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了解”词语意思的教学方法

2020-02-23 11:30
语文天地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了解词语课文

张 羽

新课标对低年级词语教学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可见,在低年级词语教学中,对于词语意思上的学习要求以及方法,需要根据低年级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来确定,不能笼统地把所谓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全部拿过来“教”给学生,即使常用的以词解词也不适合。那么,哪些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词语的有效方法呢?

一、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低年级词语教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和策略,也是低年级学生进入阅读的一种手段和重点训练的能力。统编教材通过泡泡提示语的方式,明确将其列为语文要素安排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既需要重视相关语文要素训练来落实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学习,又要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一方法,力求学生在掌握这一方法上达到熟能生巧的自动化水平。

教材中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是渐进安排学习的,先是在一年级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中第一次安排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再次安排联系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看上去这样的安排只是两个点,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以这两个点为圆心进行辐射,使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能够经常运用,这样才能让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内化为学生学习语文中得心应手的工具。

教学《树和喜鹊》之前,在有些课文的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试着联系上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为进入语文要素的学习做有效的铺垫。如学习《影子》时,对于课文第2节中“它是我的好朋友”中的“好”一词,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能不能从上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学生通过再读上文句子,陆续找出了“在左右”“常常陪着我”,这样的词语就能够体现作为朋友的关系上属于“好”的情形,进而懂得好朋友是经常能够在一起的。又如教学《青蛙写诗》,课文最后一节是青蛙写成的诗句,由“呱呱”加不同标点组成,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看,青蛙写成的这些诗句中,不同的标点符号都是谁来帮忙的,学生再读读上文,能够找出“呱呱,呱呱,”中的逗号是小蝌蚪,“呱呱呱。”中的句号是小泡泡,“呱呱呱……”中的省略号是小水珠,相对来说,这样的联系上文了解,与《影子》一课教学比有了变化。只要这样坚持有意识引导、铺垫,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联系的意识,懂得抓住词语在上下文之间找联系的方法,学生再来学习《树和喜鹊》中联系上文体会“孤单”一词的意思和《要下雨了》中联系下文体会“闷”一词的意思,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二、结合生活实际

相对来说,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比联系上下文用得还要多,一方面低年级课文本身是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选编的;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要大于对文字的理解,联系生活了解词语的意思用起来更直接、更方便。正因为如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时,既要注意提醒学生联系哪一方面的生活实际进行了解,又要注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自主、自觉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的习惯。这样才能把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这一常用的方法,融入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如盐入水,运用自如,浑然不觉。

统编教材中低年级语文要素的安排没有单元页直接提示,主要是通过课后练习来体现的。梳理低年级课后练习可以发现,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集中提出学习要求的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和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除此之外,教材还在多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相关的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方面的学习与训练。

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文的课后练习:“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看上去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的,实际上在说自己有过同样的心情时,可能会出现“盼望”“翻来覆去”等词语,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情形说一说中这些词语中从动作到心情的大致意思,借助这样的形式达到初步了解一些词语的目的。又如教学《四个太阳》时,课文中的“温暖”既是需要会认的生字,又是需要了解的词语。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先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个季节里最需要温暖?为什么?待学生说出冬天的天气十分寒冷,是最需要温暖的季节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有过温暖的感觉。有的学生说,上学时坐在电瓶车上,冷风嗖嗖地吹着,妈妈脱下自己的外套把我围住,我觉得很温暖。这就是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够很好地用来了解词语“温暖”的意思,使“温暖”不再是纸上的词语,而是学生生活中带着温度和感情的词语,不是追求学生的理解,而是达到了解就够。

三、借助直观手段

所谓直观手段主要是指借助多媒体演示、动作演示,以及其他能够给学生有直观感受的方法。选择这种方法进行低年级词语教学,正是出于了解词语意思的需要,并非让学生精确理解词语,同时也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相吻合。

课文中出现一些远离学生生活、意义抽象等情形的词语需要了解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也给低年级词语教学带来了方便。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微课、微视频等途径,向学生演示了解词语所需要的辅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词语与课件等媒体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对接,进而了解词语的意思。如教学《棉花姑娘》一文中出现的“蚜虫”“七星瓢虫”就是平时学生在生活中难以接触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展示这两种虫子活动的小视频,让学生从画面中直接看出它们是怎么生活的,由此来了解两种虫子的情况,教师就无须用学生可能听不明白的语言加以解释。

一般说来,学生能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所学习的词语的意思,就足以说明学生已经弄懂了这个词语。这种方法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了解词语最常用的,使用起来比较迅速快捷、能够起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如教学《青蛙卖泥塘》一文中“吆喝”一词出现多次,这个词语学生脑海里有印象,可是进一步了解还是难以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演一演的方法来了解。先是让学生扮演青蛙的角色,上讲台“吆喝”卖泥塘,再想想生活中印象最深的“吆喝”是什么,给大家模仿着演示一下,看看能不能给大家也留下深刻的印象。经历这样的来回演示,学生对“吆喝”的意思就了解得很清楚了。

应该说低年级“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策略中,远不止上述所言,而且低年级词语意思的学习也不能完全局限于“了解”的层面,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即部分学生在了解中能够进一步理解应该加以鼓励,同时还要有逐渐向中年级过渡的意识,即在有些词语的学习中,可以提出理解和运用的要求。

猜你喜欢
了解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好老师就该关爱学生
以家访提升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