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北溜竹洞金矿区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0-02-25 07:07张雷雷张捷杰周敏杰于继敏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2期
关键词:激电硅化黄铁矿

张雷雷,张 勇,张捷杰,周敏杰,于继敏

(1.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江苏 南京 210000;2.东华理工大学 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研究区位于江西省铜鼓县西部,大地构造位置为江南隆褶带西段,北与下扬子坳褶带毗邻,南与华南褶皱系接壤[1,2]。研究区为湘东北~赣西北金成矿区黄金洞~棋坪金矿化集中区的组成部分,该矿化集中区内金矿受北东向大断裂、东西向基底建造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控制,矿体赋存于该区域北东向、东西向断裂旁侧构造带中。前期工作结果显示,研究区找矿前景良好,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内的物化探特征进行梳理,从而初步厘定其找矿标志,指导下一步找矿方向。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处于九岭隆起的西侧。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组成区域基底地层,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分布广泛。区内的韧性剪切带,走向近东西90°~110°,倾向南,倾角46°~75°,宽80m~300m,走向长约3000m,剪切带由强烈的片理化带、构造片岩带、片理扭折带、强揉皱带、千糜岩-千糜状板岩带组成,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安乐林组中段和下段的分界面。区内岩浆岩较发育,石桥、洞口岩体为晋宁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体。区内广泛发生了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液变作用和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形成了相应的变质岩。区内围岩蚀变类型比较简单,蚀变程度较弱,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粘土化、铁白云石化。与金矿化较密切的有硅化、黄铁矿化和铁白云石化。

2 物探异常特征

根据研究区的矿化体展布特征,运用激电中梯方法测量,测网为80m×20m。研究区附近岩石电性参数见表1。

表1 溜竹洞金矿岩石电性参数一览表

本次激电中梯测量视极化率均值为4%,视电阻率均值为4000Ω.m。依据区内电性参数和激电背景值,以视极化率≧5%圈定异常,共圈定了3 处激电中梯测量异常(图1 和图2),编号分别为Ⅰ号、Ⅱ号和Ⅲ号。3 处异常均与硅化破碎蚀变带较为吻合,推测为蚀变矿化所引起。

Ⅰ号异常,位于1 线至12 线之间的110 号点到115 号点内,宽约50m,呈条带状沿东西向展布,为中阻高极化异常,视电阻率范围1829Ω·m~4578Ω·m,视极化率范围4.63%~7.87%。Ⅱ号异常,位于3 线至6 线之间的120 号点到130 号点之间,宽约80m,呈条带状沿东西向展布,为低阻高极化异常,视电阻率范围473Ω·m~1345Ω·m,视极化率范围4.63%~7.15%。Ⅲ号异常,位于11 线至3 线之间的130 号点到145 号点之间,呈倒Y 字型沿东西向展布,为低阻高极化异常,视电阻率范围780Ω·m~1901Ω·m,视极化率范围4.63%~6.4%。

3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图1 溜竹洞金矿激电中梯视极化率等值线图

图2 溜竹洞金矿激电中梯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针对研究区内的东西向构造带为中心,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面积4.0km2,网度为100m×40m,分析元素为Au、Ag、As、Sb、Hg,以8×10-9为Au 元素异常下限取值,结果总共圈出3 处Au-As 组合异常,分别有1 号香菇棚~葛藤坳Au~As 异常带,2 号葛藤坳北Au~As 异常,3 号和尚潭Au~As 异常。其中1 号香菇棚~葛藤坳Au~As异常规模最大,该异常呈东西走向分布,长约2400m,宽约500m,面积0.97Km2,金异常下限为8×10-9,最高梯度为32×10-9,单样品最高值为74×10-9;3 号和尚潭Au~As异常总体呈东西向,东西长836m,南北宽300m,面积0.21Km2,最高值为43.29×10-9;2 号葛藤坳北Au~As 异常带规模较小,总体呈南北向,东西宽166m,南北长400m,单样品最高值为211×10-9。3 号和尚潭Au-As 异常总体呈东西向,东西长836m,南北宽300m,面积0.21Km2,最高值为43.29×10-9。

4 找矿效果

针对研究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槽探工程揭露查证工作。在槽探TC702 内发现两段金矿(化)体V1 和V2,其中V1 金矿体真厚度为1.45m,平均金品味1.34×10-6,呈透镜体状,产状356 ∠43;V2 金矿化体真厚度为2.35m,平均金含量0.51×10-6,呈透镜体状,产状335 ∠45;其蚀变特征表现为绢云母板岩硅化蚀变强烈,碎裂状,多见石英团块,裂隙面常见褐铁矿化。

在槽探TC301 工程内发现V3 金矿化体。V3 金矿化体连续性较差,单样品最高金含量1.10×10-6,厚度1.60m,平均金含量0.79×10-6,矿化体走向控制长度为80m。V3金矿化体矿化连续性较差,产状333 ∠36,呈透镜状。岩性为千枚岩,硅化现象明显,碎裂状,见有石英细脉及团块,脉宽1mm~3mm 不等,并伴有黄褐色褐铁矿化。

5 找矿标志

研究区内金矿化主要出现在硅化(破碎)千枚岩或硅化(破碎)绢云母板岩之中,而且都具有硅化现象,表现为石英细脉或石英团块发育,石英细脉多顺层状或穿插岩层片理;金矿化岩石黄铁矿较强,黄铁矿多呈团块状或细脉状分布于石英脉中及石英脉的边缘,少量呈团块状分布于千枚岩、绢云母板岩的细小裂隙中,地表黄铁矿多已风化为褐铁矿;研究区内的金矿化体全部位于近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多呈碎裂状破碎或具弱韧性变形。综上表明,硅化、黄铁矿化以及韧性剪切构造是研究区内找金矿标志。

6 结论

(1)溜竹洞金矿区圈定的3 处激电中梯异常均与区内的硅化破碎蚀变带较为吻合,推测为蚀变矿化所引起。经槽探工程对圈定的3 处Au-As 组合土壤地球化学异常验证,显示发现的3 个金矿(化)体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对应性好。

(2)建立了溜竹洞金矿区综合找矿标志,为该地区下一步寻找金矿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激电硅化黄铁矿
广西六社金矿床中黄铁矿原位微区元素分析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NH4)2S2 O8 氧化载金黄铁矿规律及E⁃pH 研究①
酸预处理对六方晶系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①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激发极化法在江苏某钼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在上坪矿区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测深多通道观测方法实践探讨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试论黄铁矿标型特征在金矿地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