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天鹅舞”溯源与发展探究

2020-02-19 12:04赵元畅
参花(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溯源赫哲族

摘要:赫哲族“天鹅舞”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一种舞蹈。它折射了当时传统女性婚姻不自由的处境,体现了对自由婚恋的渴望和向往。

关键词:“天鹅舞” 赫哲族 溯源

一、赫哲族概述

赫哲族是我国黑龙江流域分布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地处中俄接壤之处,赫哲族其实是个跨国民族,俄罗斯境内也有赫哲族,人数超过国内。赫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特征,无论是节奏还是肢体动作、道具,都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审美价值。赫哲族祖祖辈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接壤平原、山脉,以传统的打鱼狩猎为生,舞蹈充满灵性,具有本地区的地理文化元素和自然风格,因此,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多样,保留了原始社会的质朴和纯真,由于没有文字,本民族的许多大事件都由舞蹈来传承和记录。因此,研究赫哲族的舞蹈具有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尤其是“天鹅舞”更是如此,它集中反映了赫哲族的民族舞蹈特征风貌。

二、“天鹅舞”的溯源分析

(一)根植于说唱

“天鹅舞”的舞蹈演员是女性。演跳时,女性身穿彩色服装,衣襟长过膝盖,宽袍颜色鲜艳,按照歌声的节奏进行肢体动作变化,偶尔会模仿天鹅的声音,衬托舞蹈的意境。一开始,女性的双腿进行交叉半蹲姿势,双臂也伸向两侧,然后上下缓慢挥动,双脚要配合身体节奏向前移动,给人一种天鹅在水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天鹅舞”是根据传统说唱故事演变而来的艺术形式,赫哲族的伊玛堪说唱故事对“天鹅舞”的形成意义重大,这种说唱具有历史和文化的统一性,也是赫哲族人民的一种娱乐方式。说唱中记载了天鹅变成女子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民间艺人将这段说唱编排成了舞蹈,就是后来的“天鹅舞”。

(二)折射出传统婚姻弊端

“天鹅舞”折射了赫哲族传统婚姻的弊端,比如对女性的人权不重视,对包办婚姻的控诉。赫哲族女性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的,她们由家人安排成婚。许多年轻女性向往婚姻自由,渴望美满的爱情,但是在传统社会里不可能实现,因此这段舞蹈从形成到发展都离不开这个主题,这也是“天鹅舞”的精髓所在。“天鹅舞”的基本动作是模仿天鹅戏水、飞翔的姿势,高潮部分是模仿天鹅的鸣叫声——噗、噗的声音。天鹅姑娘就是赫哲族女性的化身,代表了千千万万女性对婚姻和爱情的向往,天鹅姑娘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它鼓励了年轻女性追求自己的幸福,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三、“天鹅舞”的创作发展

(一)舞蹈动作创新发展

传统的“天鹅舞”,舞蹈动作单一,意境虽好却过于直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赫哲族年轻人对传统舞蹈渐渐失去兴趣,许多人不会跳“天鹅舞”,这也是“天鹅舞”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因此,在舞蹈动作上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天鹅舞”研究者和爱好者通过对舞蹈动作创新发展,为“天鹅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举例来看,当前一些彩排的“天鹅舞”增加了一些芭蕾舞的动作,丰富了手部、腰部、腿部、脚底的动作应用,让观赏性更加多元化。比如手部动作,传统“天鹅舞”手部整齐划一,缺乏灵活性,创新后增加了手腕的向左向右斜刺变化,增添了天鹅飞翔的美感和对方向的多种选择,意味着天鹅姑娘内心充沛的情感。

(二)文化的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赫哲族的经济文化相对不是很发达,但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那种发自内心的保护和期望,他们的那份热情、那份执着,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我国的历史悠久,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待发掘和保护,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

“天鹅舞”的文化传承至关重要,要采用创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将其文化价值发掘整理保护,为我国民族文化大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利用互联网平臺,增加传统文化曝光率,提高传播效率。互联网平台具有很强的传播属性,传播速度快。当前我们看到许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都利用互联网效应,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因此,可以借鉴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增加曝光率。第二,加强各艺术形态之间的融合。艺术之间是相通、相容的,通过艺术形态的相互渗透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彼此的内在活力,增强黏合效应。比如当前赫哲族“天鹅舞”与芭蕾舞演员进行混搭演出,服装、道具、音乐都融合在一起编排,演出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就说明艺术之间互相借鉴是具有积极的作用的,这样的方式可以多尝试,相信一定有利于“天鹅舞”未来的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缺乏对本民族文化属性的认知,就无法保证本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天鹅舞”是赫哲族古老的民族舞蹈,它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和演出魅力。本文通过对其溯源和发展进行分析,旨在梳理“天鹅舞”的历史脉络,以便为日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1]张鸿雁.对黑龙江省赫哲族“天鹅舞”的田野采风及思考[J].艺术教育,2007(11).

[2]张鸿雁.对赫哲族民间舞蹈《天鹅舞》的再认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2006:5.

[3]孙岩.略论民族审美趣味的艺术属性——以赫哲族民族舞蹈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02).

[4]王佳.赫哲族的文化艺术[J].艺术科技,2017(06).

(作者简介:赵元畅,女,硕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溯源赫哲族
黑龙江省同江市赫哲族聚集区赫哲族人口现状研究*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箪瓢陋巷”典故研究
“时务文体”溯源
黑龙江省赫哲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研究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