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飘》中人物会话分析

2020-02-24 19:45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斯嘉丽梅兰准则

(西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畅销书的前列”。[1]851937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凭借《飘》这部小说获得了国家出版奖以及普利策奖;1939年,好莱坞将其改编成了电影《乱世佳人》;1940年夏初,《飘》以电影的形式首次进入中国,引起了不小轰动;同年,由傅东华翻译的第一本《飘》中译本在中国出版问世。初始,我国学者对《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社会主题及思想倾向方面,由于过去中国社会背景,《飘》曾一度被贴上“反动小说”的标签;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思想解放以及90年代通俗小说研究在我国的兴起繁荣,《飘》的形象经历了从“反动小说”到“通俗经典”的转变。历经七十余年,《飘》如今仍拥有大量读者,并且于2018年12月21日入选了“40年·25 部影响力外译作品”书单,可见其价值与意义。对《飘》的研究早已不再仅局限于主题及思想的研究,学者们从比较研究、女性主义研究、译本研究以及语用研究等方面对其研究深度与广度不断推进。“任何一部作品,只要它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欣赏,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评论者揭示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并不断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就永远不会失传”。[2]111本文拟从语用学视角,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小说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书中四个主要人物在会话过程中对合作原则的违背,试图对其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进行推导并探究《飘》在现下的中国仍拥有广泛读者的深层原因。

(二)《飘》之简介

《飘》讲述了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小说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位种植园主的女儿,天生丽质,性格外向的她一直喜欢绅士的阿希礼·威尔克斯,但在一次野外宴会上表白阿希礼被拒并被男主人公白瑞特听到之后,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她赌气地嫁给了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由于南北战争的爆发,查尔斯投身前线,不幸战死,虽然斯嘉丽的第一段婚姻仅维持了两个月左右,但她当时已经怀孕并且生下了儿子韦德。寡妇的生活使斯嘉丽难以忍受,她便应了梅兰妮的邀请去了亚特兰大,这时阿希礼也已经去了前线。随着南北战争的全面爆发,亚特兰大的妇女们都被动员起来,就在一次医院举行的募捐舞会上,斯嘉丽再次遇见了瑞特。这时的瑞特已经成为了为南方军队提供物资的有名商人,他经常为这里的女士带来时装和布料,因此十分受欢迎,但也因为他对南方联邦的嘲讽和挖苦,又时常遭到人们的厌恶。1864年8月底,亚特兰大彻底失守,斯嘉丽和梅兰妮母子不得不一起趁夜逃回塔拉,但迎接她的只有病弱的家人与败落的庄园,这样一来,只有19岁的斯嘉丽不得不挑起家族的重担,艰难生存。在之后与阿希礼和瑞特的相处中,斯嘉丽突然发现自己爱的其实只有瑞德,之所以从青春时代就迷恋阿希礼,全然是因为他没有像其他男人一样迷恋自己而已,但为时已晚。

如同现实,小说也似一个虚拟世界,有小家、有社会,有交际往来、有人情世故。人们会在烧烤宴上谈论趣事,会在日常聚会中话家长里短,也会在交际晚会上高谈阔论、各抒己见。可以说,“会话”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二、理论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并不总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是多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话语意义超越字面意义,是为间接语言现象。会话含义则“是语言间接性的重要表现之一”。[3]68会话含义,又写作“会话含意”,是语用学的核心。 “一般说来,‘会话含意’可分为两大类:一般含意(generalized implicature)和特殊含意(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4]87本文侧重研究的是特殊会话含义,“不少语言学家希望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加以说明”。[5]38

Grice 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上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并在其《逻辑与会话》(1975)一书中提到人们遵守的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6]数量、质量与关系准则关注说话人“说什么”,而方式准则则关注说话人“怎么说”“如何说”。Grice 认为在日常交际中,为了会话的顺利进行,说话者应该遵守合作原则,即说话真诚、内容相关、表达清楚并且信息充分。但他又提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其实并不总是严格遵守这些准则,当说话者出于某一目的或需要而故意违背某一准则时,听话者在知道对方违背了准则的前提下仍然默认其遵守了合作原则,然后对话语进行推测。那么这时,便产生了会话含义,即说话者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从而迫使听话者通过双方共同的知识背景超越话语表面意义来设法领悟的言外之意。反之,如若说话者违背了某一准则而听话者也认为其没有遵守合作原则,那么这时交际就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总之,“成功的会话不是由一个角色去单独完成的,通常需要两个角色的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5]38

会话不仅常见于现实日常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于不少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人如对话,言如其人”,[7]151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在会话过程中如何违背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来推导其人物形象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三、小说人物会话分析

《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作品,作者巧妙地运用语言构造人物会话,使其富含会话含义。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违背合作原则的分析,其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得以深刻解读。

(一)违背数量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说话人在会话过程中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量,不能多说也不能少说,即只需提供满足当前交际的信息量,否则就违背了该准则。例如:

‘I won’t be poor,’ she said swiftly.‘But-it is the right choice,isn’t it?’

