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高端产品认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0-02-25 07:08李宝城张洪坤朱思敏葛青鹿珂伟刘英孙泽明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产品认证有色金属领先

李宝城,张洪坤,朱思敏,葛青,鹿珂伟,刘英,孙泽明

(1. 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北京,1014072.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未来,我国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对于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质量反应的不仅仅与消费者的体验感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相关,更反映了消费升级、制造业转型、增长方式转变等宏观问题。所以,对于市场的产品质量的把控迫在眉睫。

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中许多重要部门的产品质量[1]。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依然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种企业鱼龙混杂的现象,对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品牌建设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传统的客户送样检测只能对来样进行检测,无法从生产源头上来确保产品的合格与否。ISO 9000 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制定和发布的一个管理类标准。它总结、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精华,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2]。然而,传统的管理体系认证仅仅只是认证机构和生产企业间的一个契约式评价,实质上是属于企业能力范畴的一个相对概念,不能直接表征产品的可信程度,对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和消费者没有实质的担保意义。况且,绝大多数认证机构都缺乏产品检验能力,样品多外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对企业本身的产品并不熟悉,只能从管理上对企业进行一个浅显的评估,难以深入地对企业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过程进行核查,无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产品质量证明材料,最终导致认证的公信力不足。与体系认证相比,产品认证是一种国际通行、社会通用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和服务发展。作为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活动,产品认证本身就具有国际互认的特性。高端品质产品认证作为一种产品认证类型,是为了适应产业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以先进标准为评价依据,鼓励企业生产品质高于普通商品的认证类型,引导产品向高端智能化、个性定制化、节能绿色化等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是质量认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体现。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深入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在对国内外产品认证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铜、铝、镁、铅锌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借鉴了建材行业高端产品认证的相关经验,探讨建立了适合我国有色金属产品的高端产品认证模式——“技术领先产品认证”。该认证区别于传统的“门槛”认证,由权威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通过技术领先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评定和样品型式试验来确认企业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特定要求,是否具备持续稳定地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并给予书面证明。高端品质产品认证体现了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随着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工业产品必定会经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过程,低价低质的工业产品会越来越没有市场,高质量产品的呼声会越来越高。高端产品认证将在助力工业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 国内外现状。

2015 年12 月,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3]:出台鼓励自愿性产品认证的一系列促进政策,大力培育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鼓励从业机构开发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新型认证服务,多角度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国家认监委继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之后,推出的又一改革利好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认证工作高度重视,2018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4],明确指出要创新自愿性认证制度,发挥自愿性认证“拉高线”作用,创新质量标准管理方式,优化标准体系,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新领域研发认证“绿色通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开展绿色有机、机器人、物联网、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产品和健康、教育、体育、金融、电商等领域服务认证,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增加优质产品及服务供给,打造质量标杆。支持运用认证手段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2019 年12 月,国家认监委在北京召开工业产品认证工作交流与推进会议,介绍了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中认证体系应用实践情况,并邀请相关认证机构负责人分享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项目良好实践经验并组织研讨交流。国家对于产品认证在服务国家治理、提升质量安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际合作及互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厚望。开展高端自愿性产品认证,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深化改革、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高端产品认证将在“十四五”期间发挥更大作用。

国外产品认证机构经过上百年的市场化竞争,已经形成了多个高端认证品牌。如国际领先的检验认证机构SGS,开发的工业原材料和紧固件认证,涵盖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关键人员资质的评估、评审技术文件、工厂生产现场检查、关键工艺(如:下料、成型)的现场验证;样品质量检验等,对原材料生产商的质量体系提供专有的认证服务,确保原材料质量,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挪威船级社DNV GL 认证是包括与船舶安全操作和质量,海上设施,工业设备和其他工业应用相关的所有材料,组件和系统的认证,为我国船用铝合金材料生产企业颁发了大量认证证书,是我国铝合金材料进入欧美船舶制造领域的通行证。由此可以发现,高端产品认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2 有色金属高端产品认证研究

本文针对我国有色金属主要产品,创新性地建立了高端产品认证评价模式——“技术领先产品认证”,并建立了有色金属技术领先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包含了阴极铜、重熔用铝锭、原生镁锭、铅锭、锌锭等5 种典型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在实施技术领先产品认证时,采用了“技术领先评审+初始工厂检查+型式试验+获证后监督”的认证模式。与传统的产品认证模式相比,技术领先产品评价的内容相对严苛和全面,在借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的《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认定方法》[5]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有色金属具体品种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将先进性指标纳入技术领先评审考核项目,体现了高端产品认证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体系了高质量发展对产品的更高要求。技术领先产品认证方案研发技术路线如图1 所示。

