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创”人才培养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模式研究

2020-02-22 08:05何启琼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7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职教育创新创业

何启琼

摘  要:本文总结了“双创”人才培养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实与困境,分析了重构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指向的信息素养培育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新模式。这一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分为实践教育、通识教育、预备教育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确定教学内容,并在不同教育层次中单独或交叉采用课内、课中、课外和独立四种课程模式,保证教学效果。

關键词:高职教育  创新创业  信息素养  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c)-0230-05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ality and dilemma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analys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to reconstruct cultivation mod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riented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cultivating. Based on these analysis, the article builds a new specific and operable cultiv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is cultivation mode,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education level, including practice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preparatory educ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decided by the education level. In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single or cross use of four curriculum mode of in-class, during-class, after-class and independent to ensur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nformation literacy;Cultivation mode

201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意见》明确了“双创”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课程教育、支撑平台、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进一步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这一发展理念后来被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文件中。大学生作为“双创”的重要参与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政府乃至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搜集信息、吸纳知识、选择运用、把握时机、综合实践,这些环节都与创新创业者的信息素养息息相关。良好的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器”,可助其有效获取、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已有的文献表明,目前对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与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创新创业等主题领域,侧重于需求研究,缺少基于“双创”背景的信息素养课程模式的探究,即如何在“双创”背景下真正解决信息素养课程的新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全方位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育让信息素养成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1  现实与困境

1.1 “双创”教育现实扫描

目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牵头部门不一,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或创新创业中心为主要的管理和实施部门,师资力量由专兼职老师、校内外导师共同构成。在课程内容上,以实务导向的课程为主,如财税、企业管理、社交礼仪、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专业前沿创新知识和成果、投融资技巧、创业设计与实践等,辅以专题讲座和培训。在创新实践活动上,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扶植项目孵化,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验。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学分可通过相关课程学习、科技创造和专利发明、竞赛获奖、项目研究、学术活动等途径获得。总体来说,“双创”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情况虽步伐不一,但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1.2 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为教育信息化2.0八大行动计划之一,明确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由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扎根已久,高职院校较本科院校起步晚,但成长速度喜人。信息素养教育与参考咨询服务、阅读推广等工作并肩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点工作,形成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课、专题培训、专业课堂嵌入式教学等多方位的教学体系,部分走在前列的院校已建成较为成熟的在线教育课程,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陈萍秀团队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让你成为行走的搜索引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推出信息检索微课程。信息素养教育也逐步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形成合力,2018年,首届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大赛顺利举办,通过比赛开启信息素养之门。2019年,首届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成功举办,参赛教师的教学技能、参赛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得到全面检验。

但同时我们应看到,由图书馆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信息素养教育,往往也囿于图书馆,师资力量基本全部来源于馆员,教学内容以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还需面对不被教学管理部门重视的窘境。在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信息素养教育的积极作用还未显露,所以,从信息素养到创新素养,是图书馆职业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2  信息素养培育模式重构的基石

2.1 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基础

目前尚无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一般性概念,但学界普遍认为,意识、能力、知识和人格是创新创业素质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如: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创新活动的一种理性的觉识,它反映了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水平和自觉、主动水平,是评估大学生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刘灿亮认为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应包括创业基础能力、创业专业能力和创业保障能力三方面。其中,“获取准确知识、信息,并将它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本事”是创业基础能力之一,“获取有效信息及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是创业专业能力之一。《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表述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基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从这一概念不难看出,身处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信息是创新创业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做出合理决策,通过科学运用信息知识和技术分析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发现新规律。

2.2 内涵与扩展

面向“双创”人才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 是建立以培养新型创新创业人才为指向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将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培养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必要之举,符合大学教育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契合“双创”教育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步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通过培养大学生对其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和提升创新能力。

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开展面向“双创”人才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以笔者所在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8年,学院成立中科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双创”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中心,各系部全面铺开的局面。近期,32个项目入驻中心,学校的“双创”工作步入成果孵化阶段。在“雙创”教育寻找新动能、构建新机制以及培育新生态之机,开展“双创”导向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因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缺失或信息道德失范而导致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目标模糊、重复创作等一系列问题,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

3  模式重构

3.1 重构的逻辑

笔者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试图使“双创”嵌入、融入、并入信息素养课程,构建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逻辑思路如图1。

3.2 重构的过程

3.2.1 四个模块

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信息素养课程新模式主要包括课外、课中、课内和独立四种课程模块(见表1),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新课程模式特别强调的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双创”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课外模式:此模式依托高职教育以第二课堂强化育人效果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强、人文素养高、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高质量人才。图书馆员开设讲座、实操培训等形式的第二课堂,向学生讲授一个知识点或专题。

