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育人路径

2020-02-25 02:3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华高中生育人

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破解新时代高中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孤岛”困境,对优化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课程资源开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孤岛”困境,因此,在教育理念上,要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教育者要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进而言之,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哪里来的长流水,当然必须要有“源头活水来”。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重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融入课堂,包括教材知识案例系列化、社会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整合常态化。一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鲜活的案例,充足的论据,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课堂理论教学的亲和力,有助于增强高中生文化自信意识。例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本土文化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本土文化特色。如各种文化习俗、风土民情、传统民俗等,本土文化资源可以使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在讲述必修三《文化生活》 “文化对人的影响”内容,如何更好地讲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挖掘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案例集——番禺沙湾古镇文化。向学生呈现丰厚的番禺文化底蕴,沙湾镇享有中国建设部、文化部授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龙狮之乡”等诸多称号,还获得了广东省的音乐之乡、广东飘色之乡等殊荣。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开发沙湾文化课堂案例素材系列化,包括饮食文化系列篇、民俗系列篇、建筑艺术系列篇等。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达到优秀文化育人目的。

开设选修课、特色课、社团课等活动型学科课程,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如开设选修课中国传统刺绣,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感受中国刺绣的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永恒的民族精神。如开设社团课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开展系列的社团模拟活动,鼓励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论证材料,进行实践调查,自主思辨,感悟生活的真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开发教学新载体,创新文化自信教育和学习方式

学校要借助网络新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融入方式的创新。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基本载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开展文化自信培育工作。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学生在享有便利且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一些腐朽的价值取向对高中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产生消极的影响。要适应高中生网络环境浸润的生活现实,将教育网络和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化环境建设中来,构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主旋律。因此,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把互联网作为文化自信资源建设的重要阵地,提高校园互联网绿色管理水平,建设和谐共享的校园互联网环境,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打造智慧校园育人新模式,让互联网成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学校开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教育阵地,宣传中华诗词、文化遗产、传统节日、传统文学、传统人物等优秀传统文化,用内容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高中生的眼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把时政新闻与高中政治教材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丰富和补充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能够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校园网站,增加文化自信宣传板块,开通文化自信与政治课程共同发展的校园微博,及时更新时事热点。依托文化传播新载体,积极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理性思考和正确认同文化自信的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育人的积极导向功能。

三、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建设,营造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场

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以其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高中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校园基础设施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精神和优秀文化气息为主流的一种教育方式,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优势,营造良好传统文化育人新氛围,激发高中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内心,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启示我们,在良好的氛围下,对于学习是有积极影响的。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需要从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不同环节、不同场所去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首先,加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项目,校园现代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气息,打造适合高中生需求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在校园建筑设计结构和装修风格方面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增设历史名人雕塑,建造名人名言走廊、孔子文化研讨庭等,增强高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主动感悟、主动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文化自信。其次,拓宽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载体,如独特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宣传栏,校园微视频传统文化系列节目展示等,打造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育人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具活力。再次,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专题化教育,举办校园书香节、经典文化诵读、文化艺术节、成人礼、国旗下的讲话等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国学经典、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优秀传统文化能为高中生成才提供深厚的文化涵养底蕴,成为照亮高中生心灵的火炬,让他们知晓做人的道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四、运用“体验式”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去践行道德理论

“体验式”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让未成年人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想政治课堂理论知识只有融入实践活动才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说服力,理论与生活实践脱节就容易造成“课上”教育和“课下”教育的分离和缺失。积极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去体验学习,去获得自身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去,让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生活的真谛。

儒家主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就包含实践的意思。只有在实践中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得到更好的体现。运用“体验式”的教育,利用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红色革命根据地、伟人故居等,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因此,注重实践,多些走心教育,多些“体验式”教育,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举旗定向,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价值观多元的背景下,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中学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需要多方的教育合力,引导莘莘学子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中华高中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