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铜矿IV 号铜矿体找矿方向研究

2020-02-25 07:07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产状永平斑岩

何 斌

(江西铜业集团地勘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德兴 334224)

永平铜矿经历了近60 年的开采,一直保持较高出矿量,矿山保有资源量急剧下降,永平铜矿为了可持续开采,扩大区内远景资源储量,为矿山长远规划以及转型发展提供接替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因此找矿方向研究具备实质性意义。

1 项目概况

矿区地处武夷山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多为指状及孤立山丘,最高山脉为露天矿西部的天排山,海拔最高标高为474.70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打字坪,海拔标高120m。矿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混合植物区。2003~2012 年年平均气温19.04℃,最高为42.1℃,最低为-5.1℃,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566.35mm,平均年蒸发量为1447.2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2868.0mm(1998 年),其间日最大降水量182.5(原勘探报告206.4mm),矿区主导风向为东风。地方经济以农林为主,盛产竹、木、水稻和油茶等。铅山地区工业主要有采煤、铜矿开采、机械、水泥、水电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铜、煤、硫磺、铁、铅锌、大理石等矿产。永平铜矿是当地最大的矿山企业。

2 矿床地质特征

永平铜矿是一个以铜硫为主、伴生有钨、铅锌、银、金等矿产的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统统藕塘底组——下二叠统车头组地层中,其中以藕塘底组最重要。根据矿体赋存层位,控矿构造及矿石类型等因素,自上而下,由东而西依次划分为Ⅵ、I、Ⅶ、Ⅱ、Ⅲ、Ⅳ、V 等七个矿体。其中Ⅰ、Ⅶ矿体各由2 个矿体、Ⅱ矿体由3 个矿体、其它矿体由1 个矿体组成。全区共由7 个矿体11 个矿体组成,其中Ⅲ、Ⅵ矿体为隐伏矿体。

3 矿体特征

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透镜状次之。矿体产状随地层产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特别在4—7 线之间矿体随地层褶皱以及岩体的入侵而拱起,矿层随之产生明显的胀缩现象。各矿体的走向与矿区主要构造方向一致,近于南北,倾向东或东偏北,倾角各矿体有所不同,Ⅳ、Ⅴ矿体倾角较大,为70°左右,其余矿体较缓,为10°~30°,局部为50°。Ⅱ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纵贯全区,规模大,矿体沿走向最长达2500m,平均厚13.46m,最大延深至-670m,占全区铜金属量的79.98%以上。

4 对Ⅳ号矿体的新认识

分布于天排山西坡8 至15 线间,赋存于藕塘底组地层中。以铜硫矿体为主,7 至15 线间有铅锌矿体,硫铁矿体零星分布。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走向北偏东,倾向南东,倾角约70°。走向长1400m,控制最大斜深1080m,埋藏标高+445m~-672m。铜硫矿体厚1.02m~87.13m,平均厚度14.07m,厚度变化系数128.91%;铜品位0.40%~1.84%,平均品位0.63%,伴生硫平均品位15.23%,品位变化系数58.69%。厚度和品位以中部较好。铅锌矿体平均厚度2.19m,铅平均品位 2.02%,锌平均品位 3.93%。铅矿体平均厚度1.70m,铅平均品位 4.54%。锌矿体平均厚度5.98m,锌平均品位 4.82%。硫铁矿体零星分布,平均厚度 8.67m,硫平均品位17.84%。

Ⅳ号矿石类型及矿化围岩: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铜黄铁矿石见图1。黄铁矿(见图3):矿石中主要矿物。他形粒状为主,半自形和自形晶次之。粒度小于0.05mm 占多数,最大10mm。黄铁矿晶粒内常含大小为0.008mm 左右的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包体。黄铜矿(见图4):为原生带中主要铜矿物,分布广,见于各种矿石类型中。他形粒状为主,粒径多为0.04mm~0.09mm,最大0.5mm 至1mm,在原生矿石中,呈单独他形晶粒,集合体产于脉石矿物与黄铁矿的粒间或裂隙中,在闪锌矿中呈乳浊状分布,选择交代石榴石,形成细脉状、环带状。在氧化作用下,转变成孔雀石、辉铜矿、兰铜矿等,在铁帽中呈残余体分布。矿化围岩为矽卡岩、灰岩、变质砂岩等,以石榴石矽卡岩为主,见图2。

