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遇见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习作指导

2020-02-23 15:43胡务娟
师道(人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变形记气球大树

胡务娟

积累素材

开学的第二天,学校的育德广场焕然一新,一座宏伟的彩色书籍拱门,一条耀眼华贵的红色地毯,两堵巨大方正的分享墙,一尊神圣庄严的孔子像,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

如此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孩子们又岂能错过呢?我决定找机会带领孩子们感受这美好的九月。当天放学后,刚好碰到林慧盈同学,我便邀请她一同漫步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夕阳西下,我们踏着落日的余晖,伴着清爽的秋风,和着小鸟婉转动听的歌曲,走在美丽的育德广场上,特别的惬意,师生俩灵感的大门瞬间被打开了。

这一本本厚实的书层层垒积而成的拱门被我们称为“智慧之门”,盘在拱门两边的彩色气球,被称为“多彩的梦想”,拱门旁边的大榕树摇身一变,成为了 “智慧之树”,这红色地毯就成了走向人生成功的“康庄大道”,那尊铜色的孔子像就是“人生成功的彼岸”,两堵硕大的粉色墙就是人生幸福的分享墙。我们俩互相启发,忘乎所以。

忽然一阵风吹来,从大榕树上掉下一颗颗小小的果子,小盈兴奋不已,弯腰捡起了一颗,这颗小小的粉红色果子立马叩开了她诗意的脑门, “哟,智慧之树掉下一颗颗智慧果来了,别看智慧果小小的,里面可是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啊!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这珍贵的智慧果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只有有心人才能获得宝贵的知识呀。”真想不到这个小脑袋竟然能够悟出如此深刻的人生道理来,此刻我也激动不已。

最后一抹夕阳倏然消失,夜幕来临了。小盈爸爸也来了,她依依不舍地与我挥手告别。我静静地徜徉在大榕树下,回味着那颗小小果子带给我的满足与幸福。这时,梁翠婷老师与梁柏腾老师正结伴邀我去备课,我立马与他俩分享刚才的经历。梁柏腾老师深受感染,抬头望了望大榕树,话匣子就打开了:“看来这棵大榕树很有灵性呀!竟然会掉智慧果实。这智慧的果实可能会砸出一个又一个牛顿出来呀!”

“哈哈,不要砸出一个个大包来就好。”直爽的梁翠婷老师笑着应答道。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第一单元的习作就是以“变形记”为话题的想象作文,要求把自己想象为“另一种东西”,从它的视角来写可能的经历、生活。对呀,这棵大树太有灵性了,我何不让孩子们变成这棵大树,把自己在育德广场目睹的幸福瞬间记录下来呢?

“柏腾老师,我想让孩子们变成这棵大树,以大树的口吻讲述他在育德广场所经历的幸福瞬间,如何?”我有点得意地说。

“太好了,真佩服您,在您的眼里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一篇富有内涵的文章来!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们的文章变得有物可依。”梁老师啧啧赞叹着。

“胡校长,您快成为第二个管建刚老师了——总是时刻惦记着习作!”小婷老师也竖起大拇指。

的确,管建刚老师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我是效仿、追寻着他的习作改革之道前行的。他说过一句话 “写作灵感来自于写作牵挂”,我一直牢记在心上。因为有牵挂,就会更善于留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及自己的想法看法,人也会渐渐变得敏感,富有洞察力,自然会遇见更多意外的惊喜,更多的幸福。生活就会在写作中激扬,写作就会在生活中飞扬,生活与写作水乳交融,这就是管老师作文教学革命追求的写作状态,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体验构思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如放飞的小鸟奔向育德广场。我们按照昨天跟小盈体验的路线,先静静地坐在拱门前,采撷彩色的梦想,攀爬上书籍的阶梯,寻找智慧之门的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踏上红地毯,遇见智慧之树,拾取智慧之叶和智慧之果;然后直奔“成功彼岸”,最后分享自己的感受。整个体验过程,孩子们异常兴奋,特别认真,时而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滔滔不绝地讨论着,时而静静地坐在孔子像下,执笔忙碌地记录着。其实,体验的过程就是文章的思路。

只有亲身去体验,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惊喜。瞧,小盈同学昨天率先体验就捡到了智慧之果;小颖今天用心感受了,则捡到了智慧之叶,收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动;小贝同学却发现了智慧之光(分享墙上的一张张五颜六色爱心贴纸)……生活处处皆文章,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孩子们习作的起点和源泉,要让他们乐于用我手写我心,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真正去感受了,他们才能用自己的声音写出独特的生活和感悟,抒发自己独有的真实情感和体验。生活体验对习作而言就是有如此惊人的作用。

修改锤炼

一切已经水到渠成。回到课室,我告诉孩子们,这篇文章既可以用写实的形式写自己的亲身见闻,也可以把自己想象为“另一种东西”,如变成育德广场里的“智慧之树”,从它的视角来写今天目睹的一切。

