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核心素养下《基因突变》教学策略的转变

2020-02-25 02:31汕头市聿怀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毛猫基因突变课程标准

文/汕头市聿怀中学

生物作为一门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在新课改之后,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在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能够学会珍爱生命、理性思考、关注自然和社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总结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活化学生思维

高中生物知识具有零散、抽象、不好理解等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生活实际、科学实验、教材文本等具体又生动的课程资源,创设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使生物课堂真正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教师创设的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的奇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基因突变》时,我们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变异”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存在,比如:“带字苹果”是通过贴胶带遮挡光照形成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子代吗?为什么?又比如: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只家猫产下一只没有毛的小猫。从此,欧洲和北美爱猫人士开始将加拿大无毛猫同正常猫咪交配进行繁殖,但繁殖成功率较低,所以无毛猫的数量较少。上述无毛猫这样的变异能遗传给子代吗?为什么?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变异的类型,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意义和价值。

二、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强化科学精神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高中生物教材中提及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模型建构、系统分析方法等。只有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才能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在《基因突变》这一课中,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教学重点之一,我尝试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及假说演绎法,来探究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会引起的变化,以此让学生更好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更好掌握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突破“基因突变的特点”这一重点知识的时候,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尝试归纳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然后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所给资料分别体现基因突变的什么特点,并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看书后,可以退居二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们能运用课本知识,针对我给出的五则材料,展开分析与讨论,相互启发,互相补充,解疑去惑,获取知识,然后再向全班汇报了自己小组的讨论分析结果,不仅让他们对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如合理分组,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适时地引导与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等。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线高中生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最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课程标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品格及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毛猫基因突变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丢失的美国短毛猫
它们只是另一种卷毛猫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一例脑腱黄瘤病患者的CYP27A1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