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制作”方法指导

2020-02-23 15:43梁思伟
师道(人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草图成品探究

梁思伟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更是达成创意物化目标的主要措施。随着瑞宝小学《灵动瑞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的深入开展,学生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当中的瑞狮工艺制作成为了活动的亮点。在看到琳琅满目的优秀作品的同时,指导教师更希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设计与制作”的探究方法,并能学以致用。然而,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瑞狮工艺制作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未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和特点,甚至保留着老师教、学生模仿做的传统劳动课教学模式。因此,在开展“瑞狮工艺”项目主题探究活动的同时,有必要重视“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指导,下文笔者以我校四年级学生开展的“瑞狮工艺——狮被制作”活动为例,从四个方面来谈“设计与制作”方法指导策略及其运用。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观察是了解和发现的第一步。学生有了仔细的观察,才会对研究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才能对研究对象有本质上的具体认识,包括了解和分析研究对象的外观、结构、材料、功能等。否则,学生后期对研究对象的再创造就会容易产生偏差,其设计与制作也会多走弯路。

在活动开始之际,指导老师把现有的中号狮被图片通过课件播放给学生欣赏,四年级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住了,并且产生了想拥有精美狮被的心理需求。但学生对狮被的了解只停留在观察对象的外形和颜色上。为此,指导教师立即把活动前准备好的小号狮被发到每个小组里,让各小组学生带着“狮被的结构、材料、形状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由于狮被结构不算复杂,学生很快就能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得出第一阶段的探究结论,包括狮被有狮脖和狮身结构,材料可用旧花布、卡纸或棉絮等。

看似简单的观察活动,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老师及时抓住了教育契机,进行另一项方法指导,那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到, “观察”也是一种有效的探究方法。这种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为学生进行接下来的设计与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构思,指导设计

学生完成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后,就得进行整体的构思与设计。学生根据观察所得认识,对即将设计与制作的狮被,从颜色、形状、材料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讨论和选择。这就是学生设计的预想与蓝图。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小组集体制作还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制作,只有把设计的预想通过“设计草图”表达出来,才能沿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制作。指导学生绘画设计草图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可以在本次制作活动中渗透指导,也可以在活动前设立一次专门的方法指导讲座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正如同一个活动,探究小组观察和认识了狮被成品后,立即围绕着设计的“颜色、形状、材料、结构和规格”等核心元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小组预想的狮被各不相同,指导教师也从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讨论过后,学生便静下心来绘画各组的“狮被设计草图”。经过较长时间的绘画和修改,狮被的设计草图就新鲜出炉了。这时指导教师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教学的切入点,当即安排各小组把设计草图投影播放,进行交流介绍,并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各设计草图进行评价。

我们预想到,假如没有“启发构思、指导设计”这一步,学生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将会是无头苍蝇,遇到的制作困难会更多。经历了规范的设计过程,学生不但逐步掌握了绘画设计草图的技能,而且培养出整体规划的思维和能力。或许学生的设计草图绘制得比较粗糙,但为接下来真正的制作迈出新的一步。

三、点拨制作,分析调整

制作是把设计意念、意图付之于实施的过程。在此活动阶段,指导教师并非袖手旁观,也非包办代替,而是适量、适度、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允许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并鼓励学生在出现制作失误后懂得反思和调整。

在学生实施狮被制作前,指导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人员分工,包括谁负责基本材料的剪裁,谁负责部件合成等,以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更广。笔者也尝试另一种做法,在活动伊始没有明确要求人员分工,待学生完成部分制作时,引导学生探讨各组进度差异的成因,让学生自悟合作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当指导教师发现学生的制作出现普遍性的困难时,就得暂停制作,进行讨论和分享。例如各组进行成品质量检测时,发现自制狮被的底座不牢固,头重脚轻。经师生讨论,学生想到可以用增加底座重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继而进行制作完善。

学生在制作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体验是珍贵的。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指导有扶有放,既重视学生的自主制作,有的放矢,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制作困难,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迎难而上。

四、指引评价,提升方法

过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制作成品出来了,整个制作活动就结束了。但大家逐渐发现,设计与制作后期阶段还能对学生的成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验证整个制作过程有否严格按照最初的设计目标和方向来实施。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整个设计制作活动所习得的方法和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使之在新项目的设计制作中得以推广和运用。

各小组的狮被成品诞生后,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为成品撰写作品说明书,包括对作品设计目的、特色和用途的说明,做到“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共同举办了一次“狮被成品展销会”,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狮被的评价标准,例如产品质量过关、外观精美等,让学生依据多元的评价方向汇报、介绍自己制作的成品及其制作过程,也有机会为其他小组制作的成品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师生共同提炼“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方法与程序“观察—讨论—设计—制作—调整—评价”。

教师在活动总结阶段的指导可谓是对活动起始阶段的照应,也是对整个设计与制作活动的又一次提升,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总结经验,习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取长补短。

经过这样一个层层递进,一步一脚印的探究制作活动,学生的设计与制作不再是过往单纯的“跟着感觉走”,而是经历了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思考、有探究的实践活动。该方法指导策略不但保证了学生设计与制作活动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有助于指导教师落实课程指导任务。

猜你喜欢
草图成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SolidWorks二维草图的绘制经验与技巧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