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0-02-25 02:31广州市番禺区石北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一带词汇一带一路

文/广州市番禺区石北中学

“一带一路”主要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地理学方面来看,其是包含不同尺度、层次的区域系统,同时在其中还涉及到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在我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主导进行构建课程,在教学中,要选用可以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地理学科素养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必备的品格和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利用地理思维来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判断、整合、辩证。如果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就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一带一路”的本质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开发“一带一路”的内涵,从而发挥其价值,在教学中搜寻新的起点和方向,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一带一路”蕴含的地理育人价值

(一)理解要素间相互作用

所谓理解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要系统性分析地理环境,从而在理解要素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地理视角。其中不仅包括要运用系统的思维,还包括人地协调、时空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包含自然系统、人地关系、欧亚非大陆等多个核心词汇。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核心词汇,然后教会学生应用这些核心词汇,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这些词汇了解到“一带一路”线路上的基本地理环境、空间、事物、规律等知识,并同时对国家之间的地缘、空间、格局方面的联系,从而掌握全球化和平等人文追求的理念。如果要引导学生了解人文、自然的系统,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推理能力等,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的具体法则,从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其中干旱地区所对应的生态经济社会,来形成对待自然、社会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认识区域空间联系

在培养学生认识区间空间练习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可以认识到区域内部及之间的关系,并且要运用空间的视角进行认识。其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在这方面涉及的地理词汇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尺度等。这些核心词汇的学习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观、人口观等,以及对环境及发展问题产生应有的危机意识、责任感等,进而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全球、爱国、环境等方面的意识。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对这些核心词汇的学习,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形成良好的发展观念、唯物主义观念、地理科学观念等,最终形成良好的地理人文精神;还要促使学生对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相关的理念有正确的理解,从而掌握不同地方之间地理推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调查处在不同经济、环境、社会尺度下,“一带一路”环境下几者之间的联系,自然、人文系统之间,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存在的紧密联系。

(三)运用地理进行决策

所谓运用地理进行决策,主要是促使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地理原理、规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形成空间技术、综合实践、环保意识的能力。在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方面的词汇包括生态建设、GIS、问题探究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核心词汇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对相应问题的观察、记忆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危机,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可以对地理探究所要使用的如地图等工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

二、基于“一带一路”的地理核心素养构成内容

所谓综合思维,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对地理事物、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动态分析、认识的能力和品质。综合思维也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地理思想和方式,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可以在空间、要素之间进行思维的能力。

所谓区域认知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上述提及的人地关系所具备的特征,基于此,拥有对地理相关问题分析、预测等的方法的能力。区域认知也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以空间视角来对地球表层系统认识的习惯,并可以利用区域分析、比较的方式对区域的特征、人地关系等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相应的评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空间分布、结构等的能力。

而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基础的地理活动的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户外的考察、社会中的调查,进行一些地理现象的实验等方面的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对相应活动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良好的应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尤其是在决策过程中,更要锻炼学生空间、环保、人文美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一带一路”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如果要提高地理核心素养教育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其与培养学生的完整性核心素养有这相同的目标。“一带一路”的地理教学核心不仅包括环境伦理意识方面的培养,教师还应该同时侧重于平等、博爱等方面的意识,促使学生可以对基本的地理知识、技能有良好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等,从而对学生终身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较为完美的品质和人格。

(二)关注生活生存的人文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存。基于当前的政治经济大环境,高中地理教育应该提高对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地理文化方面的教育的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工具,对“一带一路”相关的数据、图标等进行收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一带一路”的理念,可以充分发挥在文化、道德、人道等方面的实质性人文教育的平台作用,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成长,实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从而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品格。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其与价值取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当今我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三)突出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而针对于人地关系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育,其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口方面的问题,还应该了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对人地关系有正确认识,并且可以真正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人地关系教育,“一带一路”是最好的教育载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谋求大发展,不仅要充分考虑经济发面的发展,还要充分考虑社会、生态方面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应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性的地理学习探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科学认识,对人地关系有深刻了解同时,还可以掌握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社会和谐和发展有充分的理解,最终可以拥有对人文地理素养的决策方面的能力。

(四)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国情教育与乡土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国情和乡土的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充分体现我国地理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与我国当前的国力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忧患观念,并同时将这种观念可以转化为危机意识,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现实紧迫感,挖掘出学生积极、进去的学习精神,并坚定学生复兴中华民族的决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相关乡土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当地的开发、建设情况,从而延伸到我国建设中所要面临的机遇,从对本地经济、文化等方面优势的分析,来挖掘出学生内在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

猜你喜欢
一带词汇一带一路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