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中“沉默的螺旋”现象探究
——以安徽省大学生为例

2020-02-24 03:00程程
视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观点螺旋意见

□程程

一、样本选取与调查方法

(一)样本选取

1.人群选取。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预备力量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他们在短视频中的行为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趋向。大学生时间充足,追求新鲜潮流,对短视频具有需求。

2.短视频样本选取。本文主要选择抖音短视频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短视频平台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微视、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波波视频等。调查发现,211名安徽省大学生中有143名较多使用抖音短视频,占总人数的82.18%。因此本文选择抖音短视频作为主要平台进行研究。

(二)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随机向安徽省内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发布调查问卷248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调查时间跨度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

二、短视频“沉默的螺旋”现象

结果显示,89.52%的大学生使用过抖音短视频,仅有10.48%没有使用过抖音短视频。可见大学生对短视频的认知度很高。在使用时间上,27.03%选择10-30分钟,25.23%选择30-60分钟,22.97%选择视情况而定,18.02%是60分钟以上,6.76%是10分钟以内。观看时长在1小时以内的占受访人数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观看抖音短视频已成为大学生消遣碎片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短视频拍摄情况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9.19%的大学生曾在抖音上进行过内容生产,60.81%的大学生没有生产过视频。可见,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只观看,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之间数量关系不平衡,容易导致意见领袖的形成和大批依附者的出现。

(二)短视频评论情况

40.09%的大学生会经常对视频进行评论,59.91%的大学生不会经常评论。近五分之三的大学生在刷视频时不会评论,保持沉默。可见输出的信息是少部分人的信息,大部分人在网络上是处于“潜水”的状态。

(三)对大众传媒的关注情况

57.21%的大学生在抖音短视频关注了3个以上主流媒体的抖音账号,有10.36%表示没有关注,但是65.77%的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了解国内抗疫进展时主要是通过主流媒体。可见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信赖度依旧很高,大众传播通过频繁地、大规模累积地报道几乎相同的信息,即使受众并没有关注他们的账号,但依旧可以接受到信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三、短视频中“沉默的螺旋”现象分析

(一)短视频中受众发声不平衡

在不拍短视频的人中,57.04%的人认为短视频拍摄制作比较繁琐,40.74%选择不想与他人分享,有37.78%表示生活中没有想要记录的事。排除因为性格原因,不喜欢短视频记录生活的方式,数据仍可说明一部分人在生活中是处于沉默的状态,他们习惯于做一个信息的接收者,而不参与信息的传播工作,导致他们对生活失去发现与探究的热情,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在短视频软件中,他们也自然地选择做一个观看者,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之中,忽视自己的思想。

还有31.11%的大学生不拍摄短视频是因为担心短视频会引发争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短视频是面向平台所有的用户,每个人都可以对视频内容发表评论,所以既会有称赞,也会有批评和质疑的声音。尤其现在网络环境复杂,实名制认证还不完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在各社交平台都有出现,追责和维护自身权利之路非常艰难,所以不拍视频也是部分用户避免争论出现的办法之一。

良性的网络传播应该是“多元、竞争和制衡”的,事件中各派别的意见能得到充分且均衡的传播。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短视频的传播中,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多数人观看少数人发布的信息,而大批的流量使发布者更加频繁地更新内容,输出越多,吸引的粉丝越多,由此无限循环。因为讨厌麻烦,拒绝争论而选择沉默,选择不去输出自己的观点,导致网络生态失衡,很可能错误地形成一些极端的意见领袖,扰乱社会秩序,这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缺失。

(二)短视频中存在害怕孤立现象

在不评论的人中,60.15%选择给认同的观点点赞,不会评论;45.86%认为自己想说的观点评论中已有;22.56%觉得自己没有准确清晰的观点或认识;18.8%担心说错话,与人发生争执;7.52%担心会与大部分人的观点不一致。