‘If it’s money you want most.’

‘Yes,I want money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e world.’[8]944(Margaret,2011)

在斯嘉丽所处的年代,女性抛头露面开厂赚钱的行为不被接受的,那么对于上述会话中斯嘉丽的反问,瑞特没有直接给出回答“Yes”或者“No”,而是暗示了自己的看法——我不认为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同时他将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了斯嘉丽——但如果金钱是你最渴望的,那么就是对的吧,这体现了瑞特不同的一面。虽然平时表面说话尖酸讽刺,行事吊儿郎当,想法荒诞大胆,让人难以接受,但实际上他思想敏锐,看事洞若观火。如果是自己的选择,那么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眼光,正如他自己一样,他希望斯嘉丽勇敢做自己。

违背数量准则的例子,《飘》中还有很多。例如:

‘Oh,Melly,do you think I’d better write Henry a note and ask him to speak to Captain Butler?

‘No,I don’t,’ said Melanie.‘And I won’t be rude to him,either.I think people are acting like chickens with their heads off about Captain Butler.…… You know how obstinate men are when they get their backs up.’[8]327-328

因为瑞特对南部邦联“不忠不义”的言论,南部联盟公民群起而攻之,打算将他驱逐,面对贝蒂姑妈的询问,根据数量准则,梅兰妮只需回答“Yes”或者“No”。但是梅兰妮不仅直接否定了贝蒂姑妈,而且还为瑞特加以辩解。通过梅兰妮对数量准则的违背,贝蒂姑妈以及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对支持瑞特的决心以及能够推知梅兰妮想要扭转瑞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的意图。生活在传统的条条框框下,与斯嘉丽不同,梅兰妮毫无疑问是传统的、温柔而顺从的,但面对全城对瑞特的驱逐与厌恶,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为其发声辩护,展现了她勇敢坚定、顺从但不盲从的性格特点。

(二)违背质量准则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必须说正确且有充分依据的话,那么如果说话人言辞虚假或者缺乏充分依据,他就违背了质量准则。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隐喻(metaphor)、反讽(irony)等都是说话者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效果,使得说话语气强烈犀利或讽刺幽默。例如:

......

‘Sir,’ said Willie,his voice shaking,‘if we were not under this roof—’

‘I tremble to think what would happen,’ said Rhett.‘For,of course,your bravery is too well known.’[8]317

在艾尔辛太太为康复伤员举行的一次银元音乐会上,对于南部邦联的士兵们为之而死的南北战争是否是神圣的,威利说得振振有词,可大家都知道身强力壮又正值服兵役年纪的他却并不在前线冲锋陷阵,而是打着“保护”本州民团的名头躲在后方。所以在此瑞特故意违背合作原则质量准则借反话来讽刺他的虚伪以及自诩的爱国主义,体现出了其言语犀利而又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作为军官,虽然威利的地位高于瑞特,但瑞特也敢于讽刺,表现出了其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

除此之外,《飘》中违背该准则的会话还有不少。例如:

……

‘I couldn’t ever hate you.I tell you I love you and I know you must care about me because-’ She stopped.Never before had she seen so much misery in anyone’s face.‘Ashley,do you care-you do,don’t you?’

‘Yes,’ he said dully.‘I care.’[8]160-161

斯嘉丽从父亲那儿确定了阿希礼将要与梅兰妮结婚的消息,但执着而大胆的她还是决定趁第二天的野外烧烤宴会向阿希礼表白。在这段对话中,斯嘉丽和阿希礼都违背了质量准则。对于斯嘉丽,她说“I know you must care about me because-”,从“must”可以看出其语气肯定,充满自信,但是从后面的问句又可以推知,对于阿希礼是否喜欢自己,她根本就没有十足的把握。另一方面,从“dully”可以看出阿希礼的回答并不是真心实意的,但为了保全斯嘉丽的面子并结束这个令彼此尴尬的话题,他故意违背了该准则。从这里读者可以体会到斯嘉丽与众不同的大胆与勇敢以及阿希礼的绅士风度。