看来孩子们都喜欢新挑战,大部分孩子都以“我是一棵幸福的大树”为题,一小部分则以写实的方式抒写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达,孩子们都能洋洋洒洒,畅所欲言。特别欣赏小盈的写实文章,平实叙述的文字里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小贝和小曾的文章则以大树的独特视角向大家展示自己幸福的一天,即用大树的眼睛去观察,用大树的身体去感受,用大树的大脑去思考……文章想象奇妙,内容既源于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实,又高于生活,奇思妙想,充满童真童趣,引人入胜。

因为有物可依,孩子们的确能把这一篇“变形记”文章写具体,写丰富,写生动。但我转念一想,孩子们已经读六年级了,为了避免文章千人一面,应该尝试让他们发散思维,通过奇思妙想让自己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如变成一只蜜蜂,辛勤采蜜;变成一只海燕,飞越大洋;变成一只蚂蚁,环游世界……让孩子们打开思路,掌握本单元习作的方法,学会以 “我”(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即要有独特的视角),注意把自己的经历写详细、写具体(即要有奇异的经历),最后注意融入自己的感受(即要有丰富的感受)。俗话说,一通百通,学生只有把某一类文章写作方法掌握了,才能举一反三,写出更多精彩的文章来。

孩子们有了“第一篇变形记”的引路,再写“第二篇变形记”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但我觉得“第二篇变形记”存在两点不足,其一文章的题目比较单一,可能受“第一篇变形记”的影响,都是以“我是……”来命题,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其二,文章的情节欠具体生动,以流水账为主,没有运用上细节描写,不够精彩,未能引人入胜。

其实,精彩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我非常赞同管建刚老师的这一观点,他还认为有效的习作教学应该有新的支点,我们应该淡化“作前指导”,要重视“作后讲评”。 “作后讲评”遵循着“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顺学而教”原则进行,更符合教学的规律,也更有效。以往我们都重视“作前指导”,而忽略“作后讲评”,难怪习作教学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本学期我们大胆尝试探索作文评改课。我们年级组的胡惠贞老师就以本单元的“变形记”为例给全校语文老师上了一堂习作评改探索课。

胡老师的课题充分体现教学的思路“习作变变变——习作《变形记》评改课”,她的习作评讲从三大版块着力,一是把题目变新颖;二是把情节变具体;三是把感受变丰富,而且这三大版块是循序渐进的。因为胡老师一贯重视作后讲评,因此对学生习作上出现的问题,她应对得游刃有余。刚好这次她选了我们班进行试教,我与孩子们都是幸福的,因为美好总是让我们遇上了。

于孩子们来说,又多了一个锻炼的平台,习作修改的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单看题目就充满了吸引力,如 《红气球的幸福》《一张纸的历险记》 《一块陨石的见闻》 《不平凡的一天》等;而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如小盈的《幸福的蚯蚓》就是写一条乡村蚯蚓到城市去寻找幸福的奇遇经历,情节曲折离奇,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

于我来说,胡老师的习作评改课,则以具体的课例,印证了我对“作后讲评”的重视和思考。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 “作前指导并没有给作文教学带来多少成效,从作文前头转向作文的后头,作后讲评至少给低效多耗的作文教学一条新的出路,至少给作文教学以一个可以并且值得一试的新支点。”感恩一切美好的遇见,现在,我也希望自己来一场“大蜕变”,幸福地在行走在习作教学研究之路上。

附学生佳作:

幸福的蚯蚓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六 (9)班林慧盈

作为一只蚯蚓,我没有手也没有脚,没有鸟儿的翅膀也没有鱼儿的鱼鳍,没有狮子的利齿利爪……所以,对我来说,幸福就是拥有这些动物所拥有的。

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她用小得可怜的眼睛瞥了我一眼: “你是想变成一个怪物吗?”话音未落,她已转过身去吃它的泥土,仿佛不值得为我心目中的“幸福”浪费时间。我的肺要气炸了!哦不对,我没有肺。

我决定去城市里,那里的人各种各样,动物园里的动物千奇百怪,我相信我一定能实现我梦想中的幸福!我兴奋地扭了扭尾巴,马不停蹄地开始我的旅途。渴了,就喝路边的积水;饿了,就吃身下的泥土。月亮升起又落下,我悲哀地发现,我竟还没有离开家住的村庄。好在蝴蝶姐姐捎了我一程,把我带到了城市的一条路上。

我翘首眺望,这条路黑油油的,应该就是人类所说的柏油路了吧。在路旁边的人行道上,有许许多多的人走来走去,他们的大脚丫差点把我踩扁!突然,一个人类女孩指着我,用尖尖的嗓门大喊一声: “虫子!啊啊啊……好恶心!”咦?你们不认识我啦?我是每天帮你们的庄稼松土的蚯蚓呀!在我生活的村庄里,人们都认识我、保护我,因此我没有接触过如此的恶意。我竟有些怅然若失。不过没关系,等我实现心目中的幸福,就一定人见人爱啦!

