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视界视域下的《长安十二时辰》

2020-02-24 06:45
视听 2020年1期
关键词:长安十二时辰时辰长安

□ 李 皓

《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爆红,是因为其与观众心理多方面契合。从期待视界的角度来分析该剧的成功之道,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题材选择:符合观众定向期待

影视审美经验中的“期待视界”,是指在任何一部影视作品的接受活动中,“观众都需要依赖和借鉴他之前观赏过的文本,以及作为影视欣赏的前理解和前结构而存在的影视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总和”①。因此,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其对观众期待视界的满足。《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的是上元节前夕长安城内的“反恐故事”——狼卫混入长安城,试图在上元节搞破坏,靖安司特地委派死囚张小敬在十二时辰内侦破此案。张小敬在与刺客的一次次斗智斗勇中,逐渐理清真相,与少年天才李必携手揭穿了幕后主谋,破除隐患,解救了长安城中的黎民百姓。作为一部悬疑类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满足了观众对这类作品的定向期待。首先,该剧塑造了一个孤胆英雄形象。心地善良、强悍聪明、无所不能的张小敬孤身一人深入长安地下城寻找线索、驾车阻止爆炸发生的剧情,不仅让观众大呼过瘾,其身上所负载的英雄主义也巧妙地与观众心理相吻合,观众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射到张小敬身上,把自己与其合二为一,在观看的过程中完成了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英雄梦。其次,《长安十二时辰》中铺设的丰富悬念,为观众构建起一个绝妙的悬疑世界,张小敬能否解救长安,林九郎和太子的权力争斗结局,是本剧的主线;而在这两个主要悬念之外,还穿插着张小敬与熊火帮的恩怨、何孚与闻染的身世谜团、靖安司中究竟有无暗桩等次要悬念,复杂的叙事线索使剧情跌宕起伏,紧凑密集,符合悬疑剧的一贯风格。特别是该剧设定的“十二时辰”这一概念,切实加强了观众观看剧集时的紧张感,观众自然会在曲折离奇的戏剧化情节和起伏强烈的情感波澜中获得灵魂震撼,从而使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转移和升华。

二、创新实践:满足观众创新期待

影视作品在符合观众欣赏习惯的基础之上,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和震荡,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础。而在符合观众定向期待的同时实现作品的创新,从而满足观众的创新期待,则更为重要。“富有新意的影视作品,可以更为有力地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激发观众的审美想象,使他们获得更加隽永的审美体验和更加独特的审美认识。”②从这一角度看,《长安十二时辰》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观众影视审美过程中的创新期待,在悬疑网络剧原有的基础之上,将“权谋”“追凶”“盛唐”等颇具吸引力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了悬疑网络剧的表现力和可能性。

(一)人物形象塑造富有创意

作为一部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首先要考虑到以网民为主体的受众的需求。数据显示,网络平台用户中,18—29 岁的群体占67%,这个群体是伴随网络长大的“网生代”,一部作品只有迅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首先,剧中错综复杂的叙事线索使人物之间的互动频繁,增强了剧情的丰富性和紧张感,吸引观众持续观看。张小敬和闻染的父亲曾是故交,但闻染却与狼卫勾结,看似与张小敬的努力方向背道而驰。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推测出龙波便是张小敬的旧时战友,但他却始终与张小敬作对,目的到底为何?徐宾用大案牍术向李必推荐本已投入死牢的张小敬,徐宾究竟有什么目的?姚汝能原本忠诚于李必,并且看起来胸无大志,希望能逍遥一生,但他实际上是林九郎的暗桩,却又为了救檀棋而险些丧命,这前后矛盾的行为动机又是什么?右相林九郎身居府邸之中,却对外界的事件了如指掌,他是如何推理这一切的?这些问题将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步步解开,也会吸引观众不断进行思考。

