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方志敏精神的价值建构

2020-02-25 00:54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方志敏情操全党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在毛泽东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式革命道路。数月之后,方志敏等人领导农民在江西弋阳、横峰接连举起武装起义的红旗,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由此建立并不断发展至闽浙赣三省。方志敏是卓越的农民运动领袖和红色根据地创建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格榜样和价值典范。方志敏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先进思想、实践品质和崇高道德的集中体现,突出表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实干创造、高尚的人格情操”三维核心特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聚焦方志敏精神的核心要义建构历史与现实价值,深度探究其内生逻辑、时代发展和延伸意义,能够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不竭精神指引和强大动力支撑,促使党员干部“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2]。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革命理想,牢记初心使命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无论何时,都支撑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和“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方志敏历经革命考验,笃志躬行而坚贞不屈,令无数后世人敬仰。共产党员应继承发扬方志敏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一)科学把握方志敏精神的思想灵魂

方志敏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抱着斗争到底的决心,捍卫信仰的主义。他始终相信共产国际领导世界革命的正确,坚信共产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近代以来,可爱的祖国母亲在帝国主义的欺凌下肢体破碎、血肉模糊。他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家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深情描绘在很近的将来,中国的面貌将焕然一新,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充满着日新月异的进步。在苏维埃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全部的成功”[3]104,中国必定会有可赞美的光明前景。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诠释于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工作中。方志敏早已明确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在他领导之下,苏维埃政府时刻想着如何改善人民的生活。他们发动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农民几千年来渴望土地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经济,大大提升苏区粮食产量;并创办工农夜校、妇女职业学校,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建立公园、红色俱乐部,创办多种报刊,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积极开办工农药店,推行免费医疗,宣传和讲解卫生知识,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也是方志敏精神的思想灵魂。没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就不会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无法在威逼利诱和生死关头忠贞不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指引方志敏愈加重视工农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革命力量;群众工作也将“批判的武器”变成“武器的批判”,促使共产主义落地生根。革命理想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使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具深刻性,为方志敏开展不懈的实干创造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涵养高尚的人格情操积蓄扎实定力。

(二)在历史上引领全党坚守革命理想

对于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为主席的方志敏引领全党坚守革命理想,带领群众广泛开展各项建设事业,并加强党员的群众工作教育,使苏维埃“具体的实际的群众化的,排斥一切官僚主义的”[4]领导方式普遍落实,在艰难困境中依旧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水准。苏维埃政府日益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苏维埃决定要做的事,不用一点威力和强迫”[3]86。毛泽东对此称赞道,赣东北的同志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认真地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在革命面前真正负起了责任。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引领全党坚守革命理想,通过开展农民起义和武装斗争,并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使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被捕时,他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等狱中遗作,毛泽东褒其“是一部赣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不朽的佳作”[5]。当方志敏慷慨就义的消息传来时,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在召开,中共中央代表在会上高度赞扬其至死不屈的精神。此后,众多纪念文章如雨后春笋不断发表,他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品格广为流传,成为激励党员干部顽强战斗、积极抗日的重要精神力量。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文化的灵魂所在,也是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进程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虽具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但无一不流淌着革命理想的血液。方志敏精神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对红船精神中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继承发展,更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中的“坚定信念”融汇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绚烂成果。方志敏精神也以其个人的榜样示范,成为党的革命思想史上独特的精神标识,激励全党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定力与政治站位,沿循正确道路不断前进。

(三)在现实中助力全党牢记初心使命

2019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工作时,回顾了方志敏的革命箴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3]141激励共产党人不忘革命理想,铭记烈士遗志。信心、信念、信仰在任何时候都十分重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撑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根基,更是砥砺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方志敏精神作为加强理想信念的重要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能够砥砺全党同志保持思想坚定,保持一片爱国之心赤诚。

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6],指导党自始至终都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指明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既不空谈远大理想而脱离实际,亦不止步于既有发展而丢掉崇高追求。

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方志敏精神,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全党牢记初心使命。要学习方志敏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强化思想武装,把筑牢思想根基与厚植爱国情怀紧密结合。全党同志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在实际行动中弘扬和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学习方志敏紧密联系群众的实践表达,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着力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真正解决群众面临的现实难题,把党的性质宗旨转化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具体落实。