我美滋滋地想着,抬头一看,只见有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身下飞速滚动着四个巨大的轮子, “轰隆隆轰隆隆”飞一般向我驶来……

待我醒来,已经躺在咱村里的蚯蚓医务所了。妈妈担忧地望着我,身旁是一分为二的另一个我,姑且当作我的弟弟吧。因为要养好身上的伤口,我和他只好老老实实待着静养。

…………

夜晚,繁星在夜幕上如同金色的花朵微微闪着光,夜莺婉转地歌唱,花朵在清新的夜风中呼吸,使夜风芬芳馥郁。白昼来临,我便饮朝露酿成的琼浆,欣赏芳草与鲜花的舞姿,听蝉不厌其烦的声声歌唱,仰望高空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我发现生活原来这么美好。

伤口已经好了,妈妈来帮我们拆绷带。她担忧地望着我: “你别到处乱跑了,我们这里宁静美好,一点也不比城市差。”我点点头。妈妈说得没错,无论远方多么繁华热闹,永远比不上家乡。我当然不会再出去了,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我要的幸福——不是变成奇葩的怪兽,而是能永远留在这里,看白昼风光,看夜色醉人。

红气球的幸福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六 (9)班胡贝嫣

“天啊!我为什么在这儿?”我迎着朝晨第一缕阳光苏醒,结果却被结结实实吓了一大跳——我一个高贵脱俗的红气球,居然和这些普普通通,土里土气的气球待在一起。

我不是一个普通的气球,瞧我这高贵大气的红色,多超凡脱俗!我才不愿意和这群家伙为伍呢。哼!

正当我思索如何离开这里时,突然听到一个小男孩的声音: “妈妈我想要这个红气球!”什么?我不!不等我反抗,我就被一只汗津津的小手捏住了,在风的助力下我拼命挣扎着使劲摇晃,终于趁他不注意,从他手里挣脱了出来。

我简直不敢相信,曾经遥不可及的自由就这么到来了,我是不是在做梦?我伴着清晨微凉的柔风,在半空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和空中偶尔掠过的几只麻雀聊天,和风儿赛跑,和大树问好,在心里尽情嘲讽着那个男孩儿和那群气球。我感觉自己无拘无束,对新世界饱含了无限好奇与期待。

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明白了什么叫做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像川剧里的“变脸”一样,变成了“黑脸包公”。刚开始只是细小绵密的小雨,我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一边自顾自欣赏四下的景色,一边悠哉悠哉地闲逛。正当我想再飞高一点,飞进厚厚的云层里瞧瞧时,雨势开始变大,从细如纤丝到豆大如珠,连成一片轰鸣,天像裂开了无数道口子,暴雨汇成瀑布,劈头盖脸就向我砸下来。我被砸得左摇右晃,跌跌撞撞地勉强稳住身体,努力将满心的恐惧压制下去,刚想躲到安全的地方避雨,方才还柔和的风瞬间变成了一头野兽,呼啸着、怒吼着,携着无数把锐利的钢针朝我袭来,似乎打定了主意要将我刺破。我左闪右避、心惊肉跳,奈何雨势太大,我这副充气的小身板根本经受不起。我该怎么办,现在的我是孤身一人呀!

“砰”的一声,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痛如同电击一般贯穿我的全身,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漏气了。光滑的身体裂开了一条缝儿,将我体内的气不断往外放,同时灌进雨水。我像一片枯叶般脆弱不堪,直线坠落,我痛得几乎昏厥。意识模糊之际,我想起了那些气球们,想起了那个小男孩,想起了我曾经对他们的趾高气扬和不屑一顾。要是我和那个男孩回了家,现在我可能正在明亮舒适的房间里打瞌睡;就算我还和伙伴呆在一起,也可以抱团取暖,胜过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儿遭罪。我现在才明白,我和他们没有分毫的不同,华丽的外表下只是纸老虎,除了卖相好,根本一无是处,可现在觉醒是否已太晚?

我几乎在落地的一瞬间失去了意识。我是被两个人的声音唤醒的。风没了,雨没了,四周温暖又明亮。我发现自己躺在一双粗糙的大手上,耳边响起了小男孩兴奋的声音: “哇,爸爸真厉害,把这个红气球的裂口封上,再把气打满,又和原来一样漂亮啦!”我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这屋子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华丽宽敞,确切地说,很小很窄。但,耳边萦绕着一家三口的笑声,暖意融融,我发誓,这是我心中最美丽、最幸福的地方!

猜你喜欢
变形记气球大树
大树的日常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大树
找气球
“去”字变形记
大树的梦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