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结构的教学定向
——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

2020-02-23 16:17崔志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线牧羊人植树

◎崔志霞

双线组元结构是统编版教材的一个新型设计,主要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展开单元结构的构建。在对人文主题的单元构建中,所选择的单元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能够从生活和自然的现象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中就以“四季美景,至爱亲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四个单元主题连成一条线索,形成了整个人文主题。而语文要素则是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各种语文基本素养,其中包括语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学习策略。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要有效地展开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立足于实际的教材内容,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视统编版教材的双线组元结构,找准教学的定位方向。因此,文章以《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课文作为例子对语文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结构的教学定向展开分析。

一、基于双线结构确定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基本的教材内容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上都存在差异,但又相互联系。各个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组合到一起才组成了一个教学整体。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统编版教材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都比较重视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汉语的魅力,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在第三到第六单元则更加注重学生的默读,主要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完一篇文章,并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默读的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用的十分广泛,人们通常在阅读书报查看资料和信件的过程中都会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不需要人们发出声音,只需要用眼睛浏览相关的文本,并且做到边读边思考。《植树的牧羊人》是第四单元篇幅较长的一篇教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层次进行梳理,并对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和概括,是深入阅读的重要步骤。从文章的特点和阅读要求来看,教材的编写者将默读的训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在教材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阅读课上也应该将默读作为一个重要的阅读培养方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默读梳理出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层次。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通过几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对人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是由法国作家让·桥诺写作的,通过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一位牧羊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在一片荒瘠的原野上坚持不懈的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充分地表现出了牧羊人在种树过程中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爱。此外,这个单元还有另一个主题词就是“静”。《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纪念白求恩》《诫子书》这几篇课文都充分地体现了静字的含义。《诫子书》中的的内容告诫后人要为静以修身,《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中的孩子在处境艰险的状态下,内心十分慌乱,但是只需要沉着冷静就能够渡过难关。而牧羊人将自己30 多年的时间奉献在了植树这件事情上,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植树,牧羊人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承担着主要的人文学习目标,能够给予学生重要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对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牧羊人的精神品质。对文章的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教学难关。由此可见,语文教材的双线结构十分明显,教师必须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对课文展开深入的教学,以单元的主题词为主要的线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课文的解读方向和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思考,才能对语文课堂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基于双线结构选择教学方法

针对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单元不同文章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单元内,对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在第三四五单元的课文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默读的技巧,锻炼学生在不动唇、不出声、不会看的基础上流畅的读完整篇文章,并且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保证阅读的完整性。在第四和第五单元中,虽然也要求学生对默读展开训练,但是第4 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缺点勾画,而第5 单元将教学重点放在摘录和概括的能力训练上。

在阅读学习中,通过掌握关键词句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不仅仅是阅读的需求,也是语文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是在双线组元结构的教学下,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要求之一。《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在导语部分就有提到文章依然采用默读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将关键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标注,并且将阅读过程中存在疑惑的地方也进行相关的记录。并且在阅读课后能够掌握对段落层次的划分,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这些都是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细节内容,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点勾画,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进行实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植树与牧羊人》,大家都做好预习了吗?在课文的预习题中对大家的读书做了一个要求,你们发现了吗?

生:默读课文,注意做些圈点勾画,圈出关键词句,画出重点语句,标出段落层次。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要求需要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做些什么呢?

生:我们要在读书的时候进行圈点勾画,将文章出现的一些关键句子和段落进行标注和划分。

师:现在就请大家阅读第一小节的内容,几分钟后我们再来一起交流一下,大家都对哪些地方进行了圈点勾画?

师:大家都阅读完了第一小节的内容吗?那么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画了哪些关键词句?并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画这个地方呢?

生:我在第一句话的地方进行了圈点勾画“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真正了解一个人。

师:这个同学很棒啊,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的“他”指的是谁?这件“事”又指的是什么呢?

生:就是指标题中的牧羊人和植树这件事。

师:这句话中的“长期观察”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牧羊人种了35年的树,这个时间说明种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章还出现了1913、1920、1945等这些年份的词。

师:这三个年份的时间点分别写的是什么?

生:文章重点写的这三个时间点是作者与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时间。

师:很好,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按照文章出现的这个年份时间,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进行梳理呢?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刚刚所讨论的东西,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

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牧羊人花费了35年的时间,不辞辛劳的种树,最终将荒原变成了绿洲的基本内容。

师:针对牧羊人植树的这件事,作者在最后给予了十分肯定的评价,大家能不能找一找这个关键句呢?

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评价了“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师:在读作者的这句话的时候,大家思考一下应该怎么读才能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重读“只有上天才能做到”这句话。

文章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是深入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线索,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圈点勾画和分析品位,才能真正的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同时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关键词句,也是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可以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只有在对关键句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文本内容,从而理解更加深层次的含义。在“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牧羊人种树的艰难,从侧面体现出牧羊人的伟大。只有对文本进行反复的咀嚼和琢磨才能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掌握这个阅读方法也能给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

由此可见,在阅读课堂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应该要在统编版教材的双线结构基础上,有目标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对实际的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加工,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单元的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双线结构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只有真正做到两条线索的协调统一,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获取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双线牧羊人植树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植树
双线并行,交相辉映——2021年遵义市中考作文《灯火背后》升格举隅
去可可托海,做一个牧羊人
植树真快乐
论“双线竹鼓壶”的花器工艺和文化蕴含
一种双线半自动闭塞信号过渡设计的研究
植树鸟的来信
牧羊人
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