二、不懈的实干创造:创新革命实践,勇于担当作为

实干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党在成立之初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方志敏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执着追求,勇于拼搏开创,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共产党员应在实践中锻炼不懈的实干创造,继承发扬方志敏精神。

(一)明确表征方志敏精神的实践根基

方志敏从不僵化于传统,不囿于困境,面对各式难题,他充分发扬无产阶级的积极性,以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提出许多前所未有而卓有成效的新方法,解决了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财政问题和其他问题。为更好开展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坚决抵制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笼统的指示,坚决抵制官僚主义“寒热症式”的工作方式,并规定各级政府要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干部下基层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在革命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他呼吁全党发扬“布尔什维克最高的积极性、坚决性、创造性”[3]104来为党工作!

发挥积极的创造力量需要保持顽强的革命斗志。方志敏始终牢记党的使命担当,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在赣东北武装斗争开展之初,方志敏带领战士直面国民党反动派数十倍之敌的进攻和围剿。随后,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随军政治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率领军队长达半年不断转移,艰难作战,以“血染东南半壁红”的流血牺牲有力地掩护了红军长征的主力部队。在冲破怀玉山封锁线时,他发现大队没有跟上来,便毅然折回寻找被围困的队伍,最终陷入敌人包围圈中,经受了长达14天的饥饿考验和敌方搜索。即使最终身陷囹圄,他依旧发挥党的奋斗和牺牲精神,以纸笔为矛,战斗到最后一刻。

不懈的实干创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方志敏精神的实践根基。“共产党员的精神,是积极上进的精神、独立创造的精神”[7]。直面困难、解决困难需要发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创造力量,也更加需要保持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斗志。顽强的革命斗志作为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武器,为创造力量的发挥提供保障,支撑着方志敏始终不避风险、敢为人先,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创造力量与革命斗志相切合,使不懈的实干创造更具稳固性,为方志敏探寻实现革命理想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也为坚守高尚的人格情操夯实根基。

(二)在历史上指引全党创新革命实践

对于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方志敏引领全党同志创新革命实践,打造了全国第一所苏维埃模范省。他最早发行红色股票,实行对外贸易,还建造了第一个人民公园和卫生学校,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方志敏式根据地”作为党的历史上最早一批的苏维埃政权建设地卓有成效。毛泽东评价说:“朱德毛泽东式的、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8]周恩来、朱德也称赞闽浙赣苏区是“典型的红色根据地”。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的创新革命实践具有引领作用,创造了闽浙赣苏区革命斗争的良好局面。他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并自觉汇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洪流之中。“地雷战”的战争形式也起源于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为嘉奖他的担当有为和突出贡献,中央授予方志敏一枚勋章和一面红十军全体指战员奖旗,称其是“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战士”。

不懈的实干创造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固有基因,也是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新发展的重要源泉。诞生于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是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摸索试行的红色实践积淀,本身就蕴涵实干创造的基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从党成立伊始便刻下了实干创造的精神密码。时代在改变,精神却永恒不息。后来的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都蕴含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思想内涵。方志敏精神不仅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个人精神的独特创造,也是中国革命文化基因的历史传承和鲜明表达,激励全党保持使命感和责任心,锐意创新,百折不挠,带领群众在各项事业中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三)在现实中推动全党勇于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9]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也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是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时代使命的必然之路。不懈的实干创造作为党的重要思想武器,能够为全党同志提供强大助力,推动全党以勇于担当的臂膀和敢于作为的定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断克服新征程上的挑战和风险。

不懈的实干创造在新时代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协同一致。时代精神集社会发展之大成,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改革开放以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创新发展的理念被不断强化并成为共识。不懈的实干创造与时代精神的内涵实质协同一致,其中所蕴涵的创造力量与革命意志亦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所以把握方志敏精神,就要坚持时代精神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把握勇于创新的核心定位,保持一往无前的前进态势,锻炼务求实效的优良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品性修养。

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方志敏精神,就要坚持不懈的实干创造,推动全党勇于担当作为。要学习方志敏积极的创造力量,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全党同志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使命感和目标性,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学习方志敏顽强的革命斗志,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党同志要砥砺奋进、主动作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10],勇于攻克各种复杂矛盾和艰难险阻,牢牢把握住新时代的主动权。

