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探讨

2020-02-18 03:03可,李
江西水利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南昌县水土保持措施

崔 可,李 军

(南昌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 南昌,330009)

0 引言

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境耕地面积占45.3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30.11%,住宅用地占12.38%。县域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呈缓慢倾斜状。海拨从14.7m~181.0m。根据高程、坡度、地形特征,可分为3个地貌单元:东北为湖滨平原;中部为平原,在河床之间尚有一定面积的南北向分布的垄岗状阶地;东南部为低、残丘,近河分布有一定面积的冲积平原。

随着南昌县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土保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水土保持规划是依法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统筹规划水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

1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发展是气候、土壤、地形、植被、地质等自然因素与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南昌县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全县水力侵蚀面积51.86km2,占国土面积的3.32%,以中轻度侵蚀为主,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分别占水力侵蚀面积的60.53%、30.7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01%、1.02%,强烈侵蚀占侵蚀面积7.54%,占国土面积的0.25%;极强烈及剧烈侵蚀面积占侵蚀面积1.21%。

2 规划范围及目标

规划范围:南昌县16个乡镇与银三角管委会、市将军洲农场和小蓝经济开发区的所有陆域面积。

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30年,建成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适宜治理的小流域清洁化、生态化;建成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实现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构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实现水土保持监测自动化。全县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3 水土保持分区与总体布局

3.1 划分原则与方法

南昌县水土保持区划遵循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江西省南昌市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结合南昌县实际情况,形成南昌县水土保持区划体系。

在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南昌县划分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

3.2 南昌县水土保持区划情况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包括南昌县在内的整个南昌市所属的一、二、三级分区分别是南方红壤区、江南山地丘陵区、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主要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农田防护和水质维护。根据南昌市水土保持规划,南昌县全县属于鄱阳湖丘岗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结合南昌县实际和水土保持特点,在全国及南昌市区划的基础上,依据区划指标:土壤侵蚀面积占比、人口密度以及地貌类型。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南昌县划分为3个水土保持分区,分别是平原都市监管区、丘陵农林理水区和湖泊河网生态区。

3.3 总体布局

依据南昌市水土保持区划,以3个水土保持分区为对象,优先安排省级保护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按小流域综合治理(含农林开发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风景区建设三大类进行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土流失监督管理体系,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县域生态环境。

3.3.1 平原都市监管区

本区包括莲塘镇、东新乡、八一乡、向塘镇、银三角管委会、小蓝经济开发区等乡镇,位于南昌县中西部,是全县地势最平坦、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该区水土流失在三个分区中较为轻微,但人口密度、垦殖率高,农业面源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本区水土保持基础功能是森林保护、农田防护、水质维护,经济社会功能是保护和提升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城郊农业旅游,实现城乡的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治非点源污染,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保护和改善流域水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减少非点源污染物来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与保护性耕作措施(如覆盖措施),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流失;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养殖业废弃物(如发展沼气),对于超过30户的自然村组设立垃圾箱,实现垃圾集中清运和无害化处置。对分散的农村住户,鼓励发展沼气池,以处理生活和养殖业垃圾、污水。

(2)控制污染物向地表水体的输送。在坡耕地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等高灌草带(灌木篱)过滤坡面径流中的泥沙及其携带的污染物,在河流水域岸边恢复滨岸带植被,乔灌草相结合,形成缓冲湿地,沉淀过滤坡面径流中的泥沙和污染物。

(3)采用生物措施消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充分利用农村坑塘,形成人工净水湿地,通过种植挺水(如荷花、芦苇)和沉水植物等,吸收水中溶解的污染物,特别是氮磷等富营养化盐类,消除污染。

本区建设重点是开展水生态防护和绿化生态廊道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应用推广海绵城市生态理念和技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管理。

3.3.2 丘陵农林理水区

本区包括三江镇、冈上镇、广福镇、富山乡、黄马乡等乡镇,人口密度、垦殖指数较高,位于南昌县西南部,地形以红壤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36.47%,是南昌县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地区。主要水土流失类型是水力侵蚀,多集中在红壤丘陵地带,以荒坡地、疏幼林地等水土流失为主,主要是轻度和中度侵蚀。本区水土保持基础功能是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经济社会功能是保证和提升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

本区水土保持的重点是治理荒坡地、疏幼林地等水土流失,加强水保林、经果林等措施建设。在陡坡地、远离村庄的分水岭岗地、河流溪沟两岸营造水土保持林,适当发展经果林。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坡和不能满足自然恢复植被的稀疏林地,根据小流域的功能定位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或经多年栽培、适应性较强的引进树种进行混交配置,同时注重景观树种的搭配,增加阔叶林种植比重。经果林采用的水平条带整地,按行距沿等高线将坡面修筑成带状台面,台面外高内低。坡面配套水系一般由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等组成。也可根据场地现状设计生态湿地、下凹式绿地满足沉沙、蓄水等需求。

