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2020-02-18 11:15张璐璐郭宇飞樊艳李飒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肿瘤科研究进展不良反应

张璐璐 郭宇飞 樊艳 李飒威

【摘 要】 乳腺癌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类型,对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性较大。本文就内分泌治疗展开全面剖析,并强调内分泌治疗下容易存在的临床不良反应在中医辨证预防治疗中起到的具体疗效。

【关键词】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疾病类型;肿瘤科;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WHR2019051022

[Abstract] Breast cancer is a type of disease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and is a threat to life and health.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docrine therapy, and emphasized the specific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linically unfavorable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under endocrine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Key words]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Disease type; Oncology; Adverse reactions; Research progress

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治疗方法,为了有效控制乳腺癌的增长面积可实施有效的内分泌治疗术[1],根据多项临床资料显示,内分泌治疗在起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容易导致较多的不良预后,为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应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展开中医辨证治疗干预,通过药理平衡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调节内分泌治疗后机体发生的应激反应。本文就中医防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具体疗效以及治疗方法展开综述,详述如下。

1 乳腺癌描述

1.1 概念

乳腺癌主要发生在乳房组织腺上皮细胞中,健康的细胞组织受到多种致癌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胞发生恶性突变,违背正常的细胞增殖规律,出现快速无限制的复制和增殖造成乳腺周围组织出现生长空间局限以及组织压迫,创伤以及侵蚀的疾病症状[2]。

1.2 症状

出现肿瘤后一般会在临床检查时出现较多明显症状,如乳房肿块、乳头不明溢液[3]。随着肿瘤细胞对乳腺周边组织(胸大肌、悬韧带、皮肤组织等)的损害,常能导致乳房皮肤皱裂或局部肿大。疾病发展严重时能够在直视下发现乳房周围皮肤有明显凹陷。在此基础上会伴随疼痛或乳房不适,对女性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1.3 病因

该疾病具有较多的发病机制,年龄处于51~54岁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概率最大,该年龄阶段因此被称为“乳腺癌高峰期”,除此之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长期罹患乳腺增生或长期处于致癌环境均能诱发乳腺癌。在临床检查中还发现乳腺癌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除此之外,乳腺癌的发病还受到个体免疫机制的差异、内分泌系统差异和婚育的影响。就临床病例调查显示,月经初潮时间和闭经年龄对乳腺的发病率有较大的影响,初潮时间不足12周岁或闭经时间超过56岁女性均为乳腺癌的高发人群[4]。根据女性的婚育状况来分析,超过35岁生育的患者相比于其他正常育龄期生育的女性有较高的发病趋势。除此之外作为女性正常生理活动的“哺乳”现象,是身体为调节乳腺激素分泌平衡的重要环节,因此已婚而未育或超过育龄阶段而未婚的女性群体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长期处于带电辐射以及有化学辐射的环境中对乳房腺体细胞构成伤害从而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诱发恶性增殖[5]。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2.1 乳腺内分泌之间的关系

乳腺癌主要发生在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腺肿瘤细胞受到多种激素的刺激和影响能够出现快速生长的现象。而乳腺作为人体结构中重要的腺体之一,在非妊娠期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乳腺未出现分泌活动,但会受到女性其他内分泌腺体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出现微变化[6]。由于女性在正常生理周期的过程中受到卵巢性腺激素的调节以及下丘脑垂体的激素分泌影响下乳腺会出现轻微的生理活动,因此乳腺又被称为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靶向器官,在生命活动中依赖内分泌激素维持生理活动。

2.2 乳腺内分泌治疗

该治疗形式普遍被分为两种类型(手术/药物)。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乳腺癌的继续发展与激素依赖性有较大的关系,主要受雌激素、孕激素两种激素类型的影响,治疗前需要展开综合性的内分泌检查,明确妇女患者的内分泌水平是否正常,同时对乳腺癌的发生机制进行明确,根据乳腺癌发生机制实施相应的治疗计划。一般情况下采取内分泌治疗需着重针对ER受体/PR受体两类人群[7]。利用激素抑制法的思维及相关治疗抑制肿瘤的生长。一般临床上会采取口服抗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如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除此之外可使用抑制激素合成类或抗激素分泌类、促黄体生成、孕酮类药物等对卵巢内分泌功能进行阻滞。实施合理的药物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意义,药物治疗过程中涉及到雌激素受体,通过调节体内激素的分泌水平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速度的作用。但考虑到长期在雌激素的影响和诱导下也容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且疗效会相对降低,需要结合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良反应展开积极的防治和干预[3]。

