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干扰素-α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

2020-02-22 01:03李先林魏红兵
北方药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浅表性电切术膀胱癌

胡 争,李先林,魏红兵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发病率高,且有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特点。据相关统计,浅表性膀胱癌的发病率约占70%~80%。目前治疗浅表膀胱肿瘤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它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方法,但手术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肿瘤浸润转移后,会增加复发率,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研究显示,该疾病术后复发率高达60%~90%。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变或向侵袭型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化疗非常关键。术后灌注化疗在降低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优势。本研究探索了等离子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干扰素-α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共100例,入组时间为2014年2月-2019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49~95岁,平均年龄为(78.26±2.21)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0.21±4.21)年;肿瘤直径0.64~4.52cm,平均直径(2.12±0.45)cm;肿瘤分级上,G1级30例,G2级15例,G3级5例;临床分期上,Ta期29例,T1期21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8~95岁,平均年龄为(78.89±2.27)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0.26±4.56)年;肿瘤直径0.62~4.51cm,平均直径(2.16±0.48)cm;肿瘤分级上,G1级30例,G2级14例,G3级6例;临床分期上,Ta期28例,T1期22例。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等离子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C,选择的是等离子双极内窥镜,结合肿瘤部位和大小选择相应的模式电切。若体积较小和基底部比较小,可直接将基底组织电切直至浅层肌层;若肿瘤比较大,则从肿瘤的表面从远到近进行电切,切除至浅肌层,将基底组织切除送病理检查。将肿瘤基底周围2cm膀胱黏膜电灼。术后给予三腔导尿管留置,并给予膀胱灌注化疗。化疗药物是340mg的丝裂霉素C,将其溶于50mL生理盐水,2h/次,每周化疗1次,嘱咐患者0.5h更换一次体位,连续化疗8周后改为每月化疗1次。

观察组给予等离子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干扰素-α膀胱灌注化疗。等离子电切术同上,化疗药物是340mg的丝裂霉素C(生产企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854)+300万单位干扰素-α(生产企业: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06),将其溶于50mL生理盐水,每次120min,每周化疗1次,嘱咐患者半小时更换一次体位,连续化疗8周后改为每周化疗1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比(%)给予χ2统计,计量比较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相应,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月)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较,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SF-36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改善程度,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SF-36评分比较分)

2.3 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的复发率(12.00%)低于对照组(50.00%),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浅表性膀胱肿瘤占膀胱肿瘤的75%以上。虽然存活率高、预后好,但复发率仍高达50%~70%。复发的主要原因是:①肿瘤细胞脱落生长在伤口或膀胱黏膜上;②肿瘤细胞沿膀胱壁的肌内淋巴管扩散,膀胱壁的实际侵犯范围比临床看到的要大得多,肿瘤往往没有完全切除;③原位癌和癌前病变的发展,肉眼难以发现;④膀胱免疫力低下,致癌物和致癌环境仍然存在,导致肿瘤复发[1]。

等离子电切术具有切割速度快、气化凝固止血等功能。每次切开形成1~3mm深的组织脱水区凝固层,可减少出血,节省术中止血时间,术中视野清晰,大大减少冲洗液的吸收,快速堵塞小血管和淋巴管,减少肿瘤转移。凝固层缺乏组织液和营养,不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种植,以后凝固层会自行坏死脱落,如有肿瘤细胞附着,也会脱落。同时,术中未损伤正常膀胱黏膜,不利于肿瘤细胞附着和种植。与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2]。

目前化疗中使用的药物很多,包括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C等常规药物,这些药物能显著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膀胱癌术后复发与肿瘤组织残留、脱落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创伤在术后短时间内不会恢复正常。术后进行灌注化疗,药物可渗透和进入肌肉组织,能在早期快速灭活残留脱落的癌细胞,减少癌细胞浸润和深部转移,减少复发。同时,鉴于早期癌细胞分裂较强,对灌注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早期化疗可以更好地消除癌细胞,减少复发。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结合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浓度可以充分到达膀胱上皮细胞,增加吸收的药物浓度,增强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更有利于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副作用相对较少[3]。

丝裂霉素C的作用机制是丝裂霉素C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的DNA复制,抑制和杀死细胞增殖的各个阶段。丝裂霉素C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从而减少肉芽组织和瘢痕的形成。其作用原理可使细胞DNA解聚,阻碍DNA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4-5]。干扰素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可直接作用于尿路上皮肿瘤细胞,通过膀胱灌注抑制其增殖。干扰素还可促进肿瘤内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2,促进LAK细胞增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使用干扰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减少肿瘤血液循环,抑制新生血管;丝裂霉素可以抑制癌细胞,降低细胞分裂速度。干扰素和丝裂霉素联合可控制癌细胞增殖,减少患癌细胞血供,降低新生细胞代谢率。

本研究的成果中,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评分、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见,联合丝裂霉素C及干扰素-α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后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这是因为:①使用干扰素-α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减少病灶周围血液循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②丝裂霉素可以抑制新细胞,减慢细胞分裂速度;③干扰素-α和丝裂霉素可以控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保障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因此,丝裂霉素C及干扰素-α联合使用可以减少病灶周围的血液供应,降低新生细胞代谢率,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等离子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干扰素-α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明显,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浅表性电切术膀胱癌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