图1 块状黄铜黄铁矿石

图2 石榴石矽卡岩

图3 镜下黄铁矿和黄铜矿

图4 镜下雌黄铁矿、黄铁矿与黄铜矿

Ⅳ号与F2 和石英斑岩关系,F2 为区内主要的导矿导岩构造,和F1 一致均为区内规模较大的推覆构造,区域上长度超过十余公里,后期石英斑岩沿F2 侵入,导致F2 局部构造迹象不清晰;Ⅳ矿体受F2 断层控制,其分布和产状基本和断层一致,自9 线以北从下混合岩中插入中石炭统藕塘底组地层,大部分矿体位于石英斑岩脉下,少数位于脉上和脉中,见图5。

图5 Ⅳ号矿体地质剖面简图

推测在1-9 线以1 线为早期地质活动较强区段,使得后期岩体、矿体的沿F2 侵入提供了较大的导矿、导岩通道,岩浆以1-9 线深部为通道,沿F2 向上侵入形成扇形;以5 线为中心往南北总体呈现见断层且岩体厚度变薄的趋势;以6线施工钻钻孔西段浅部见F2 且岩体较厚大,中部东段施工的SC612钻孔深部见F2且岩体薄,矿区北部呈现相似情况,故推测岩浆以5 线深部为通道,沿F2 向上侵入形成扇形。Ⅳ矿体深部找矿方向可重点研究3-7 线深部延伸情况,以及北部较浅区域(北部较浅区未有工程揭露)。

图6 永平铜矿Ⅳ号矿体与QΠ、F2 中段投影对比图

4 Ⅳ号矿体找矿方向研究

Ⅳ矿体分布和产状基本和石英斑岩(花岗斑岩)一致,大部分矿体位于石英斑岩脉下,少数位于脉上和脉中,黄铜黄铁矿脉基本顺沿接触面展布,未发现直接切穿矿化蚀变脉体,且局部见有黄铜黄铁矿细脉切穿石英斑岩。从空间位置上及相互依存关系来看石英斑岩与Ⅳ号矿体成矿密切相关,形成时期可能略早于或者接近成矿期,可能是成矿母岩分枝脉体。

针对Ⅳ号矿体施工的钻孔显示:F2 断裂在南侧双线区产状较陡,在勘查深度范围内尚无变缓迹象,向深部目标层受其影响发生断失,钻孔见矿情况较相应变弱或缺失。F2断裂在北侧单线区向深部产状有变缓趋势,深部目标层厚度大,矿化较好, SC504 钻孔见藕塘底组地层(见条带状大理岩)厚度大于150m,Ⅳ号铜硫矿体厚度9.95m,Cu 品位0.56%,且矿体产状有明显变缓趋势,结合此处物探电性反应为宽缓异常带,深部可能存在“L 型”矿体;与Ⅳ号矿体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脉较密集,厚度大于50m,深部有望追溯“L 型”矿体的宽缓部位;因此下步探求Ⅳ号矿体主要方向应布设在北侧单线5 线以北区,首期在5 线布设探矿工程,可兼顾探索Ⅲ号隐伏矿体(在5 线Ⅲ号矿体厚度大于30m);总体上Ⅳ矿体深部找矿可重点研究3-7 线深部延伸情况,以及北部较浅区域。

猜你喜欢
产状永平斑岩
教师节
踢球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认识形近字
浅谈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三点解析法”估算地质体产状及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坑石墨矿中的应用
Effects of Maixueka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Serum MMP-9, S-100β Protein Level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