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艾灸仪的研制

2020-02-22 08:05苏志远范超军周进超何符鑫李鹏飞凌洁民郑东旭周育毅李达春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医器具艾灸

苏志远 范超军 周进超 何符鑫 李鹏飞 凌洁民 郑东旭 周育毅 李达春

摘  要:本实用新型自动艾灸仪,由支架、机箱、艾条固定头构成。该新型的创新点在于保持了传统灸疗的特点,同时实现自动化操作,实现各类灸法,如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等。其适用广泛,在医院、社区、家庭等都适用,使用时操作方便,对于老人、小孩很有利。移动新研制的自动艾灸仪可充分发挥电子与机械相结合的技术优势,解决了影响艾灸疗效的不利因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动艾灸仪  器具  研制  中医  艾灸

中图分类号:TH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c)-0063-03

Abstract: The utility model automatic moxibustion instrument is composed of a bracket, a chassis and a fixed hea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new type lies in main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moxibustion, realizing automatic operation and realizing all kinds of moxibustion methods, such as circular moxibustion, mild moxibustion, finch pecking moxibustion and so on. It is widely used in hospitals, communities, families and so on. It is convenient touse and is very beneficial to the elderly and children. The newly developed automatic moxibustion instrumen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s and machinery, solve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oxibustion,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

Key Words: Automatic moxibustion instrument; Apparatus;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ibustion

灸法起源于火的应用,是以燃烧不同的物质,产生温热刺激疗疾的一种外治方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外治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艾灸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的病种很多[1],同时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疗效显著,操作方便,颇受现在家庭的青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灸法自身所暴露的问题及各种主观原因,使灸疗技术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力。综上  ,设计了一种新型自动艾灸仪,并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将其研制思路及结构功能报道如下。

1  新型自动艾灸仪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局部放大图。

2  技术方案

如附图说明中图1所示,新型自动艾灸仪,由支架、机箱、艾条固定头构成,支架通过三角底座和支撑杆组成;支撑杆为垂直焊接于三角底座的顶部,并位于其正中心;三角底座的三个端部上均连接有万向轮;支撑杆的顶部套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部连接有带有万向转头的连接杆;且连接杆具有两个,并相连在一起;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机箱;机箱的正面为设置成轨道;轨道中滑动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在轨道中上下滑动,从而带动艾条固定头上下移动;电动机通过输送管连接至  艾条固定头上;艾条固定头中设置有带有弹簧的艾条管道、隔板以及过滤网;艾条管道上安装有艾条;机箱的底部连接有烟雾导管;烟雾导管连接在过滤烟雾的水桶上。

3  技术特点及优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伸缩杆通过子母杆组成,其子杆从上往下插入在母杆中,并且母杆中內置有紧固橡胶套;子杆为相似于锥型结构体,其横截面尺寸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并紧固橡胶套接触于  子杆上,从而子杆在母杆中往上伸张时因压力而产生摩擦力,因而能够固定住子杆。机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温和灸模式、回旋灸模式和雀啄灸模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艾条管道安装于艾条固定头的顶部内侧,并其低端安装有艾条,从而  艾条的低端悬空于艾条固定头中,并且正好对应着  机箱输送管端部;艾条固定头底部为设置开口,并其开口上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的上面安装有  隔板;隔板与艾条和过滤网具有一定的距离。

4  设计思路及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自动艾灸仪,由支架(1)、机箱(5)、艾条固定头(8)构成,支架(1)通过三角底座和支撑杆组成;支撑杆为垂直焊接于三角底座的顶部,并位于其正中心;三角底座的三个端部上均连接有万向轮(2),可由治疗者自由移动;支撑杆的顶部套装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顶部连接有带有万向转头(3)的连接杆;且连接杆具有两个,并相连在一起,可由治疗者自由移动和改变治疗部位;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机箱(5);机箱(5)的正面为设置成轨道(6);轨道(6)中滑动设置有电动机(7);电动机(7)在轨道(6)中上下滑动,从而带动艾条固定头(8)上下移动;电动机(7)通过输送管连接至艾条固定头(8)上;艾条固定头(8)中设置有带有弹簧的艾条管道(9)、隔板(10)以及过滤网(11);过滤网(11)防止艾条灰滴落到人的皮肤;艾条管道(9)上安装有艾条(12);机箱(5)的底部连接有烟雾导管(13);烟雾导管(13)连接在过滤烟雾的水桶(14)上;伸缩杆(4)通过子母杆组成,其子杆从上往下插入在母杆中,并且  母杆中内置有紧固橡胶套(15);子杆为相似于锥型结构体,其横截面尺寸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并紧固橡胶套(15)接触于子杆上,从而子杆在母杆中往上伸张时因压力而产生摩擦力,因而能够固定住  子杆,可调控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达到自己选择最合适的距离进行治疗效果;机箱(5)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温和灸模式、回旋灸模式和雀啄灸模式;艾条管道(9)安装于艾条固定头(8)的顶部内侧,并其低端安装有艾条(12),从而艾条(12)的低端悬空于艾条固定头(8)中,并且正好对应着机箱(5)输送管端部;艾条固定头(8)底部为设置开口,并其开口上安装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的上面安装有隔板(10);隔板(10)与艾条(12)和过滤网(11)具有一定的距离,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烫伤。

本新型装置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新型自动艾灸仪创造性地从根本上解决了艾灸的灸法以及温度过高皮肤容易烫伤的问题,实现了艾灸的高效率治疗利用,其适应人群、疾病广泛,小孩、老人均适宜,对于现在社会“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的就医现状,艾灸自动仪可以极大地解放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力,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实现门诊患者诊治的良性循环,提高门诊就诊效率;对于家庭来说可以不受自身的技术限制,可以把各种灸法有效的应用于疾病治疗[2]以及养生保健中;该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在不改变传统医学灸法的同时实现自动化操作,实现各类灸法,如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等。

以上描述了新型艾灸仪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总体而言,和传统灸法相比,本艾灸器结构新颖独特,简便易学 ,且经济、省时、省工、安全、易操作,易于推广应用。

5  结语

传统艾灸操作不方便,耗费人力,而既往已有的艾灸器均无法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极大的影响到人们对艾灸疗法的认可[2]。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自动艾灸仪,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雀啄灸容易导致施术者手腕劳损、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占用人工成本的问题。本新型艾灸仪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3],而且极大减轻了操作者疲劳[4],安全可靠[5],很适合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霁,吴丽洁,李志元,等.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NLRP3炎症小体及IL-1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2):119-126.

[2] 康維洁.电子艾灸仪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4):17-18.

[3] 靳文静.多功能艾灸仪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7):197,201.

[4] 石美琴.灸器的专利发明现状[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3):344-348.

[5] 龚翠琴,顾冬梅.电子艾灸仪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104,112.

[6] 张德义,江楠,张林杰,等.自动调温与均温艾灸仪的研制及温度场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5):136-141.

猜你喜欢
中医器具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科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