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0-02-18 11:15任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

任楠

【摘 要】 目的:探讨喜炎平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1例,本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78.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对照组为8.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会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应用较为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喜炎平;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

文章编号:WHR2019104097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小儿的常见疾病,其占儿科门诊患儿的60%,肺炎患儿约占1/3以上[1],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患儿的发病较急,且症状严重,早期需给予有效治疗,以往多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但因利巴韦林会明显抑制患儿的骨髓,造成患儿贫血、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导致其临床治疗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喜炎平是一种中药制成的抗病毒药物,其可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快速改善[3],因此本文作者分析了喜炎平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以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六版)中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且均经胸片、血常规检查确诊,同时伴有发热、淋巴细胞增多、咽喉肿痛等症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6.9±1.9)岁,病程为2~5d,平均病程为(3.7±1.2)d;对照组中男34例,女37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7.0±2.1)岁,病程为2~5d,平均病程为(3.9±1.2)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将利巴韦林10mg加入至2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将喜炎平5mg加入至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两组治疗疗程均为7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愈合为治疗3d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流感、咳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为治疗5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无效为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2)对比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缓解时间;3)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78.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缓解时间

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对照组为8.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流泪、咽痛,传统治疗多为利巴韦林,但其病毒腺苷激酶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耐药性,且长期服用会抑制患儿骨骼,导致患儿厌食、贫血等不良反应,从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4]。近年来,多个国家出现了超级细菌,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从而产生明显的解毒、抗炎、促进患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同时其可提高患儿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从而提高患儿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加了对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灭活作用,同时其可明显抑制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细菌;同时其会提高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对病毒、细菌的吞噬作用,也可提高患儿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5],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对照组為8.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并未显著增加治疗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所选病例资料较少,未对患儿的长期预后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喜炎平会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应用较为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晓琳,李爱萍,李晓惠,等.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J].中成药,2017,39(03):480-485.

[2] 刘伏芽.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7):62-63.

[3] 潘洁.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01):36-37.

[4] 吴林,刘建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7,29(09):191-192.

[5] 申贵军.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3):98-100.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50例疗效观察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与护理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诊治研究
试析犊牛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