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金融行业该如何迎合

2020-02-25 09:52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银行金融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2019年下半年,随着华为、中兴等研发的5G手机相继进入市场,5G基站的逐步完善,标志着5G技术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式进入商用阶段。5G究竟是什么?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和颠覆?笔者将结合自身对于5G与金融业的理解,谈谈5G赋能金融的前景。

本文从5G商用时代背景出发,介绍了5G的特点与“5G+金融”结合的特点,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等该采取怎样的战略与措施去迎接5G新时代,金融该如何与5G相结合等。并猜测未来“5G+金融”可能的发展方向、面对的挑战等,最后给出政策建议,该如何监管或改进。

一、“5G+金融”的理论分析

在2012年,伴随着4G的大规模商用,生了一大批新兴行业例如直播、网络借贷、移动银行;4G和二维码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崛起,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和云闪付等抢占市场份额,促进了无现金的发展。在这8年4G从各方面深刻地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4G时代的核心词就是“流量”。以共享单车为例,有众多品牌的共享单车由空白的市场进入分割,以超低的收费价格试图抢占市场,流量多则意味着使用用户基数多,培养用户使用该品牌单车的习惯。待市场份额分割完毕,有些进行吞并,有些由于资金链等各种原因倒闭,退出该市场。最终获得最多流量与资金链支持的摩拜单车与hello bike进行垄断分割该市场。

层出不穷的新兴应用需求,使得4G技术发展遭遇瓶颈。例如,在人群密集的地方,4G网络将变得难以连接或网速极慢;VR、AR、4K节目等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极高的技术,受限于4G网络条件,也难以实现发展;4G网络的延时让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5G通信技术在万众瞩目中应运而生。

5G显然不同,全称第五代通信技术,即第五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有高速率、低延迟、节省能源、成本降低、系统容量增加和高带宽六大特性。相对应“5G+金融”有金融服务更快捷、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金融服务与种类更全面、风险管理控制更全面、金融普惠性增加六大特性。5G的核心词是“智慧”。在华为的《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中,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资源、联网无人机、智慧城市的六大应用场景,无一不体现“智慧”该词。“5G+金融”,就是5G与金融行业的各方面高度结合,包括途径、种类、应用、服务等,应用的场景十分广泛。

(一)5G改变金融应用场景

应用5G技术不仅可以优化现有应用场景,更将结合其他未来技术,推动新的变革。5G技术在金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是随着5G带动数据生产、传输和计算效率的“指数级”提升,越来越多的数据被纳入分析范畴,数据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挖掘。金融机构将在信息安全性、服务针对性、体验舒适性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务。

二是5G技术将提升金融机构的云端服务能力,促进金融机构“云化”提速。“万物可云”将成为5G时代的新趋势,云计算技术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核心。金融机构的“云战略”将在高带宽、高速度和低时延技术的支持下显著见效。大型软件将被迁移至云端运行,部分计算服务也将逐步被迁移至云端。

三是5G将引领全新的业务模式创新。“开放银行”、“无人银行”等新的业务模式都将受益于5G发展,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服务成本则是进一步降低,最终更是有望实现生态协同的“无感金融”。当客户身处特定的金融需求场景时,计算机将自动生成完善、合理、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供客户获取。

四是“IOT金融”、“VR/AR+金融”等应用场景有望在金融市场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5G技术最大的突破是实现了设备的海量并发,5G也将立足这个优势,创造出原本意想不到的新市场。5G与IOT(物联网)之间紧密的联系,引导我们从IOT技术切入,探索金融市场用户、机构间的“万物智能互联”。5G时代,VR、AR等高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的技术也有望与金融场景结合,成就VR/AR全息交易终端的设想。

(二)5G促进数字化银行

5G时代,智慧金融的“智慧”,就是更懂市场、更懂客户、更懂自己。银行更加从敬畏市场和客户的角度,以客户为中心,然后充分运用技术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向客户靠近一小步,价值创造一大步才是智慧金融的内涵之一。2019年6月,建行首次推出5G无人银行,从这里看向未来银行,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新金融”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1.5G时代下,银行网络业务的发展机遇

