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战略思考

2020-02-25 08:00胡长清张凯锋黄向东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油茶检疫面积

胡长清, 张凯锋, 黄向东, 戴 阳

(1.湖南省林业局, 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省是我国南方林业生物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常发性林业生物灾害约40余种,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近年来,湖南省在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为此,我们以当前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现状、成效、问题等为重点,采取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座谈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调研,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提出了建议。

1 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现状

1.1 整体发生态势

近年来,我省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成灾的威胁不断扩大,林业生物灾害年均发生面积已从2005年的22.2万hm2,增加到2019年的36.4万hm2[1](图1),增幅达64.0%。总结我省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态势:一是以松材线虫病为代表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入加剧,扩散迅猛[2];二是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一些次生性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危害种类,如松褐天牛等[3];三是经济林病虫害日益严重,黄脊竹蝗、油茶炭疽病等对我省竹木、油茶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4-5];四是随着我省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资源和新造林面积增加,寄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区域也不断扩大。林业生物灾害已成为制约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2 主要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态势

1.2.1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自1997年以来,我省发现外来林业有害生物19种,其中从境外传入4种,外省(自治区、市)传入15种。除松材线虫外,其他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我省松材线虫病已由2003年发生的2个县区0.03万hm2,扩散蔓延到2019年14个市州的71个县市区3.58万hm2(图2),并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压线塔或大型路桥工程建设项目工地周边成为疫情主要发源地;二是全省疫情呈现出由丘陵区向山区、一般林区向重点林区、一般生态区向重点生态区和风景名胜区扩散的势头;三是部分老疫点发生面积扩大,染病枯死松木占比居高不下,部分已拔除的老疫区出现反弹;四是周边省份疫情严重,给我省疫情防控带来严峻考验。

1.2.2 本土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湖南本土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松梢螟、松毛虫、黄脊竹蝗、松褐天牛、杨树食叶害虫和油茶病虫害等(图3)。2010年松梢螟发生面积达到13万hm2,为近十年的峰值;黄脊竹蝗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年发生面积均超过7万hm2,为近十年的峰值;2017年松毛虫大面积发生,达25万hm2;松褐天牛2011年发生面积1.1万hm2,此后逐年上升,2018年发生面积3.1万hm2,2019年发生面积6.2万hm2。全省呈现发生总面积持续增加、多种有害生物为害“此起彼伏”的局面。

我省为全国油茶的中心产区,现有油茶林140多万hm2[4]。据调查,我省油茶的各类有害生物达141种,其中病害29种、虫害112种[6]。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为害较重的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油茶尺蠖、油茶象甲、广西灰象、茶梢织蛾、油茶毒蛾等。其中又以油茶炭疽病分布最广、危害最重,发生面积占我省油茶病虫害发生面积的50%以上(图4)。

2 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发生趋势

2.1 总体发生趋势

森林结构不合理、气候变化加剧、经济建设加速、物流交通增长等使得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因素日益凸显[7],未来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将进一步加重。具体表现为:外来入侵生物发生面积增加,入侵种类增多;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增加;一些次要害虫将在局部地区突发成灾;经济林病虫害危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将进一步增大。

2.2 主要生物灾害发生趋势

由于监管难度大,电力、电信、交通、铁路等项目建设中带有松材线虫活体的电缆盘、光缆盘及包装材料常常遗留林间,极易造成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扩散,若不加大力度开展监测预报和综合除治工作,预计未来年均发生面积将进一步增加,达3~5万hm2。

根据松毛虫暴发的周期性规律,未来3~4年松毛虫虫口密度、发生面积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仍将是我省主要常发性有害生物,预计未来年均发生面积达25万hm2左右。松梢螟在我省发生面积逐年下降,预计未来数年年均发生面积1~4万hm2,将继续处于历史低位,预计未来松褐天牛年均发生面积将达5~6万hm2。

由于楠竹市场价格持续下降,竹林经营者的防治意愿走低,导致竹类害虫发生面积存在扩大的风险,预计未来黄脊竹蝗年均发生面积5~7万hm2。

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增长,我省油茶病虫害发生面积将长期处于高位,油茶炭疽病等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偶发性病虫害依然存在局部成灾的威胁,预计未来年均发生面积3~5万hm2。

3 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防控能力及存在的问题

3.1 监测预警能力

全省建有测报站点1 130个,其中国家级测报站40个、省级12个、市县级1 078个,有专职测报员354人,兼职测报员2 065人,全省近5万名护林员承担着测报任务,已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监测网络。但仍然存在监测点偏少、资金投入少、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及设备陈旧老化等现象。

3.2 综合防控能力

省、市、县林业局均设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大部分县市区都建立了森防物资储备库。综合现有体系及防治物资情况,全省综合防控能力年度最大防控面积约30万hm2,但仍存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落后、防治物资储备不足,缺乏应急防控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机构人员数量少,基层专业程度低、老龄化严重、岗位变动大和森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3.3 应急处置能力