三、高尚的人格情操:涵养革命道德,深化自我革命

人格情操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法宝,也是为政之道的要义。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实现担当作为就要有对崇高道德境界的向往,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方志敏在小事小节中充分发挥道德力量,彰显品格风范。共产党员应继承发扬方志敏精神,努力提升道德水平,为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不断努力。

(一)深入探究方志敏精神的道德特质

这位“穷人的主席”一向过着极为朴素的生活,虽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都点滴用于革命事业。即便妻子被捕需要救赎,家中供其读书欠下债务,他也不肯动用分毫。被俘时,两个匪兵对他进行搜身,企图能够搜出千百大洋或金镯戒指之类的值钱物件发笔横财,但却除了时表和自来水笔外一无所获。《清贫》一文真实地展现了他的崇高品格。他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3]164方志敏不仅率先垂范,还经常告诫革命同志保持生活简朴,以节省钱款帮助中国革命运动。

对阶级兄弟、党和中华民族真诚无私的爱,更使他除了党和革命事业之外,能舍弃一切。“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3]162方志敏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先,顾全大局。身为主席,他却从不搞特殊化,吃住都和普通战士同等,困顿于肺病的痛苦依旧坚持革命。党中央需要,他便将老红十军划归中央,在四次、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增兵支援,并数次上交大量黄金银洋支持党中央。

高尚的人格情操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修养,也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特质。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为中国共产党人加强自我锻炼提出了更高要求。清贫、洁白朴素的品格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操守是方志敏高尚的人格情操的具体表现,也是方志敏精神在道德层面的核心特质。二者内外合一,圆融共通,使高尚的人格情操更为坚实可靠,为方志敏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征途中坚守初心,在艰苦奋斗的革命事业中稳扎稳打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历史上带动全党涵养革命道德

对于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方志敏带动全党涵养革命道德,率先垂范,打造了一支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凝聚合力使根据地不断壮大。胡锦涛曾指出:“当时许多党外人士和群众正是通过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人格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的认识。”[11]纵观历史,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一直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贪污腐败也都尽被遏制在襁褓中。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带动全党涵养革命道德,铸就了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激励全党同志坚定信心,攻克革命进程中的一道道难关。江泽民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曾引用方志敏的名言:“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苞粟和菜根”[3]159,他十分赞叹方志敏的革命信念与精神情操,指出每个同志都要有这样的浩然正气。

高尚的人格情操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鲜明特质,也是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中化解消极腐败危险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涵养道德操守,作为党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结晶的革命文化也必然带有这一烙印。红船精神中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对中国共产党道德情操的重要强调,也是中国革命文化鲜明属性的首次彰显。方志敏精神创造性地表达了共产党人应涵养的清贫品格和一心为公的操守,在党的精神史册中别具一格,激励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在现实中砥砺全党深化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阅读方志敏《清贫》一文。他感慨道:“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到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12]新时代党仍旧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要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就要勇于自我革命。“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10]。方志敏精神以高尚的人格情操为道德特质,能够给党员干部以启示、教育和鼓舞,推动全党以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清除塑造健康肌体。

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所不同,高尚的人格情操在新时代有了更为具体的指向。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要讲政德,作为其思想行为准则和从政道德规范,政德包含“大德”“公德”与“私德”,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的价值观念和执政操守。“大德”是共产党人对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公德”是共产党人对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恪守,“私德”是共产党人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约束。锤炼高尚的人格情操不仅是指保持清贫、洁白朴素的品格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操守,更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行为操守。

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方志敏精神,就要坚持高尚的人格情操,推动全党深化自我革命。首先要学习方志敏的清贫品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廉洁自律。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知清廉与贪欲,能够自觉约束己身,敢于向自我开刀、刮骨疗伤,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10]。其次要学习方志敏大公无私的操守,强化奉献意识,做到坦荡无私。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无我”的状态,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做事,为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

方志敏是党的先锋模范,更是时代的英雄。斯人虽逝,精神力量却永存不朽。方志敏精神不仅是无产阶级崇高风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峥嵘岁月的文化彰显,也是新时代凝聚中国力量、高扬中国传统人文底蕴的精神符码。深入挖掘方志敏精神的历史典型性与时代融通性,是对英雄的致敬,也是对红色基因的珍视和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追寻。继承发扬方志敏精神,不仅要理解其核心要义,把握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更要立足新时代新实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猜你喜欢
方志敏情操全党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方志敏研究中心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