当前,四大国有银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逐步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探索在5G时代下以金融科技推动业务创新的解决方案。5G时代下银行网络金融除赋能网点智能化改造外,在产品服务能力、服务场景、营销模式等方面存在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产品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随着5G网络应用和5G手机普及,网络传输速度以及手机硬件性能将有显著改善,银行网络金融产品服务能力将突破限制并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服务场景更加丰富。目前,银行网络金融服务场景主要依托自有网络渠道提供线上随时随地7×24小时服务,如互联网网站、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部分银行开始探索开放银行服务,对外提供API服务接口,输出银行金融服务。在5G网络、云计算、金融云等技术推动下,银行金融服务场景将更加丰富,VR/AR虚拟银行服务、家居银行服务、车载银行服务等场景存在发展空间。

三是营销模式得以重构。银行传统网络营销活动以普惠型为主,营销手段主要包括互联网网站、手机银行等自有渠道图片广告和其他头部App付费图片广告,存在加载速度慢、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且营销思维仍为客户被动接受产品营销信息。在5G网络支持下,以移动超高清视频、全息投影广告为主的营销手段将具有更高的点击率,同时借助物联网和自有网络实时获取的客户行为数据,银行可在适当场景下更加精准地推送客户感兴趣的产品。因此,5G时代银行网络营销模式将得以重构。

2.步入5G时代,银行网络业务不断创新发展

根据5G网络应用步伐,银行需筹谋新的经营策略,抢占发展先机,探索和优化网络金融业务发展布局,丰富产品服务场景和业态,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以智能运营为手段,保障5G时代银行网络金融快速发展。所以应采取以下措施与方案:

一是优化网络金融业务布局,探索“一大一小”发展新模式。做大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生态圈。以手机银行为例,作为银行移动金融服务主入口,5G网络下APP容量大小和响应速度将不再限制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除完善金融服务场景外,银行还可着力于加大以支付为基础的非金融服务部署力度,广泛连接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政务服务等生活场景。同时,作为银行移动金融服务基础平台,为其他设备平台金融服务调用提供基础。如建设银行已在手机银行客户端接入云宠物、网点导航、摩拜单车、神州专车等微应用,以小程序的形式拓展生活场景。

二是顺应产业发展形式变化,构建银行产品服务新场景新业态。5G时代物联网的深入应用和智能芯片终端的普及将使社会生活生产进入万物互联新时代,“物联网金融”“场景金融”“车载金融”成为银行金融服务产品场景化部署新的探索领域。

虚拟银行服务广泛应用。5G网络应用将有助于改善银行当前线上渠道虚拟银行服务体验,基于网络信息高速传输和低时延特点,视频客服、VR体验、交互动画等可嵌入虚拟银行,用户浏览、咨询、交易等服务体验大幅提升。

银行业敏锐地抓住5G发展的历史机遇,在2019年上半年积极推进5G在金融服务和产品中的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首批“5G+智能银行”纷纷开业。5月31日,中国银行宣布在北京推出首家5G网点;6月11日,工商银行基于5G应用的首家新型智慧网点在苏州亮相;7月中旬,建设银行首批3家5G科技无人银行也在北京正式营业。在这些“5G+智能银行”网点,智慧柜员机、金融太空舱、智能家居、共享空间、客户成长互动、安防监控等新的应用场景,均通过5G实现了远程交互传输。

三是加快全渠道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网络金融智能运营体系。5G时代银行网点智能化改造与银行网络金融服务紧密相关,基于“一大一小”发展模式,网络渠道为物理网点智能化银行服务提供全类型、最小化单元调用,全渠道线上线下产品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如人脸识别、VR/AR虚拟产品体验、远程客户经理视频连接等服务通过5G网络调用云上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5G智慧网点通过远程音视频技术,提供远程座席“一对一”服务,视频无延时,客户体验与传统网点面对面服务几乎没有差别。