对于说话者因说话依据不充分而违背质量准则的情况,除上述例子外,还多出现于带有“可能”“也许”等不确定性字眼的场合。例如:

……Every time I give some poor man my share I think that maybe,somewhere on the road up north,some woman is giving my Ashley a share of her dinner and it’s helping him to get home to me!’[8]705

长时间的战乱导致塔拉庄园食物紧缺,斯嘉丽决定减少对来园士兵的食物供给,但梅兰妮却悄悄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了士兵。面对斯嘉丽的询问,通过“maybe”一词可以知道,梅兰妮其实不确定其他人会不会如自己一样将食物分给身边有需要的士兵,但是她总是以最大的善意看待人心,正如小说中所说的那样“As for Scarlett,she had long ago become resigned to Melanie’s habit of seeing good in everyone”。[7]328梅兰妮深知阿希礼也身处战火之中,她希望她所做的可以帮助到远方的丈夫。

(三)违背相关准则

相关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内容要符合当时交际语境,谈话的上下文要具有相关性。如若说话双方“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就明显违背了相关准则。例如:

‘You’ve been to the lumber office this afternoon,haven’t you?’

‘What has that to do with it?’

‘You like dogs,don’t you,Scarlett? Do you prefer them in kennels or mangers?’[8]1235

斯嘉丽婚后仍对阿希礼念念不忘,在瑞特不知道的情况下,她以商量生意为由将其约到木材厂见面,在瑞特知晓后便发生了如上对话。在这段对话中,瑞特提到了“狗”“狗窝”以及“马槽”这些看似与语境无关的字眼,实则是瑞特故意如此,将阿希礼比作狗加以讽刺斯嘉丽,暗示她每个人都应该认准自己的位置,阿希礼是梅兰妮的丈夫而她是自己的妻子。与其他人男子对待心爱女子的百依百顺不同,面对斯嘉丽的任性无理,瑞特表面总是牙尖嘴利,明朝暗讽,但心里满满都是对斯嘉丽的关心与爱。

(四)违背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表达清楚、直截了当、条理清晰。如若说话人故意违背方式准则,那么他总是旁敲侧击、说话隐约其辞。例如:

‘How are they all over at Twelve Oaks?’

‘About as usual....’

‘Did they say anything about the barbecue tomorrow?’

‘Now that I think of it they did...Miss Melanie Hamilton,that’s the name-she and her brother Charles have already come from Atlanta and-’

‘Oh,so she did come?’

‘She did… Your mother will be hunting for us.’

‘Was Ashley there,too?’[8]43

斯嘉丽对阿希礼将要与其表妹梅兰妮结婚的事深感怀疑,她迫切想要得到答案,但鉴于当时传统封建礼教对人们言行的制约,尤其是对女性言行的束缚,斯嘉丽只能通过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地提到“十二橡树”“烧烤宴会”以及“梅兰妮”等与阿希礼有关的人和事的方式来让其父亲想到并主动提及关于阿希礼与梅兰妮结婚的事。通过对方式准则的故意违背,读者可以推导出斯嘉丽的言外之意与意图。在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母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以及嬷嬷的严格管教下,斯嘉丽表面竭力表现得举止得体,但发自内心的温文尔雅、淑女端庄却没有,她大胆执着、勇于追求,会设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四、结语

综上分析,本文从人物会话分析中可以看到:斯嘉丽自信骄傲、勇敢无畏、遇难则强,对事业和生活有自己的想法与追求;梅兰妮待人友好,温柔顺从但不盲从,传统但不迂腐,对人对事也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在这方面她们与新时代女性追求独立的思想不谋而合;另一方面,阿希礼彬彬有礼,具有绅士风度,符合人们一直以来对男性的期望与要求,而白瑞特思想敏锐,看事洞若观火且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他们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虽不尽相同,但都与当今人们产生了或多或少思想与追求上的共鸣,吸引了大量读者。可以说,玛格丽特·米切尔对人物在特定的历史地域场景中的描写刻画是其在现如今中国仍拥有大量读者、成为经典读物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斯嘉丽梅兰准则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寡姐”的寡:美人稀有
梅兰迎春画展作品选
中年再读《飘》,终于明白小说中隐藏的这三个真相
廉洁自律准则歌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邓尔雅
解读《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斯嘉丽”的个性蜕变
学学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