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创建思路与实践

2020-02-25 02:31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石江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儒雅楹联礼仪

文/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石江小学

一、寻根问道,形成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整体发展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是校长基于“为谁办学校”“办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深入思考的结晶,也是学校办学最基本的观点、看法和信念。

(一)发掘九江教育文化之根

1.九江“儒林乡”传统沿革。早在500多年前,明朝代宗皇帝就赐予九江“儒林乡”之美誉,盛赞此地山水浸厚,物产丰饶,人文蔚起,俗尚诗书,敦礼矜重。

2.学校发展沿革。从学校发展的关键事件中寻找学校文化之根。

(1)推行礼仪项目。2002年,学校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以“改革先行,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

(2)打造书法特色。2010年,学校以“幸福教书、快乐学习”的办学理念,开展《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以“学生礼仪”和英语、书法“名师工作室”为抓手,突出书法特色,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形成书法特色。

(3)构建儒雅教育。2013年,学校把初步形成的 “书法”及“经典诵读”等特色项目,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形成“胸蕴儒雅,心存天下”的“儒雅教育”办学理念。

从学校发展沿革中,提炼出以“儒雅”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礼仪、爱国、尊师”精神和“书法”技艺为特色发展之根。

(二)构筑自己独特办学之道

“办新教育,育小主人”是石江小学践行的教育哲学。“新教育”就是与时俱进的教育。为此,根据儒林本土文化之“根”,借鉴朱九江先生纪念堂前对联“千秋新学开南海,百世名儒仰九江”,传承和发展康有为“维新思想”和他的老师“名儒”朱九江先生的“以明理达用为主,以经世救民为归”的治学思想和精神,提炼出“儒雅新教育”作为办学理念,以“未来小主人”为培养目标,整体构建属于南海九江人的“儒雅新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理念。

一理一训三风:

理念:办儒雅新教育,育未来小主人

校训:学儒行雅,心存天下

校风:尚美求真

教风:精雕细琢

学风:孜孜不倦

二、确立目标,形成价值追求

1. 学生培养目标。根据理念,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为:培养体态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五雅”未来小主人。通过六年的培育,学生形成“爱心、责任、文明、诚信、勇气、好学”六种品质;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乐于合作、敢于表达、勤于操作、乐于创新”六个好习惯;形成“会写一手好字,会画水墨画,会写童诗、楹联,会一样乐器,会一项体育技能,会创作一件科技作品”六项技能。

2.课程建设目标。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做到地方课程专题化实施,同时,我们从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中吸收营养,改进传统“六艺”课程,形成有九江特质的“新六艺”课程,并开发至少6本对应课程的校本教材,有课程计划、实施纲要、管理措施和课程评价。

3.特色培育目标。围绕我们儒雅新教育办学目标和未来小主人培养目标,构建儒雅新教育学校文化,形成“书法+楹联、书法+诗词、经典+诵读、礼仪+感恩、民乐+合唱、种植+天文球艺+棋艺”特色品牌,四年内建设成为佛山市特色学校。

三、构建体系,形成特色路径

1.构建儒雅课程,培养小主人关键能力

人才培养,核心在课程。为此,我们将从国家基础性课程,地方拓展性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三个维度建构儒雅新教育课程,培育未来小主人。

(1)国家课程校本化,培育小主人关键能力

结合培育目标和内容,实现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二度开发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和谐发展。

比如在语文课程中,将童诗、楹联、灯谜整合其中,使中华经典文化与现代语言课程相结合;在书法课上,书法与诗词,楹联结合,形成综合型课程,培育全面而有个性特长的小主人。

在数学课程中,将棋的布局和计算,学者的严谨和专注等融入其中,将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培育小主人。

(2)实施“新六艺”课程,促进小主人多元发展

为了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六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我们开发促进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的“新诗教、新书教、新礼教、新乐教、新体教、新科教”“新六艺”儒雅课程。

①新诗教课程。“灯谜、楹联、童诗”,传承和发展中国诗教优良传统。用六年时间,学生猜灯谜字谜100个;背诵楹联100对;古体诗75—150首;培养学生诗词朗诵习惯和初步技能;开展拆字、组合等灯谜教学;楹联写作教学和儿歌、儿童诗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挥新诗教的育人功能。

②新书教课程。设置书画课,培养学生对书法和水墨画的兴趣爱好及书画审美意识和初步书画审美能力。1—2年级开展儿童画、硬笔书法教学,3—6年级开展水墨画、毛笔书法教学;书法教学与语文、美术教学相结合,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

③新礼教课程。“礼貌、礼节、礼仪”的仪式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④新乐教课程。“合唱、民乐、欣赏”,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民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

⑤新体教课程。“棋艺、球艺、武艺”,拓展体育教学。弘扬中华传统之“棋艺”,启迪学生才智,培养认真学习态度,提升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儒雅气质。

⑥新科教课程。“创客、四模、小制作”,强化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2.构建儒雅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育人关键是课程,课程的有效实施靠课堂。我们将通过构建“导学化行”教学模式,引入和改进传统的“化育思想”,提升课堂质量。

“导”是指引导、教导、督导和训导。导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学”是指自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化”是指转化、内化、变化。“化”是关键。我们根据量变到质变的原理,遵循学生记忆、学习规律,采用变式练习、应用练习和综合练习等方式,锻炼学生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知识能力得到转化,从而达到“以学促化,以化促行,以行促学”的良性循环。

“行”是指行动,实践。行是目的。小主人的成长就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的过程。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孩子的关键能力为目标,引导他们通过实际创新,把知识和能力应用到生活当中。

按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目标”为导向, 以“学”为中心,以“化”为策略,以“行”为主旨的“导—学—化—行”的课堂操作模式,实施学科组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主要要素有:单元目标、章节目标、课型定位、流程设计、质量监测、活动反思等基本环节。采取个人自备,集体讨论,个人二次修订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学习中,学生的能力十大要素要根据具体目标和内容进行有侧重关注。具体有“听、说、读、写、思、看、做、议、问、评”十大能力点。

四、培育校园文化

在“三路五区三苑一馆”整体文化布局中,利用“儒雅正道、学儒正道和行雅正道”提醒师生言行举止要儒雅;利用儒雅广场“三苑”中茶苑提醒师生:品味人生;棋苑:走好人生每一步;书苑:书人生大道等,鼓励师生“学儒为表,行雅致美”。在“一园一墙三梯四廊”的文化布局中,利用“天、地、人、礼”进行“四廊”文化规划,形成围绕“儒雅”的环境文化。从上到下,四个楼层各有主题,各有特色。

第四层设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各领域的领军人物作品。引导学生从小自强不息,爱科学、学科学,立志为祖国的腾飞而读书。

第三层设置“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作品及书法、围棋、中国象棋、茶道、龙狮等的详解。弘扬国学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

第二层设置“人立志,儒生以孜孜不倦”的立志和追求的作品,以学校每期评选的各种荣誉的学生和他们的事迹,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

第一层设置“礼为先,雅童以尊礼守道”的“三礼教育”作品中中华传统礼仪、社会礼仪、家庭礼仪、上课礼仪、校园礼仪等,促进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注重文明礼仪,成为一名举止优雅、谈吐文雅的未来小主人。

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学校的特色资源,用心去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用心去思考办学方略,用心去推进特色建设,我们相信,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特色学校,每一位孩子都会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成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儒雅楹联礼仪
净心繪歲月 儒雅君子風
孔府的年节楹联
筷子礼仪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礼仪篇(下)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
唐文宗恭俭儒雅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