,保留了听力和写作、阅读三部分内容。改变了中级和高级分开考试的方式,而是采取一张卷,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划分不同的等级。目的在于推进学习者的持续性,保护学习者的自信心,促进学习者不断向上的继续学习。因此完善进阶式的课程设计可以快速、合理、有效地提高韩语水平。

针对中韩班的国内两年四学期韩语教学来说,根据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课程比重,有助于促进教学的科学性。(见表1)

表1 课程分配比重

第一学期,学生处于零基础的阶段,侧重于知识的输入,应以韩语主干课为主,其中由基础韩语占90%,听力、阅读、写作占10%来构成主干课程,学习新语法词汇的同时兼顾全面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兴趣。适当加入TOPIK专项,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这项考试。第二学期,学生的韩语知识积累还处在快速增加阶段,韩语主干课要占大比重,其中由基础韩语占70%,听力、阅读、写作各占10%组成,增加了听、读、写能力的练习,同时加大了TOPIK专项的比重,但这阶段应以简单习题为主,使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有所展示,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进一步学习。第三学期,学生的韩语知识有了一定积累,而且韩语水平可以达到初级以上。韩语主干课(其中基础韩语60%,听、读、写40%)和TOPIK专项相互配合,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第四学期,学生面临应对出国前的TOPIK考试,因此加大了TOPIK专项的比重。基于前面扎实的知识积累,这学期再针对考试题型进行大量的有技巧地练习,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考级。不同时期,不同的课时分配可以促进学生保持热情进阶学习,而且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1.延续讲授为主的学习教学模式。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对于从零起点开始学习的课程来说,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是学生快速和高效获取知识的途径。中韩班的韩语学习是从零基础开始的,从发音到基本的词汇语法再到中高级的重点难点,这些核心知识需要教师精准掌握准确输出,确保学生内化及应用。面对TOPIK应试能力的要求,需要教师分析题型、提炼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并通过讲授的方式使学生习得,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花费。可见,对于接受新的基础课程,处于最初知识积累阶段的学生来说,提供满满“干货”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最优的选择。

讲授法虽说高效快捷,是学习大量知识、构建知识网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不精心设计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热情下降等。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用心策划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和PPT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等,确保知识最有效地传输以及学生最大化地接受。但是接受只是一个中间环节,懂得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可见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2.开展多法并用的练习模式。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而且可以进行顺畅的交流。讲授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习得内化并且灵活应用,因此练习成为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灵活多样的练习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获取自信心和成就感,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韩语水平能力。面向TOPIK的应试要求,围绕听说读写四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灵活运用。

听说能力是交流的基础,二者要并行提高。只有听得懂,才有可能答得出。但是传统的习题听力练习虽然快捷有效,可是难免乏味枯燥,打击学生的兴趣,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听说练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每次课堂练习设置一个主题,比如:去餐厅吃饭、问路指路、朋友间日常的有主题聊天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分组并分配角色,布置好情景任务。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想法组词造句,进而掌握主题相关的词汇和实用句型。学生们自主地完成后会对这一主题有更深的了解,这时并不急于让学生对话,而是先听相关主题的听力练习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剧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样学生们听懂的会更多,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而且能够从听力和视频中有意识地去学习更自然的表达方式。然后完善本组的对话,并表演出来,教师要做好纠正和点拨的服务,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有兴致地听,从听中学,并从说中提高韩语水平。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模拟实战听力考试,让学生从中熟悉题型掌握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TOPIK阅读考试时间长题量也大,题目由易到难,涵盖了日常、文化、社会新闻以及文学等内容。应对阅读考试,不仅要求阅读快速准确,还要扩展韩国社会文化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是阅读练习的目标,因此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效果。针对阅读练习,开展师生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大量的阅读材料,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教师根据TOPIK常考的主题内容,搜集大量的符合相应阶段难度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不同的主题阅读。教师在课后给每组成员进行任务细化,并进行细致指导、教给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授相关的主题内容,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大量的阅读工作,同时对韩语相关的社会文化也有了深入了解。

写作部分是历年TOPIK中得分最低的一项,是学生们最难拿分的一项,对此来说,应该更侧重于训练式的教学方式。针对考试题型,详细分析其思路和解题技巧,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小作文一般是数据分析,看图表写作;大作文一般是陈述观点的议论文,这就要求在之前讲授时精讲相关词汇和文体的经典句型。练习时,让学生们自己按要求写作,这是一个自己查找自己构思的过程;然后给出范文,要求学生背诵,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词汇和句型;再次修改自己文章,是运用学到的合适的词汇句型,并内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之后需要教师批改,这要求教师精心细致的完成,并且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写作的好建议;最后学生再完善自己的文章。经过多次反复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快速提高TOPIK的写作水平。

语言的学习有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锻炼,应该做到面对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练习,从而能够高效快速地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应对TOPIK考试。

三、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

学生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也是激励和督促学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以单一的期末成绩为标准,而应该以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要形成评价的多元化和全方位,切实考察到学生向上的变化并给予肯定,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考核评价比例,形成学习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细化学习过程中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评价项目,改善作为总结性评价的期末成绩的占比。课堂表现可以从出勤、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进退步这四方面考察,课后作业是知识的一个内化的过程,是课后认真学习与否的重要考量标准,教师要根据实际布置合理质量的过程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期末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但仅是学生实力的一次性发挥,可以参考但不能完全以卷面分数论高低,应改变以前的大比重情况。考核评价细节及比例见表2。

表2 评价考核表

韩语课作为零起点开始的基础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更有发言权,因此评价制度中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进行参照,但最终还是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完善评价制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制定成长记录,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平时课堂和作业情况详细记录,这样,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上可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障学习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面对中韩班的刚性需求,韩语教学要根据TOPIK考试进行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完善课程设置,增加TOPIK专项的同时,多法并用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做到以讲授为主的中规中矩的学习知识,不同的专项运用不同的模式进行花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吸收知识,而且采取合理的评价制度更有利于激励学生上进学习。希望本文的建议可以在提升学生韩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以及提高TOPIK通过率上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韩语听力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