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之探索

2020-02-18 11:12闫晓华
美术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融合

闫晓华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内涵式的延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来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力。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课题以山西农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积极探索将“双创”教育深入融合其实践教学中,以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也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融合;实践教学

“双创”教育的内涵即创新、创业。作为提升传统教育质量,拓宽就业面的问题,深化教育改革的探索一直在进行。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开展了高校创业教育,并开设创业课程,成立创业教育项目。麻省理工学院被全球公认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典范,实现“学术创业化、知识资本化”的创业型大学的教育模式。中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发展及时转变,2014年山西农业大学成立创业学院,建设了两个专门化的双创平台,培养了一批国家级双创典型人才。当前高校内涵式发展视域下,高校传统教育的形式也必将随之改革,引导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必然成为大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一)以“文化创业、教育创业”为两者的契合点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人”,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要深入了解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真正按照发展的需求来培养人,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才,以创造之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课程是载体。两者如何自然融合,要找到其中的契合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在其著作《手艺的思想》中所说:“全球化时代我们当代设计出发点应该是本土。”以“文化创业、教育创业”为两者的契合点,培养具有传统文化资源创意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山西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与双创教育是对接的。例如08级学生刘清河同学,在校时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创办了清韵国剧社的团队,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毕业后积极投身创业中,2012年8月被推荐选聘为长治市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官期间,自筹资金创立“清韵戏曲盔饰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制造戏曲盔饰和服装,为村民创造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并获得“全国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正是由于在学校有这种“双创”教育的经历,通过教师的指导,团队的组建,赛事的历练,才有毕业后创业路上的坚定与执着。并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创新作品向产品的落地转化。

(二)以“教学形式灵活性”助力创新力的培养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直以山西深厚地域性文化为土壤,以服务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将双创教育理念植入,在课堂中引入典型案例,使学生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将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使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认同感。鼓励大学生不断创新并勇于创业。使成为“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成为学生的向往。通过多元教育方法及教学时空的延伸,构建多维立体系统,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形成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积极推动模块化以及课程群的建设,装饰图案设计、插画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选修课民间美术、壁画艺术赏析、漆艺赏析等课程都是互相融通,紧密联系的课程。例如装饰图案设计这门基础必修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而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在课堂上通过讲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图案,引导学生通过考察博物馆去探究传统图案的内涵,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以考察报告的形式相互交流,并亲身实践。在设计作品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用现代视觉手法探究传统文化艺术,使设计作品实现艺术性、本土性、现代性的统一。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也是由学习书本知识到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转变。

(三)以“传统文化内涵性”培育创新精神

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文化深层中的内涵,将这些深厚积淀的观念导入到视传专业教学中、创作中,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审美特性的深刻认识及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更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为延续发展民族文化创造力,埋下种子。使设计作品更具民族性、文化性。形成设计源于本土、设计服务生活的理念。同时也促进视传专业内涵的延伸性,在高校美术教育的推动下,适时地创新,在发展中传承。正如杭间教授所讲:“民艺绝不仅仅是学术的,也是生活的;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文化的;不僅是乡村的也是城市的;不仅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通过这种自然紧密的对接,实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当地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紧密对接。使设计服务于地域经济。也使“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得到了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培养服务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学生,两者的深度融合本身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有文化创业、教育创业的意识,着眼点放在所属区域的地域文化上。它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民俗的积淀。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与创新,积极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重。同时,传统文化也是不断演进和嬗变的,应以新的角度、新的眼光对其进行新的审视,应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它。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贯穿课程教育的始终是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一)形成环动的实践体系

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分为三个层次,面向全体、聚焦局部、孵化重点。山西农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依托农业高校发展下的艺术学科,必然与独立美术院校在培养侧重点要有所不同。要强化对于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在现代平面视觉信息和现代数字媒体领域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形成农林院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特色。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思想观念上也将“就业、从业转变为创新创业”。

积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探索,大一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要厚基础,使专业基础扎实,大二大三时专业核心课程要量少质精,积极构建课程群的建设,加大扩展课程,形成模块课程,使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课,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加强就业竞争力。同时将第二课堂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积极构建学术资源共同体,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术资源共享、互动。在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学术共同体中,逐渐形成环动的发展。坚持科研的育人性和教学的学术性,推进科教融合,形成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将双创教育进行环环相扣。“环动”指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创新与创业各个要素在不同层次上的环动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民艺的审美内涵、传统技艺、造型方法及本源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教学的创新使学生积累了项目实践经验,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创业流程的理解,在运行过程中逐步形成“横跨学科、纵跨本硕、外联企业”的模式。同时推出优质课程的在线同步。从而形成“全链条”培育。使各个要素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融合互动,由点及面建立起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文化引领、自主学习、指导帮扶等以形成开放环动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要积极培育“1+1+1”的创新创业团队(学生团队+核心教师+科研团队)。鼓励跨学科的团队组合,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更加多元化,鼓励引导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探究和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要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在实践教学中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全国艺术类高校也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例如中央美术学院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活动实训两大体系,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客训练营等活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央美创客”众创空间。西安美术学院建大学生创业校园工作站、大学生众创空间,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40个,成立西美艺创空间。山西农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通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相关的竞赛,历届学生多次荣获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大创项目的立项以及获奖,同时也涌现了很多创业的典范,创新创业的教育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创业就业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赛事使得学生以团队形式优化组合,以专题设计为主体。实现从作品、产品、商品的转换,设计方向更加明确,进一步挖掘学生创新潜力,着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完善实践教学平台管理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基础。通过竞赛促成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地请进来,走出去,促进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能力逐渐加强。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效果。学生在大三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老师,形成导师负责制。通过教师主导的设计工作室形成团队形式,教师在从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受众个体,而是以团队形式出现的群体。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都极大加强。并引导学生參与各类创业、创新赛事,让实践教学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保持联系与沟通,让学生在田野考察中、市场调研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走出去,从而真正使“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专业课程与实践应用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实现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三、运行的保障机制

教育部规定2016年起所有高校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至2019年推出了52门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慕课,打造创新创业“金课”324门,同时形成了学分的转化制度。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达到两者的互补、互通、互融,必须全面增强专业教师的双创意识,提升双创理念。转变教师的旧观念。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以及交流学习。积极开展“双派”交流活动,学院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去企业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能。企业选派有经验的设计师来学院授课。同时开展企业家特师生的讲座、座谈等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对于积极参加并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以及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奖项的学生予以奖励。学校、学院积极搭建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双创”教育的评价体系,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管理。

结语

立足新时代,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摒弃掉封闭化、知识老化、本土性缺失等弊病。必然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经济、文化所交汇,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设计要回望传统,透过传统文化去探究与现代生活中新的交汇,同时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人才。通过构建这种融合、环动的教学体系,最终使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并形成一种可行的教育模式。

注释:

*基金项目:2018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18077;2019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旅融合发展视域下山西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B429。

参考文献:

[1]李双寿.“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

[2]彭有冬.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3]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

[4]刘荣.当代中国美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D].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