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用城市思维还是用农村思维?

2020-02-20 04:37柯利刚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落叶乡土水泥

柯利刚

一些地方强行将农民栽种的道旁树、宅旁树全部砍伐,然后在路边重新规划建设绿化带,种上冬青等灌木丛;

一些地方不允许农民在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只让种植花草;

一些地方要求村民院落的篱笆不得使用竹木柴草,必须使用漆成白色的木条或塑料片……

庭院经济,何去何从?

以上这些怪现状,都是在建设农村的过程中出现的。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古老的农村,在人、地、钱等各个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帮助。

有人帮忙,固然是好的,但一些地方也存在越帮越忙的现象。帮倒忙有很多原因,比如资金不足、协调不够、管理不善等等,这些原因都是操作层面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认识层面的原因,那就是思维逻辑的原因。

以上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思维逻辑导致的。现在的农村建设,各类要素主要来自城市,这其中就包括指挥、参与农村建设的人。这些人主要来自城市,多半是用城市思维在推进农村建设。

在一些人看来,工业比农业先进、城市比农村先进、市民比农民先进,所以建设农村,自然是要用城市思维。城市思维有其先进性,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通的。用城市思维去建设农村,有些地方行得通,有些地方就行不通。

在城市思维中,绿化带建设讲究整齐划一,用这种思维去建设农村绿化带,行不通;

在城市思维中,房前屋后主要种植花草,用这种思维去规划农村庭院种植,也行不通;

在城市思維中,篱笆是白色的木条或塑料片,用这种思维去要求农村篱笆,还是行不通。

城乡篱笆,应该各美其美。

城市和农村,各有各的主客观情况,也就决定了各有各的建设思维,单纯地、生搬硬套地用城市思维去建设农村,难免就会发生水土不服的现象。

相比于城市,农村在地域上更贴近自然,在居住模式上更分散,在生产生活上更乡土,这决定了农村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行为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在建设农村的时候,应该有且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思维逻辑。

建设农村要有天人合一的循环思维。

在城市思维中,枯枝败叶等,是废品,是要被集中处理的。某地派清洁工专门清扫偏远山区公路两旁的落叶,装入黑色塑料袋,再运回城市统一处理。

用这种思维处理城市落叶,是没有问题的;用这种思维处理农村落叶,明显有问题。城市是水泥森林,落叶无法融进水泥;但农村是天然森林,落叶自然会融进泥土。

如此做法,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还破坏了农村天人合一的循环系统,当落叶无法融入泥土,土壤又如何保持肥力?难道要给所有的树木施化肥吗?

零落成泥碾作尘,是落叶最好的归属。

一些地方在厕所改造的时候,忽视了家庭粪污的自然循环过程,一方面致使粪污处理成为难题,一方面又导致农民没有农家肥可用,一定意义上,也不利于农田土壤改进。

建设农村要有追求本真的自然思维。

城市是工业化的城市,是水泥钢铁之城,处处是人工干预的痕迹。用过于雕琢的人工思维,去推进乡村建设,是容易出问题的。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一般农村人家都会种植果树,一些地方受城市整齐划一思维影响,要求农村全部改种常青树,或全村统一种植某一种果树。人工干预过后,统一是统一了,但景观难免单调乏味,最重要的,村民从此就难以吃到品类丰富的自家水果了。

还有一些地方,把绿草茵茵的广场,改建成水泥大广场;把古朴的青石板路面,改建成水泥路面;甚至把古树下的花坛,全部用水泥封死,不裸露一寸泥土。古树表示很不开心。

农村,是自然的农村,城里人下乡,绝不是为了看城不城、村不村的人工景观,如此改建,完全不符农村追求本真的自然逻辑,其建设效果自然是南辕北辙,好不到哪去。

建设农村要有因地制宜的乡土思维。

在城市思维中,天南地北的城市,可以使用统一标准。比如中国东西南北所有的城市,都可以统一使用冲水厕所。但天南地北的农村,却难以使用统一标准。

比如有的地方缺水,有的地方冰冻期长,这些地方就不适宜使用冲水厕所。如果不采取因地制宜的乡土逻辑,如果不秉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工作准则,完全用城市水厕逻辑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只能是改出无穷的问题。

一些地方推进乡建工作,拆掉古老的民居,建设像城市一样的广场楼房;砍掉原生的树林,打造像城市一样的草坪花园;打破原有的形态,规划像城市一样的整齐布局;一些地方甚至喜欢冲出乡村、冲出中国,建设各类外国小镇。

他们喜欢用国外思维,用城市思维,就是不喜欢用乡土思维,所以这些工程往往不能在乡土扎根,恰像无根蓬草,终会随风散去。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农村应该是循环的、自然的、乡土的,男女老少、飞禽走兽、草木虫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都能在其中生于泥土、归于泥土,就生产生活的独特性而言,它本身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这就决定了建设农村,不能光用城市里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更应该使用山沟沟里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说到底,就是应该使用农村思维逻辑。

摘自《农民日报》2019年12月13日

猜你喜欢
落叶乡土水泥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最后一片落叶
落叶知多少
乡土分外妖娆
天价水泥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