我省于2013年发布了重新修订的《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从部门预案上升为政府专项预案。14个市州和绝大部分县市区均制定了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并由当地政府发布,但仍存在预警机制不活、轻防重治等问题。

3.4 检疫御灾能力

目前我省共有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79个、临时检疫检查站200个,基本实现了全省覆盖。每个检疫检查站安排了专职、兼职检验检疫技术员,配备基本的检测设备;“十三五”期间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结合产地检疫、国有苗圃创建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大力开展“红剑”“绿盾”“林安”等专项检疫执法行动,有效震慑了调运、采伐、加工和利用疫木等违法违规行为,但仍存在检验检疫基础设施落后、执法打击力度不够和检疫执法队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3.5 科技支撑能力

我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科技支撑机构,包括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各市州、县市区的林科所等单位。自从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科技攻关以来,已取得科技成果奖30多项,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20多项。我省还先后制定了《白僵菌生产质量及应用技术标准》《赤眼蜂生产质量及应用技术标准》等十余项行业标准。但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团队凝聚力不强,部分科研人员热衷于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缺乏科学家精神等问题。

3.6 社会化服务能力

根据2019年统计,全省有各类专业防治组织59个,业务范围覆盖了我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省内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防治技术渐趋成熟,无公害防治比例高,2019年达88.9%。存在的问题:一是操作程序不规范,部分服务项目从项目前期监测、设计、施工到验收均委托同一家公司,缺乏规范的效果评估;二是各防治公司技术力量参差不齐,服务价格差异大,存在恶性竞争的隐患;三是不重视监测预报、联防联治,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提高了防治成本。

3.7 防控保障能力

当前,全省已经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测报网络、检疫网络和防治网络。同时成立了专家组,开展林业生物灾害分析评估,为灾害应对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建议。防控投入主要依靠市县地方政府,中央和省级投入占总投入的20%左右。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我省修订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办法和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防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全面建立起省、市、县、乡政府和林业部门“双线”责任制,把责任制的执行落到了实处。存在的问题:一是组织和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当前防控需要,省、市州、县市区森防机构平均在岗人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数,绝大多数乡镇林业站在地方机构改革后下放乡镇政府管理,弱化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二是林业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大多没有制定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的工作规定,联动机制不畅,履责意识不强,缺乏对相关部门履责不力和渎职的追责机制,使得指挥部实际上还是由林业部门“独撑大局”;三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控保障投入严重不足,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集成化尚有一定距离。

4 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对策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突出科学防控,加强督促检查,落实防治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部门协作,完善联防联治,进一步提升林业生物灾害防控能力。

4.1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完善全省测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和更新设备,完善监测预报手段和措施。以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数据为基础,推广应用“精准监测、提前预防”治理体系,实现空地一体联动管理,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全省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加强长期监测,掌握主要生物灾害发生规律。建立灾情报告激励机制,拓宽疫情灾情发现途径。

4.2 强化防控防治能力

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林业部门主管责任、森防机构技术指导责任,以及农业、交通、电力电信、海关等部门的监管、防治、宣传、组织协调等责任。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技术。合理用药,精准施药,提高利用率,加强生物防治,保护环境。建立“指挥在省、统筹在市、监管在部门、责任在县、组织在乡镇、普查在村”的工作机制,以及专业队伍加专业公司的科学防治管理模式。

4.3 完善检疫御灾机制

继续开展检疫御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检疫检查站、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加强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和复检,强化国内外引种的检疫审批和监管,严格检疫检查,加大复检力度,筑牢检疫执法防线。加强检疫员队伍管理,强化林业植物检疫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检验检疫培训班、检验检疫调研和交流座谈会,根据检疫执法履职情况奖励优秀单位和个人。构建检疫执法行动长效机制。通过检疫执法行动,打击非法采伐、调运、加工与利用疫木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涉木单位、个人登记系统和信息平台,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实现检疫执法常态化。

4.4 加强科技支撑能力

组织科技攻关,完善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开展防治技术规程编写,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强科技服务,通过对生物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长期监测和防控跟踪调研,提高生物灾害预测准确性。优化科研资源结构,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技术能力强、勇于责任担当的科技人才。

4.5 规范管理社会化服务组织

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大政策措施、重要作用和典型做法的宣传,提高社会化防治组织管理能力和行业发展水平。加强行业监管,加大对社会化防治组织的监管力度,使防治服务市场透明化和规范化。强化区域间联防联治和防治监测一体化,指导和协调相邻行政边界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试行政府购买监测、防治打包服务,提升除治能力。

5 展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新时期防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全面建成,防治检疫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生物入侵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3]。2015年,湖南省政府公布了森防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森防战线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实现管理、科研、生产多领域有机结合,着力推动我省生物灾害防控工作迈上新台阶,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修复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绿色支撑。

猜你喜欢
油茶检疫面积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怎样围面积最大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面积最少的国家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