本区建设重点是因地制宜地开展水保林、经果林建设,配套完整的灌、排系统,防控面源污染,探索“四型”生态小流域示范建设。

3.3.3 湖泊河网生态区

本区包括塘南镇、幽兰镇、泾口乡、塔城乡、蒋巷镇、武阳镇、南新乡、将军洲农场等乡镇,位于南昌县东北部。本区在南昌县三个分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人均耕地最多,垦殖指数最高。人口和耕地主要向河流与公路沿线集中,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带。

本区的治理模式是加强对现有自然林草植被的封育保护,停止采伐水源保护区、陡坡地和天然林,在村庄周围发展水保林与经果林。对坡度果园、茶园和旱作农田采用等高栽培、覆盖耕作、深耕密耕、间作、混播等耕作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完善灌排配套措施,恢复山塘、小水库,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走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生态化的综合治理之路,实现农林(果)牧渔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治理措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商品化率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区以保护农田、净化水质为主,建设重点是开展农田防护林和林带建设,形成湖区植被缓冲带,净化水质。

4 规划重点任务

4.1 预防规划

4.1.1 预防范围

在南昌县所有陆域上,陡坡及荒坡垦殖、林木采伐、农林开发以及土石方开挖、填筑或者堆放、排弃等生产建设活动及生产建设项目,都应根据水土保持的要求,采取综合监管措施,实施全面预防。

监管预防的重点范围包括县内省级自然保护区、县级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区划中以水源涵养、生态维护、水质维护等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的区域;生态脆弱、易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如各类高陡边坡,特别是城镇、村庄、基础设施上方的边坡);其他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等需要预防的区域。

4.1.2 预防措施体系

在预防范围内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限制或禁止开发,重点预防区内应限制或禁止生产建设活动或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措施;国家级和省级重要水源保护地、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功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应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扰动和植被破坏、维护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准则等措施;自然保护区等条例对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规定的禁止、限制和准入等措施;涉及国家级和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文化遗产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的,应遵守环境保护要求,以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和原地貌为准则等措施。在25°以上的陡坡地优先建设公益林;种植经果林的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种植模式,并按照水土保持技术标准,采取保护表土层、降低整地强度、修筑蓄排水系统、坡面植草、设置植物绿篱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在5°以上不足25°的荒坡地垦造耕地,采取修建梯田、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系统、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林果开发严格限制施用除草剂,新建果园开挖水平带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局部水土流失区的林草植被建设、坡改梯、沟河道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置设施建设、人工湿地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

4.2 治理规划

4.2.1 治理范围

根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布局要求,以南昌县水利局为主,各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治理水土流失的现实状况,规划期内需对全县所有乡镇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具体治理对象包括:(1)以南昌县范围划定的省、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主要范围;(2)水土流失严重、具有重要的土壤保持、拦沙减沙、蓄水保水、防灾减灾、防风固沙等水土保持功能区;(3)水土流失程度高、危害大的其他区域;(4)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水土流失区。

4.2.2 治理措施体系

治理措施体系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治理工程坡改梯(阶)、水平竹节沟、截水沟、排水沟、草沟、沉砂池、蓄水池等。拦砂坝、护坡护岸、谷坊、溢洪道等沟道治理工程。削坡减载、支挡固坡、拦挡等边坡防治工程。

林草措施包括:营造水源涵养林以水土保持用材林为主,发展经果林。开发与利用挺水与沉水植物净化水源,保护水环境。河流、湖泊与水库周边营造植物保护带及防沙林等。

耕作措施包括:等高耕作、免耕少耕、间作套种等措施。

4.3 监测规划

在南昌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并充分利用已有水文站点、山洪灾害监测点、水质监测点等资源,建立覆盖全县的水土保持数据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以及配套的水土保持数据库。

定期开展全县范围的水土流失普查,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动态监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效益监测、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监测等重点项目,通过点线面相结合,从不同空间尺度掌握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分析其变化趋势,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服务。

5 结语

南昌县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完成对南昌县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现状的区域差异性和区内相似性,将南昌县划分为3个不同的分区,因地制宜地对各个分区提出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为南昌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猜你喜欢
南昌县水土保持措施
早稻迎丰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南昌县锣鼓十八番音乐研究与探索*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