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

2020-02-18 11:15韩培芝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韩培芝

【摘 要】 目的:对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此研究对象,共计66例,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对照组),而后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长,以上数据差异巨大(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90.9%比对照组患者护理优良率69.7%高,数据差异巨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后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并縮短了急诊球囊扩张时间。

【关键词】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WHR2019055001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快等,因此一旦发病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否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数据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此研究对象,共计66例,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对照组),而后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15例,年龄42~76岁,均值(59.0±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4~9.0h,均值(4.7±0.9)h;观察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16例,年龄42~78岁,均值(60.0±4.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0.8h~10.0h,均值(5.4±1.1)h。通过相关软件对比数据资料后获知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流程:患者在入院后其家属快速有效的办理各项相关手续,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有关检查,并做出初步的判断,在最短的时间内先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患者稳定之后转移至相关科室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1)护理人员的培训:挑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演练、常用仪器的养护与使用、常用药品的相关知识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使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救治流程。2)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实施: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先对其进行全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疾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同时尽快通知医生接诊,严格按照制定的抢救护理流程展开护理工作;在抢救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卧床状态,同时采取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如溶栓治疗、止痛药、镇静剂等;经电复律及利多卡因消除患者心律失常的症状,并做好心力衰竭的治疗;在抢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监测心肌酶谱本,做好详细的记录,方便医生根据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家属探视的次数与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输液的速度。

1.3 观察项目与疗效判定

1)观察项目:比较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2)疗效判定:优: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显著,心功能提高1~2级,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基本恢复症状;良: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下降的范围>50%,出现期前收缩的征兆;差: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心电图改善轻微,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表示护理优良率单位,计量资料表示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单位,对数据差异进行检验时采用χ2和t模式,一旦检验结果为P<0.05时,可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19.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长,以上数据差异巨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优良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90.9%比对照组患者护理优良率69.7%高,数据差异巨大(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性改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血栓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畸形、冠状动脉痉挛等造成管腔狭窄所引起[2]。一旦心肌梗死发生时间在1h之上,那么就会发生心肌缺血,且病情较为凶险,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发病后若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3]。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90min内应实施第一次球囊扩张治疗,若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时间被延长,对治疗的效果则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增加了死亡的几率,延长的因素为等待确诊、等待检查结果等。通过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转变了以往被动抢救护理模式,严格按照制定的抢救护理流程实施抢救护理,不仅明确了抢救护理的的流程,更规范了抢救护理流程,多项检查可同时进行,因此极大的缩短了抢救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护理成功率[4]。

由以上研究得出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后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并缩短了急诊球囊扩张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延锋.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7):149-150.

[2] 蒋进枝.结构式心理护理用于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4): 618-619.

[3] 范艳梅,王丽娟,王晓芳,等.协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04):703-706.

[4] 阮娅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5):83-84.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