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传统节日,滋养学生心灵

2020-02-25 02:31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诗文传统节日班会

文/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作为一线的教师,应依托传统节日,挖掘其中的思想寓意和内涵,指导小学生有效地开展道德实践体验的活动,引导他们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不断地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滋养学生的心灵。

一、 利用班会阵地,开展主题活动

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渊源、美丽传说、不朽的诗文。因此,我会根据每个节日的特点先确定其德育教育的主题。如:春节的主题是辞旧迎新,国富民安;清明节的主题是缅怀英烈,学会感恩;端午节的主题是弘扬正义,爱国爱家;中秋节的主题是阖家团圆,珍惜当下……这时就可以利用班会阵地,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班会课,对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元宵节即将来临,我就开展了“快快乐乐闹元宵”的主题班会。课前,我就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风俗人情,自己也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课堂上,我就详细地从元宵节的来历、传说、美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以小组的形式,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传说、元宵节的习俗等。而后,就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开展了“开开心心做元宵”的实践体验活动。孩子们一本正经地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包起元宵:先从和好的糯米粉团取出一小团,然后在手上慢慢地搓成圆形,再把它放在桌面上,轻轻一按,就压成了一个小饼状,放上不同口味的馅儿,最后搓成丸子状,一个个圆圆的元宵就这样子制作完成了。整个活动中,有的妈妈耐心地手把手教着孩子怎么包,有的爸爸拿着相机“咔擦”一声拍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有的则像模像样地与奶奶一起制作……开心的交流,每位家长脸上洋溢着的微笑,一派其乐融融的气氛在教室里弥漫着。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元宵节的喜庆与欢乐,学会做事、学会感恩,促进了与家长的情感交流,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独有的魅力,丰富了德育活动的内涵。

二、诵读经典诗文,浸润心灵土壤

笔者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这时就可以因地制宜,巧借语文课渗透传统节日的价值教育,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佳节既是亲人团圆的美好日子,也是古代诗人“才下眉头,更上心头”的离情别绪喷涌而出的伤感日子。历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许多优秀传统诗文,是我国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始终凝聚着诗人们真挚的情感以及博大精深的情怀。我们大浪淘沙,一首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经典诗文跃然纸上:王安石的《元日》(春节)、苏轼的《生查子·元夕》(元宵节)和《水调歌头》(中秋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杜牧的《清明》和《七夕》……开展一次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传统节日亲密接触,跨时空对话,润物无声,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更能浸润他们的心灵土壤,在体验中提高民族自豪感、使命感。

三、 推行社会实践,传承优秀文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这就辩证地论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传统节日具有鲜活的体验性,本身就根植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上。因此,笔者就可以根据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巧妙推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尝一尝、写一写等多种途径参与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更深一步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大力弘扬尊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是践行德育教育——孝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每逢重阳节,我就会积极发动学生回家做一些尊亲爱老的活动。如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妈妈捶捶背、给忙碌一天的爸爸递上一杯茶、父母生日那天为他们唱首歌、陪爷爷散散步、帮奶奶剪指甲……让学生观察感受父母的两鬓、皱纹、每天忙个不停的双手等,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感想。此外,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孝德于心,感恩于行”的活动。或朗诵,或舞蹈,或歌唱,或乐器合奏……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给老人们送上一份份温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在社会服务中得到体验和感悟,传承起爱老、敬老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诗文传统节日班会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