其次,配角形象的塑造丰满而立体。复杂的线索编织成了故事网,人物就是这张网上的重要绳结。《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插叙或人物的自述,既避免了顺时序叙事可能造成的枯燥单调,又阐明了人物的行为动机,赋予剧情的发展方向以合理性。加上演员对角色的精彩诠释,使该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出彩。如充满理想主义的徐宾,希望用造纸改变大唐的风气;崔器一心想出人头地却不得法,最终死得悲壮而可惜;老谋深算又精明怕死的右相林九郎,在府邸展望“君主立宪制”时,眼睛闪光,政治野心展露无疑。还有飞扬跋扈的王韫秀,善于钻营的元载,甚至包括剧中认真生活的平凡百姓、义气为上的士兵,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一个选择和举动都有合理的动机。人物的数量虽然多,但各有特色,丰满立体的人物群像增强了该剧人物的整体力量。

(二)价值观念观照现实社会

《长安十二时辰》虽为古装悬疑剧,故事背景是我国的唐朝,但剧中却构建了一个与我们当下社会极为相似的戏剧空间。该剧的第一个镜头是长安西市的百姓在等待开市,商家准备开张,因为上元节这个重要的节日就要到了,百姓可以夜游长安、赏花灯,看花车斗彩,这是属于民间的长安。当张小敬追查龙波下落而来到葛老掌控的地下城时,一个见不得光的长安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充斥着贫穷、肮脏以及各种黑色交易。随着剧情的发展,圣人对林九郎和太子的制衡,林九郎与太子间权力斗争的脉络逐渐清晰;同时,小官的苦心钻营,帮派权贵的暗中勾结,官官相护导致的军队伤亡惨重等事件统统浮出水面,勾勒出了一个庙堂之上的长安,观众对整个长安的政治生态也一览无余。长安的三个部分之间似乎存在着坚实的壁垒,赏灯的百姓很难想象黑色长安中有多少罪行,高居庙堂的圣人也无暇顾及每一个百姓的生死存亡,但居于全知视角的观众则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会发现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竟然有着微妙的联系。同时,观众可将现实情感投射在长安城中,在剧情中发现现实的影子,如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与制衡,熊火帮强行将商家赶走建造小勃律使馆,大唐斥资四百万钱建造灯楼却无钱赈灾等内容,唤起了观众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但观众的情绪最终会随着人物的话语、行为以及事件的解决而在合理范围内得到宣泄与疏导。该剧借古喻今,捕捉到现实当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及普遍焦虑进行艺术创作,这也是《长安十二时辰》的价值所在。

(三)精良制作重现大唐盛景

《长安十二时辰》能收获高点击率和高评分,获得业界与观众的一致认可,除了紧凑的情节外,对长安城的复刻,对大唐盛景的重现,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在场景设置方面,剧组斥巨资搭建和改良了实地景观,使其接近唐朝建筑风格,长安一百零八坊的设计,进一步拓展了该剧的叙事空间。剧中一半以上的故事都在夜间发生,且正值上元节的前夜,因此剧组也进行了多次试验,用灯光模拟烛火,力求为观众还原一个灯火辉煌的长安。而剧中万众瞩目的太上玄元灯楼,更是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震撼了长安百姓,也让观众大饱眼福。对大唐盛景的高度还原还体现在细节处,剧中人物的服装、礼仪、饮食等方方面面,无一不细心雕琢,反复推敲,力求做到有典可依、有据可循。剧组所做的这一切工作,并非简单地把对唐文化的重现停留在布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是想不断以契合当时实际生活形态、面貌和逻辑的方式,让剧中角色和故事情节有足够的可信度、共情力、感染力”③。

三、结语

《长安十二时辰》不仅是古装剧与悬疑剧的一次融合创作,更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重要意义。创作者只有俯下身来,从史料中还原城市风貌、日常生活以及时代精神,才能真正地创作出既不偏离史实,又具有现实价值的优秀作品。

注释:

①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34.

②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1.

③曹盾.让历史题材作品走近时代生活[N].人民日报,2019-08-09(20).

猜你喜欢
长安十二时辰时辰长安
我们长安
水VS火
热扎依:人生犹如『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再现大唐盛世
西游新记 2
《长安十二时辰》:大唐版“反恐二十四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发布最新海报
《长安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养生之未时
本期健康策划——十二时辰养生之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