短视频中的评论区展现了所处环境中的群体意见,即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状况,包括现有意见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多数人选择给认同的评论点赞,而不是自己去发表意见,不是做一个发布者,而是做一个跟随者。跟随者是众多的,群体压力小,被孤立的风险很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想说的评论中已有,小部分人直接表明自己是担心说错话或者担心会与大部分人的观点不一致而选择不评论,这种情况表明用户受到了信息压力,产生了趋同心理。受众为避免因孤立受到群体惩罚,盲目认为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选择不与多数意见相抵抗。即使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会出现不正面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面对被孤立质疑的勇气的情况。

从心理学看来,“不被孤立”是引发人类社会行为最强烈的动力之一,个人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动。人们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会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考察,如果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就倾向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就倾向“吞下”自己的观点或转向沉默。因此,因为害怕被孤立而选择从众导致部分意见逐渐形成优势的现象,在短视频中也存在。

(三)大众传播媒介塑造意见气候

在不评论的大学生中,7.52%担心会与权威媒体专业人士观点不一致。诺尔-诺依曼认为,“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社会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因为害怕被孤立,所以大众传播所带来的压力或者安全感会影响受众的反应。

《2019年中国媒体市场趋向》显示,视频化催生了巨大的内容生产市场。截至目前,MCN机构有5000多家,短视频平台KOL规模超过20万,在点赞超过500万的视频中,政务、机构类抖音号发布的视频数占比86%。2019年第二季度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力排行榜前三名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

由此可见,大众传播在塑造“意见气候”时起着巨大的作用。即使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大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大众传播媒介紧跟时代浪潮,用户在哪里,传播就在哪里。其产业化的运作模式,使报道内容对观众产生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而且因为其一直以来的权威性,传统媒体仍是受众选择相信的最具代表性的传播者。

(四)短视频存在“反沉默的螺旋”现象

在经常评论的大学生中,69.66%表示乐于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46.07%认为自己性格开朗活泼,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37.08%擅长与人争辩,并坚持自己的观点;19.1%表明事件触及原则必须发表评论。由此可见,沉默的螺旋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身上,个人性格和讨论的内容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

在问及抖音APP中最常用的功能是什么时,58.56%的人选择了点赞和评论两个功能。点赞可以帮助视频获得更高的流量,让更多的人看到,提高视频关注度。评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传输思想,进行多方意见的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

“反沉默的螺旋”现象存在,表明社会舆论更加开放,受众的个性特征表现鲜明,我国多年来教育的独立思考、爱国奉献、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已渐渐在新一代青年人身上体现出来。

四、破解短视频“沉默的螺旋”的途径

(一)增强个人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在发展、复兴的关键期,风险和挑战接踵而至。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有朝气的一股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应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增强自信心,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敢于质疑,勇于发声,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当然,不只年轻人,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领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良好、和谐的网络氛围是用户畅所欲言的基础,短视频平台应该制定完善的用户行为规范,减少因网络暴力导致用户趋向沉默的现象。每个用户也应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增强自身媒介素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的声音,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有益的辩论。大众传播应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对受众进行正确的言论引导,担负起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职能。三者共同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三)主流媒体应掌握主动权

短视频中的非个人用户的主流媒体应担负起意见领袖的责任,当好“把关人”的角色,避免因为信息发布不及时或者信息模糊,导致受众产生怀疑,难以做出判断,从而盲目听信流言。应对个人用户的视频内容及时做出反馈,正确引领舆论方向,及时解决民之所需,为受众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民族团结的视频内容。同时应该省察自身,做好榜样,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发布引战内容,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新风,引领用户积极发表见解,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形成多元意见的良性交流。但也要防止由于意见分裂过度而引发社会矛盾。

五、结语

诺尔-诺依曼在1974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现在的短视频传播中仍存在沉默的螺旋现象。受众发声不平衡,害怕被孤立而选择沉默,大众传播媒介在短视频浪潮中仍处于掌舵的位置。打破“沉默的螺旋”,需要用户、短视频平台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共同努力,要增强媒介素养,鼓励多元意见的良性交流,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观点螺旋意见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旋风“螺旋丸”
观点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