二、面对的挑战

(一)行业监管的挑战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尤其是银行等主要的金融机构,5G是全新的科技信息技术,需要去学习、接纳与运用。不仅要懂得如何运用,更要制定一系列的行业规范与机构规章制度来保障“5G+金融”在金融高速发展的5G时代有条不紊的高效率运行。要重点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防止影子银行、P2P等借此死灰复燃,并且增强对行业的规范要求,不断完善空白处。由于5G金融的发展速度快,一旦发生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在目前为止,中国仍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政府、行业应尽早制定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不让非法分子有机可乘。

(二)人才匮乏的挑战

当今互联网金融的人才缺口相对较大。而“5G+金融”时代的到来,5G是新生事物,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首先,需要对5G科技很熟悉、对精通互联网金融操作的人才。目前,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初步的快速发展阶段,有些业务员仍然对互联网金融不是十分精通,相对于传统金融操作更加繁琐、更难理解。其次,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并不断完善的人才。并且需要对无人银行的运行监管、金融远程视频服务等十分熟悉的人才,对“5G+金融”的各种金融APP的设计与交互的人才等。最后,需要以上的人才经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拥有大量的经验后,培养下一批5G时代的互联网金融人才,进行良性的人才循环,减少人才缺口。

(三)风险控制的挑战

对于5G时代的互联网金融,不仅要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更要防范于未然。目前相对应的国家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因此更要加强行业内部监管。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内部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规定与监管仍未完善,各种互联网金融事件仍有发生。在客户个人信息与数据收集方面,有些银行的APP不符合规定,被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强制下架整改。2019年在100款被下架整改的违法违规APP中,多家银行APP榜上有名。在2020年1月,多家银行的应用被指涉嫌隐私不合规;5G时代相对于4G,5G应用的大量产生将导致个人数据的成倍增加,若不法分子从相关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并加以利用,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有些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是相互嵌套,客户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本不需要的金融业务等。因此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三、相关建议

(一)增强金融科技创新与规范运用

无论什么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恰当的应用、或应用的范围不恰当,可能会导致坏的后果。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或许在远程认证、授权等方面的应用是有益的,但在支付方面的应用,可能是不合适、不安全的。

金融科技本身不能提升普惠人群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通过金融科技提供的贷款也不可能改善普惠人群的生活水平和经营能力。而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在选择与应用技术的时必须有责任心。

(二)明确数据开放与应用的责任

数据开放与利用,在看到收益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它的风险。开放什么数据、向谁开放、怎么开放,应该是有规则的,不能盲目无限开放。机构如何获取数据、如何应用获取的数据,同样需要有责任、有规则。各种数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资产,数据所有权的归属,使用权的界定等,都是在5G时代来临之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数据向公众开放与应用,商业机构与商业机构间的数据开放与应用,都存在这些问题。

即使在一个公司内部,一些业务应进行风险隔离;有些数据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部门之间也应有风险隔离要求。即使在一个机构内部,同一个客户的不同信息,在金融应用与一般商业应用之间,需要有效的风险隔离。对数据的获取、交易、数据真伪及质量的责任等,更需要有明确的监管甚至法律规则。

(三)加强金融人才培养与行业监管

培养互联网金融高端人才刻不容缓,金融行业应设立专门的组织,金融机构也应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同金融机构、部门可以相互请教学习。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学,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人才与金融行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最后,5G时代的智慧金融,不仅需接受严格的监管,更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出台。经过这些年对金融乱象的清理整顿,金融业应回归到实体经济本源。5G时代的智慧金融,还是金融,不能忘却初心。

四、结论

“5G+金融”,就是5G与金融行业的各方面高度结合,不仅包括途径、种类、应用等,还包括服务。“5G+金融”应用的场景十分广泛,并且有金融服务更快捷、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金融服务与种类更全面、风险管理控制更全面、金融普惠性增加的六大特性;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等应采取优化网络金融业务布局、顺应产业发展形式变化和构建银行产品服务新场景新业态、加快全渠道一体化融合发展,等战略措施去迎接5G新时代;“5G+金融”面临行业监管、人才匮乏和风险控制等挑战;因此应采取加强人才培养与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增强金融科技创新与规范运用、明确数据开放与应用的责任等措施。显然,5G将大大促进金融业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银行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江西银行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