图1 技术领先产品认证方案研发技术路线图

与传统的产品认证模式比较,技术领先产品认证的创新点在于引入了技术领先评审。以铅锭技术领先产品认证为例,在技术领先评审时,充分考虑了《铅锌行业规范条件》[6]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要求,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先水平进行评审,主要包括:

(1)炼铅工艺技术先进性评审:如粗铅冶炼是否采用富氧熔池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或富氧闪速熔炼等工艺等。

(2)生产设备先进评审:如矿铅冶炼企业是否利用富氧熔池熔炼炉、富氧闪速熔炼炉等先进装备处理铅膏、冶炼渣等含铅二次资源,是否配套建设有价金属综合利用系统等。

(3)环保设施先进性评审:如火法工艺的烟气是否配套建设烟气制酸或烟气除尘脱硫净化装置,是否设置高效环集烟气收集处理系统,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无组织排放,是否设置监测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冶炼烟气是否设置烟气旁路直接排空等。

(4)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性评审:如总硫利用率是否≥96%;粗铅熔炼回收率是否≥97.5%,尾渣含铅是否<2%等。

(5)能耗管理先进性评审:如综合能耗粗铅工艺是否<250kgce/t;铅电解精炼工序是否<105 kgce/t;铅冶炼工艺是否<355 kgce/t 等。

(6)检测设备设施先进:如检测设备是否齐全,自动化程度是否高,能否满足出厂检验需求等。7.包装设备设施先进性评审:如包装设备自动化程度是否高等。

(7)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评审:如生产设备稳定性是否良好,是否采用自动化控制主要设备的关键技术参数等。

(8)质量统计分析水平评审:如重点设备是否能够自动生成质量控制图,能否使用SPC 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等。

该评审是对企业研发技术能力、生产工艺技术、企业研发管理制度等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价,证明企业产品质量不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还能证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生产工艺、研发管理制度领先于行业水平。与一般的门槛性质的产品认证比较,对生产企业有更高的要求,能够,避免了传统的认证模式只能证明产品合格而无法识别优秀产品的弊端,对技术领先、产品质量更优异的企业更具有吸引力。

在“初始工厂检查+型式试验+获证后监督”部分,铅锭技术领先产品认证初始的现场检查内容包括:对企业申请的所有产品以及生产场所进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核查和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型式试验将严格按照铅锭产品标准GB/T 469-2013 进行全部项目检验,证明工厂生产的产品符合产品标准要求。一般情况下,每次对产品以及工厂的获证后监督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2 个月,检查内容与初始检查内容大致一致。该部分内容充分考虑了有色金属行业的特色,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典型认证模式,能够与国际主流认证形成互认。

3 有色金属高端产品认证的作用

产品认证是一种国际通行、社会通用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和服务发展。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始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截止目前已建立了“法律法规、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认证监督体系,并已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认证认可大国。产品认证对于加强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引导市场主体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大多数国民经济门类和社会各领域都已全面推行认证认可制度,形成了涵盖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等各种认证认可类型,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各方面需求。通过认证认可的传导反馈作用,引导消费和采购,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促使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2)支撑政府部门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市场分为前市场(销售前)和后市场(销售后)两个环节,认证认可在前市场的准入和后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中,都能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通过第三方实行间接管理,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

(3)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政府部门可以将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认证信息作为诚信评价和征信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市场信任机制,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

(4)消除国际贸易壁垒,拓展产品市场。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将合格评定作为各成员方共同使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各方合格评定措施不得对贸易带来不必要障碍,并鼓励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合格评定程序。

对有色金属开展高端产品认证,首先,可以提高产品公信度,增强产品竞争力,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增强客户信任;其次,能够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节约重复检测的费用,降低产品成本;第三,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品牌价值影响力,提高行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开辟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4 展望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品认证在有色金属行业需求的供给效能、产品集中度等很多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空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做好产品认证特别是高端产品认证,需要从供需两方面进行考虑推进。从供给侧角度来看,高端产品认证首先需要根据目前行业的现状,在现有技术可以达到前提下,制定一些可以进行筛选甄别的标准指标,从而更好地从鱼龙混杂的产品中筛选出符合市场的高品质产品。其次,高端产品认证应紧贴消费者需求,以其实际需求作为认证的导向,才可能有效地服务市场,得到下游各方的采信。从需求角度上来说,需要鼓励和引导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参加高端产品认证活动,宜采取较多的鼓励措施,如认证机构提供实惠的价格,政府和行业管理机构提供一定的专项补贴,使生产企业和用户享受公正的高端产品认证服务,真正从认证中发现产品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找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点,提高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水平,加快技术进步,为“中国制造”和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产品认证有色金属领先
河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638张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发布
新增一批CCC认证产品转自我声明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回望卓越十年畅想精彩未来—第六届交通产品认证交流大会将于10月在京召开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