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传统文化的土壤,让德育之树茁壮成长

2020-02-25 02:31肇庆市端城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爱家乡师生传统

文/肇庆市端城小学

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笔者采用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习传统文化,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小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道德和传统了解得并不多,谈何让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呢。在小学阶段,按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中选择活泼、有趣的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八仙过海》排演课本剧,举办以朗朗上口的诗词为素材设立的诗歌擂台争霸比赛。这样既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排演课本剧,学生知道精卫鸟虽然自身能力小,但敢于立下填平大海的大决心并付诸行动。学生们从小精卫身上学习到坚定意志,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仙本领高强,各自拿出自己的办法,互相竞赛。学生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学好本领,在各自的领域中一展所长。

目前,《三字经》《弟子规》《中庸》等经典书籍在小学教育阶段已日渐成为比较热门的国学教材。传统文化,通过一个个蕴含人生哲理的故事,教育我们积极向上。小学生从小学习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坚强独立的意志,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二、倡导自主学习,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由于传统历史文化内容与现实存在时代差异,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有效性与趣味性,发掘传统文化内涵,找准学习切入点,给传统文化课堂注入新活力。

我校大力倡导、推行自主学习传统文化。

方法一,积极参加本地的文化宣传活动。如端州区区域文化特色品牌建设活动,我校鼓励师生走出校门,走向历史文化遗址,寻找前人的足迹。参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觅端州风情,传砚都文化”主题师生征文比赛。通过手中的笔,抒发心中情怀,展示美丽端州风貌,挖掘家乡特色文化内涵。这些活动吸引师生去了解家乡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方法二,以欢庆六一儿童节为契机,举办一场包含民族乐器演奏、经典诗词朗诵、广府故事讲演等节目的文艺汇演。学生在展示才艺和观看演出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更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

方法三,积极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正月十五元宵节,全校举办手工灯笼展览和猜谜活动;清明节前,各班举行朗诵有关清明节诗歌的比赛;学校网站开辟了传统节日绘画专栏,欢迎广大师生、家长的投稿……学生将传统文化学习自然而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越多,对“爱国、爱家乡”等传统价值观就越认同,越愿意去学习。

自主学习,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培育和完善师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和审美能力,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培养知书达礼的气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温馨校园,能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校园中的一棵树、一块板报、一级台阶,甚至一堵墙壁都是文化建设的阵地。我校利用这些地方为孩子们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楼的走廊挂上了镶嵌有古代诗词的玻璃框架;教室内外布置了阳光书吧和读书角,摆放着一本本传统经典读物;教学楼的楼梯贴有名言警句……学生在这样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里学习,时时刻刻与传统经典文化接触,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思想情操,远胜于死记硬背古文诗篇。

自从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以来,校园里常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学生比以前有礼貌了,见到老师、同学会主动问好;老师讲话时会安静地听;与同学有矛盾了会谦让,愿意反省,主动让步……学生逐渐培养出知书达理的气质。

小学德育工作扎根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继续坚持学习传统文化,注意积累,共同感受。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小学德育工作更要关注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发展,以日常小事为切入点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精髓更好地融入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之中,真正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爱家乡师生传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爱家乡秋色美
我爱家乡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爱家乡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