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式合作教研助力教师成长

2020-02-24 16:16高鹏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基本功分组竞赛

高鹏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不同阶段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青年教师要学习成熟教师的各种经验,如上课、评课、科研方法等;老教师也要不断汲取青年教师身上的新东西、新技能、新思想等。教研活动应该根据教师的各有所需“精准施研”,而不应让多数人成为教研活动的看客。笔者所在学校创新教研方法,根据教师的教龄,将体育教师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由学校举办的一系列教研活动,让体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各显其能,各取所需”,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一、基于“有效规范”的教研体系

合作教研是笔者所在学校在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有着健全的领导机制、完善的实施方案和合理的考评方式,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健全的领导机制

健全的领导机制(表1)是合作教研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建立了由副校长、体卫艺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他们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各司其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的实施方案

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学科竞赛需要,在一学年内安排3项校内教研活动,分别是:“合作基本功竞赛”,主要针对体育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开展的教研;“‘三人行教学竞赛”,主要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的教研;“合作技能竞赛”,主要针对复习已有技能、学习新技能开展的教研。其中“合作基本功竞赛”和“‘三人行教学竞赛”分别安排在一学年内的2个学期,技能学习的周期较长,所以“合作技能竞赛”贯穿整个学年。每次教研活动都有完整的实施方案,以“合作基本功竞赛”为例,学校会结合体育组的工作安排制订细致的计划单(表2),使教师对整个教研活动的安排更加清晰,以便有计划、有目的性地参与。

(三)合理的评价制度

合作教研的每项活动都先根据教龄进行分组,再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每次比赛,学校都会安排5~7名专家或者领导作为考评小组,每名裁判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最后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分,评出团体奖项,评委组还会根据教师的个人表现评出个人奖项。以“‘三人行教学竞赛”为例(表3),教学竞赛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分为教学设计、模拟上课、教学竞赛、课后反思4个部分,每部分都有细致的打分要求,如模拟上课环节会根据教师的教态、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每名教师主要负责完成其中一个部分,组内教师可辅助完成。评委根据各组教师对每个部分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评出团体奖项,并对在每个部分完成最好的教师给予个人奖励,如“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模拟上课奖”等。

二、基于“面向全体”的分组模式

(一)合作教研分组的方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道,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进修的重要方式,所以笔者认为教研活动“应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让全体教师都能受益”,即教师的参与度、参与感一定要高,并从中受益。传统的学校体育教研活动多是以体育组为单位,针对某个教材开展“上课—评课”活动,这样“一人上,多人看,一人讲,多人看”的形式让教师没有参与感。学校在原来教研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模式,根据教师的教龄将教师进行分组,通过组内教师合作完成某项任务。例如教学竞赛,按照教龄将教师分成3种类型:1~5年为启航者,由初入职的教师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学习”;6~20年为远航者,由骨干教师组成,他们的任务则是“承上启下”;20年以上为领航者,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引领”。为了能让各个阶段的教师在合作教研中“各取所需、各显其能”,在分组时,通过抽签的方式,由1(启航)+1(远航)+1(领航)组成,每个“1”只代表一个类别,可以包含多个人。由于教师之间存在差异性,如专项技能不同、教学风格各异等,所以合作教研分组在一年中是固定的,但是每年都重新进行抽签,以便与不同教师进行合作交流。

(二)合作教研分组的意义

学校采用的“1+1+1”的分组方法在教研中的效果较好,这种“老中青”的组合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各有所得,如启航者是学校的新生力量,他们最有激情、最有活力,在教研活动中经常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学技巧,以让自己尽快站上并站稳讲台;远航者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起航者略显“稚嫩”,领航者又有些“随意”,所以在每项竞赛活动中,远航者不仅要协调好“老中青”的配合,还要对竞赛内容的每个细节进行把控,这也让他们能够更加迅速地成长;领航者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是合作教研“引领者”,原本进入这个阶段,很多教师已经处于职业倦怠期了,在学校的这一系列活动中,他们仿佛又焕发了“第二春”,在技能竞赛阶段更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在比赛中他们全力以赴,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三、基于“全面发展”的活动形式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基于体育学科项目种类多且复杂的特殊属性,体育教师更是如此。学校的合作教研采用“多形式、分阶段”联合进行,通过“合作基本功竞赛”“‘三人行教学竞赛”“合作技能竞赛”等形式,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机会。

(一)合作基本功竞赛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每隔2年会组织一次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校在进行“合作基本功竞赛”时,便以此为依据,从中选择几个典型的项目作为合作教研活动的内容,以此提升教师的基本功。

如图1所示,合作基本功竞赛共分为3个部分:广播操和队列展示、规定技能的讲解与示范、个人才艺展示,广播操+队列和个人才艺展示时,同组的人集体参与,规定技能的讲解与示范则是抽簽分别展示。

1.广播操和队列展示

广播操和队列展示环节的内容和要求与江苏省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一致,广播操展示由全组共同展示规定的4套广播操(2套武术操+2套广播操);队列展示时,每名教师轮流作为指挥员和学员,展示规定队列口令和动作。

2.规定技能的讲解与示范

规定技能的讲解与示范环节主要以传统项目为主,如跑、跳、投、球类、体操类等,项目的种类根据每组的人数决定,如每组5人,则安排5个项目。在展示前,教师们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讲解的项目,其余人则根据讲解做示范,配合讲解的教师。

3.个人才艺展示

个人展示环节要求“启航”与“领航”组至少需要展示两项才艺,“领航”组只需展示一项才艺。每组的教师可以统一展示相同的才艺,或者组内分小组合作展示,如学校2位教师将健美操和轮滑结合在一起展示,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展示。

(二)“三人行”教学竞赛

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学竞赛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学校的教学竞赛是以“三人行”的形式开展的,这样更利于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

如图2所示,“三人行”教学竞赛分为4个阶段:教学设计、模拟上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组内分工方式为“启航”“远航”组进行4个环节的竞赛,并通过抽签决定每个人的比赛任务,“领航”组负责全局的统筹,并做好指导工作。在比赛前,评委组会设定一个主题,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比赛,周期为一个月,每周进行一个环节的竞赛。“启航”“远航”组在赛前抽签决定每个人的竞赛任务,在每个环节竞赛时,教师可以相互协助,例如在教学设计环节,以参加这个竞赛环节的教师为主,其余教师可以给该教师出谋划策,如帮助上课教师磨课、给写反思的教师提供建议等。

(三)合作技能竞赛

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尤其在于素梅教授提出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之后,学习新技能,并努力成长为“多专多能型”教师是大势所趋,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如图3所示,合作技能竞赛由“学”“练”“赛”3个部分组成。为了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技能,“合作技能竞赛”板块每个学期只安排一个项目的学练,周期为一学期,活动时间为每周二、四上午第一节课,也可根据自身要求自行组织。

“学”主要是指新技能的学习,如击剑,也可以是原有技能的复习,如篮球;“练”则可以分组进行,由组长督促、组织练习;“赛”采用分组循环的形式展开,以最终的积分判定名次,根据积分决出团体奖,并根据个人表现评出个人奖。以击剑为例,全体教师在击剑教练的指导下,一个学期内,每周进行一次一堂课的学练,各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其他時间加强练习。学期末,由学校组织在校内专业场地进行循环对抗赛,并评出各种奖项。

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学校组织的合作教研系列活动中,教师们各尽其责、各取所需、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展现了团队的力量,也让体育组更加有凝聚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一般规划课题“适合教育背景下体育特色校本课程‘1+6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A14N1SZ6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基本功分组竞赛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创新思维竞赛(6)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平面向量的基本功,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