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2020-02-23 02:21许文娟
市场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山市都市长三角

许文娟

(中共歙县县委党校 安徽 黄山 245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近年来,黄山市不断加快在区域融合发展的步伐,以高位推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进程,拓宽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为下一步探索推动黄山市全面接轨和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黄山市“融杭”发展和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互联共通

(一)黄山市“融杭”发展

2007年5月25日,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杭州都市圈启动建设。之后杭州都市圈不断扩容,参与城市逐渐增多,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规划》杭州都市圈被列入“一核五圈四带”的“五圈”之一。与杭州山水相接的黄山,在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与杭州市联系密切。因此,黄山市一直以来寻求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机会,2018年10月25日,杭州都市圈第9次市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黄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标志着黄山市正式成为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开启黄山市“融杭”发展的序幕。2019年1月4日,黄杭两市签署“1+9”一揽子合作协议,不断深化旅游、商务、农业产业发展等全方位合作。此后,黄山市“融杭”进入快车道,黄杭一体化发展格局迈入“同城时代”。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迈入全新阶段。2018年11月18日,在《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并强调“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持续出台升级发展新举措,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稳步进入高质量抱团发展的新阶段。

(三)黄山市“融杭”发展和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互联共通

黄山市“融杭”发展其实是打破毗邻地区的行政藩篱,努力寻求不同行政区域间的合作发展,这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亦是黄山市积极“融杭”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长三角区域内省市互动频繁,尤其是江浙沪皖地区中心城市以自身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许多周边中小城市向其“靠拢”。与此同时,中小城市不断通过产业升级、产能互补等方式积极融入中心城市的发展圈。形成以上海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和宁波为中心的五大都市圈以及沿海、沿江、沪宁合杭甬、沪杭金四大发展带的“一核五圈四带”城市集群。可以说,不同行政区域间破除行政藩篱寻求合作发展,再以“小圈”融入“大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缩影。

黄山市“融杭”发展与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其实就是“小圈”融入“大圈”的互联共通。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黄山市先“融杭”,不断深化黄杭两地发展合作实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黄山市“融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更具经验依据和行动参考,有助于下一步黄山市更快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中去,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在长三角一体化视野下黄山市“融杭”发展的重大意义

黄山市“融杭”是对标杭州,必须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到其核心发展中去,提升对标发展水平,使黄山市找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再有,黄山市如何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那么先走一步的融杭发展就更加值得借鉴。所以说,我们融杭发展是关键第一步,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黄山市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一)有利于发挥黄山市的比较优势

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每个城市都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来提高城市竞争力。黄山市与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其他的城市相比,在区位、资源和市场外延上有着显著优势。首先,黄山市毗邻杭州市主城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随着高铁建设的快速推进,黄山市逐渐形成“米字型”高铁网,1.5小时直达杭州,2.5小时直达上海,与长三角大中城市进入“同城时代”,这为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其次,黄山市拥有一流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显著。境内三家5A级风景区,22家4A级风景区为杭州都市圈建设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安全屏障。第三,黄山市与长三角各地区经贸相融,全市70%以上的投资来自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融杭之后,与杭州市签订的“1+9”战略合作协议,更为下一步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有助于黄山市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黄山市将近70%的人口都在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是围绕县域旅游等资源而展开,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黄山市县域经济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尤其是经济结构大多处于初级化水平,各地支柱性旅游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突破。黄山市全方位融入杭州都市圈,本质就是对标杭州,抓住抱团发展机遇,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视野下,以融入杭州都市圈为突破口,突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有利于黄山市打破县域经济发展的固有模式,不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升级。

(三)拓展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创新

针对经济融合发展新趋势,我国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即国家层面绘制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性举措和整体性规划。这一观点提出后,区域协调发展迅速成为各级城市发展实践创新的热点。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与之相对应的,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不断涌出新观点。如,长三角地区创建国家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以G60科创走廊为代表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模式等。黄山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持续深入探索,全国首个跨省流域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黄山区入选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黟县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黄山市歙县、休宁县列入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以及黄山市正在与杭州市谋划共建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等这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三、黄山市“融杭”发展进一步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

“对黄山来说,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重要政治任务,更是重大历史机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融入杭州都市圈为突破口,打造跨区域合作典范,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兵。”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黄山市是杭州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们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不断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黄山市作为这一机制的主要参与者,要与新安江下游各市加强联动,强化政治和经济的激励机制,新安江下游城市支持补偿、上游地区主动保护,实现合作双赢。以此深化新安江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流域合作发展创新路径。其次,加大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力度。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编制《黄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以最强硬的政策支持推动黄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夯实筑牢黄山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地位。

(二)依托资源优势对接,打造绿色产业新地

重点围绕黄山市旅游、文化、农业等相关优势资源,在市场对接中瞄准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外溢需求及延伸产业,努力把黄山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充分发挥黄山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利用“旅游+”战略的综合带动功能,推动全域资源有机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完善多点支撑、多业融合、全域发展“快旅慢游”的大旅游格局,努力将黄山市打成造长三角地区旅游观光、健康养身、休闲度假的首选地。二是加快打造绿色产业新地。依托黄山市特色资源建设绿色产品有效供给基地,提高优质特色资源加工水平和品牌实力,借力长三角大市场、大流通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向“绿色”品牌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升级。

(三)创新发展思维衔接,对标先进发展战略

随着“融杭”大幕拉开,黄山市如何精准定位,全面接轨和深度融入,快速打开发展新空间?首先,提升创新发展思维衔接,这是黄山市融杭发展的突破口。融杭大计,思维先行,随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坚决破除固化保守的发展思想,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借鉴杭州都市圈其他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用产业发展思维思考如何向旅游、文化、生态等优势资源要产业;如何用新型工业化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产业新地,真正使黄山“融入长三角、实现新发展”。其次,对标先进发展战略,确立发展目标和思路。启动“融杭东进”发展战略,明确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旅游+”两条发展主线。从配角发展出发,主动衔接,坚持“传统产业互补、优势产业合作、新兴产业共建”的原则,争当发展主角,不断创新黄山市融杭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高质量助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新经验。

总而言之,在区域协同发展视野下,黄山市当前需紧扣“一体化、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立足自身特色资源禀赋和文化优势,在“融杭”进程中找准自身发展角色和定位,进一步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携手并进优势互补,不断丰富黄山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经验,并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出行之有效的黄山方案。

猜你喜欢
黄山市都市长三角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关于高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穿越水上都市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