课中模式:此模式采用嵌入式教学法,图书馆员根据授课老师的作业或学习要求,分解教学流程,分析检索需求,选择检索系统,确定检索策略,评估并筛选出可以辅助学生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的检索结果。

课内模式:此模式采用融入式教学法。通过开展文献检索、信息资源分析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

独立模式:此模式提供成体系的信息素养专业课程教学,如《信息检索与利用》《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和技术。

3.2.2 三个层次

新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场景分为通识教育、预备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个层次。通识教育可沿用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即通过信息检索课程、培训讲座等,加强学生对信息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掌控力,培养其基本的、必备的信息素养。预备教育针对预创业或有创业潜力的学生开展,这一层次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与专业课教师、“双创”教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专业课作业中,促进创意形成项目。以课程《创业财务》为例,图书馆员可先熟悉该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并与课程老师共同探讨,找到信息素养课程在该课程的接入点,教授学生如何获取图书馆已有的《创业财务》相关的图书、期刊和视频课程资源,如何通过专业搜索引擎快速了解税务相关法条,如何较快地查询一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实践教育则针对已成型的创业团队进行,这一层次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创业团队的项目方向和特点定制教学内容。在这一教学层次中,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产品专利和商标信息、商业竞争情报的获取,如何利用信息检索提升企业预警能力等内容是教学重点。

3.2.3力量来源

在新的信息素养培育模式中,图书馆员仍然是主要的授课老师。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是,图书馆员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课教师、“双创”教师保持紧密联系,因双方的这种紧密联系、共同协作,信息素养课程的内容变得更丰富,更有指向性,而专业课教师或“双创”教师也与学生共同得到了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了教学效率,专业课教师、“双创”教师在与图书馆员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下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辅助力量。

另外,此模式下的教学力量应该是一个各司其职的教学团队,通识教育以信息检索课程教师为主,预备教育和实践教育以向专业课老师提供科研和一般咨询服务的专业馆员为主。图书馆员甚至可以直接担任创业导师,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创业项目孵化的整个过程。

3.2.4 关系变化

在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式学习,图书馆员与学生之间关系较为松散。而在新的培育模式中,图书馆员与学生关系则更为紧密。尤其在预备教育和实践教育层次,图书馆员往往需要在与学生深入交流、研讨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又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检验信息素养教育带来的红利,信息素养越高,获益越多,从而对信息素养教育形成起积极作用的“依赖”。

3.2.5 形式创新

在新信息素养培育模式中,可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一些新型教学形式相结合,探索和实施符合高职学生喜好的教学形式。

创客教育:图书馆创客空间是一个集创新创意、信息交流、知识分享、思想碰撞等功能于一身的物理与虚拟融合的空间,它区别于其他创客空间而存在的核心能力在于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创客空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场所,以创客空间为阵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突破了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创客空间的利用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

在线教育:自建课程平台、慕课、微课、直播授课是当前几种主要的在线教学形式。就笔者的实践来看,前两者建设难度较大,可鼓励学生在已建成的课程中选取部分章节学习,如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山大学潘燕桃教授团队的《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中的“掌握先机:工作场景下的信息检索”“创业路上:工作场景下的信息检索”等内容。微课借助新媒体传播,比较容易实施,可用于在课上教学和课后拓学阶段强化某个知识点。如以“如何找到一份创业计划书模板”为题制作微课,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信息检索,快速了解创业计划书的结构、编写要求和主要内容。直播授课则可用于图书馆员、专业课或“双创”教师、学生三方研讨,或向学生答疑。

4  结语

在新模式下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高可见度,这种高可見度表现在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双创”教师、学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上,更表现在学生因较高的信息检索、分析、整合、评价能力而实现项目成果转化和项目的良好运行上。在新模式下,信息素养从一而终,从通识教育层次中隐性的综合素质到预备教育、实践教育层次中显性的专业技能素质,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在新模式下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极大的普适性、灵活性,科学利用了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空间与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完善了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教育机制,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且多样,在对高职学生开展有差别的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

[2] 郑文,林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广东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93-96.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20-05-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4]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0-05-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5] 杨丽华.信息素养教育和高校图书馆所担负的使命[J].科技资讯,2016,14(36):227-228.

[6] 陈波.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5):187-188.

[7] 刘灿亮.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57-61.

[8] 曹学艳,刘彬彬,邓腾彬.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S2):68-71.

[9] 黄红梅.“大创”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9(2):142-147.

[10] 刘兹恒,涂志芳.图书馆“创客空间”热中的冷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7(2):43-46.

[11] 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EB/OL].[2020-05-04].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YSU-1001936003.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高职教育创新创业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