2.3 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

内分泌环境是乳腺肿瘤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其中雌激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鉴于此在18世纪中叶国外医学者提出通过切除卵巢起到抑制雌激素、孕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8]。除此之外脑垂体等内分泌腺体均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在先前的内分泌治疗过程中会考虑对此类内分泌腺体做切除手术。就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手术切除卵巢、脑垂体等分泌腺体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治疗后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于患者而言安全性不高。而采取药物内分泌治疗手段通常会应用到三苯氧胺(TAM)等药物,该治疗方法在19世纪70年代被美国学者首次提出并实践后发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类药物的主要药理原理是利用同性质的药理成分竞争激素依赖性肿瘤物对患者体内雌激素的利用度,再利用胞质耗竭肿瘤细胞。该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治疗后同样会造成一些列的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乏力、恶心、头晕、发热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出血倾向,同样会存在明显的月经失调。三苯氧胺具有调节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长时间应用下具有导致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同時能够对卵巢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药物内分泌治疗方法的药理原则多是利用抑制雌激素的原理降低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增长,但在三苯氧胺抑制雌二醇被机体吸收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雄激素分泌,雄激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雌激素,长期影响下会累及患者体内的其他器官[9]。

3 中医治疗乳腺癌

中医治疗时通常要利用辨证论治的思想针对个体差异以及同疾病类型不同的临床症状展开辨证分析,治疗时采取中药方剂“旱莲草汤”,处方为益母草15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女贞子15g、仙茅7g、仙灵脾6g、茯苓20g、旱莲草20g。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开展辨证论治,若诊断后患者存在多汗,心慌,头晕等症状应给予30g珍珠母。诊断后患者存在潮热症状应给予8g柴胡、20g炒枣仁、12g牡丹皮。外阴及阴道干涩应添加12g白鲜皮。治疗周期为1周,每日煎2剂。

中医辨证预防治疗时,应该根据不良反应的分型合理评估所属症候类型,并针对性地用药治疗。根据三苯氧胺服用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展开研究,该药物能够导致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潮热、多汗、心慌、头晕、阴道出血或外阴干涩。中医认为此类症状多由脾虚湿阻或肝气郁结所致,本文采取“旱莲草汤”展开治疗,在基础方益母草、山茱萸、牡丹皮、女贞子、仙茅、仙灵脾、茯苓、旱莲草)的基础上展开中医辨证,多汗伴随心慌及头晕症状多与气虚和脾虚弱有较大的关系,治疗时在处方上加适量珍珠母,珍珠母的治疗功效集中于平肝潜阳,同时能够起到安神和明目的作用,针对心慌头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珍珠母中含有较多的硫酸水解产物,对子宫肌层有较大的收缩功效,同时能够增强垂体后叶素的分泌。存在潮热症状应给予适量柴胡和炒枣仁、牡丹皮。其中“柴胡”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同时能够针对妇女月经病起到调解作用,在典籍《本经逢原》中提到柴胡具有散热驱寒的功效,在发散寒热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调节表症。外阴及阴道干涩应添加白鲜皮,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过程中多数患者易出现阴道干涩或阴道内出血等现象,白鲜皮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癌的作用,同时能够解热毒,辅助创口恢复,对阴道干涩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0]。而作为君药的“旱莲草”本身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除此之外旱莲草中含有丰富的丙酮以及乙醇提取物,针对多种原因造成的肝功能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和保护作用。经药理学研究发现旱莲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应对临床常见菌群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主要能针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起到杀菌作用。

乳腺癌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高发趋势,疾病对女性的生理结构以及外形均能造成较大的负性影响,当前的治疗方式集中于手术根治、放化療以及内分泌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造成的临床并发症也具有差异。本文就中医防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具体疗效以及治疗方法展开综述。本文提到的内分泌治疗主要能对子宫内膜起到严重的危害,鉴于此联合中医防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将“旱莲草汤”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剂,发现能够针对激素调节治疗下的临床不良反应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晨,王笑民,于明薇,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10):4552-4554.

[2] 吴国强,顾晨奕,马健芳.疏肝理气填精方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06):52-55.

[3] 孙翠梅,李艳荣,房丽艳,等.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与疾病感知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1945.

[4] 侯艳玲,颜琬华,万绪明.乳腺癌患者对辅助内分泌治疗认知程度与相关知识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03):212-216.

[5] 韩媛媛.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0):1621-1623.

[6] 陈娟,金山,张喜平,等.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12):2284-2287.

[7] 吴国强,顾晨奕,马健芳,等.疏肝理气填精方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06):52-55.

[8] 颜宁,陈迪,冯得财,等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11):1304-1306.

[9] 郑紫昊,邹世芳,徐雨婷,等.晚期HR(+)、HER-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03):507-511.

[10]金一,姜大庆,赵林,等.体质指数对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预后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18,24(05):459-464.

猜你喜欢
肿瘤科研究进展不良反应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分析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