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疗法治愈新生儿Ⅲ度烫伤1 例

2020-02-27 12:51舒庆霞刘雅珣吴兮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湿性湿润肉芽

舒庆霞,刘雅珣,吴兮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湿性疗法是由英国博士Winter于1962年提出,根据伤口在湿润环境下不结痂的原理[1],采用敷料和(或)药液保持伤口持续湿润,使湿润伤口与敷料接触,伤口渗出液渗入到敷料中,使其发生水合作用并释放药物,从而水解细菌酶,抵抗微生物,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1]。2000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AD)将其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2]。近年来,湿性疗法在我国成人伤口护理中已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但用于儿科领域的案例较少,尤其是新生儿。新生儿烫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Ⅲ度烫伤更为少见。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病死率高。我院2019年12月29日收治1 例左臀部Ⅲ度烫伤足月新生儿,运用湿性疗法精心护理后,伤口完全愈合出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出生后第3天,因皮肤被热水袋烫伤2 d,发热0.5 d,于2019年12月29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145次/min,心率45 次/min,体质量3.36 kg。全身评估:患儿足月,发育中等,营养中等,反应一般,神志清醒,哭声响亮,三凹征(-),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尚可。局部评估:左侧臀部可见一约7 cm×8 cm皮肤烫伤痕迹,局部腐皮已脱落,基底发黑,质地较硬,弹性差,无皮疹、皮下出血。入院诊断:新生儿Ⅲ度烫伤,新生儿心肌损害。入院后经补液、护心、抗感染、营养支持、创面湿性疗法等治疗后,患儿第38天痊愈出院。

2 治疗与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培养结果显示无菌生长,血液检查显示心肌功能受损、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正常。遵医嘱每日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0.5 g进行护心治疗,每12 h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0.16 g控制感染。同时进行新生儿常规护理,定时翻身。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哭闹时可用安抚奶嘴或体位进行安抚。经治疗后患儿心肌功能逐渐恢复,体温降至正常,整个过程未发生感染。

2.2 创面湿性疗法

2.2.1 清创溶痂期

首先评估伤口大小、颜色、渗液及伤口周围皮肤状况。患儿入院后创面基地发黑,质地较硬,创面制痂好,渗出很少,面积7 cm×8 cm。护理时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清洗,清洗后在创伤面涂烧伤湿润膏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可让烫伤组织立体式暴露在生理性湿润环境中,溶解坏死的创面组织。每天换药一次,并逐步剪去已分离的痂皮,在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变化。9 d后臀部创面逐渐溶痂。11 d后臀部创面焦痂大部分已脱落,基底部肉芽组织逐渐生长,伤口边缘皮肤向伤口中央移生爬行。

2.2.2 肉芽生长期

继续观察伤口恢复情况,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藻酸盐敷料清创,溶解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再用纱布覆盖,隔天1次,定期观察伤口渗出情况,渗出液多时可每天更换敷料1次。约1~3 d后基底部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周边上皮组织逐渐向中间收拢,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发现有绿色分泌物,清洗完毕后在创口表面用棉签均匀涂一层百多邦软膏抗感染,然后用泡沫敷料覆盖,每日1次。约1周后肉芽组织逐渐生长并填满整个创口,伤口周围皮肤向伤口中央移生爬行,创口收敛缩小,进入上皮化期。

2.2.3 上皮化期

创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爬行良好,渗出中量淡黄色渗液,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然后用泡沫敷料覆盖继续促进上皮生长。约10~14 d后伤口明显愈合,用生理盐水清洗后选用水胶体敷料覆盖,保护新生皮肤,避免大小便污染。第38天伤口完全愈合,患儿运动功能未受到影响。

2.3 营养支持

新生儿营养储备低,烫伤后创面液体渗出导致部分蛋白质丢失,机体抵抗力下降,创面愈合延缓。通过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在患儿住院期间要保证奶量充足,且根据患儿情况循序渐进。由于母乳分泌不足,根据专业小儿营养师制订的营养配方,采用配方奶补充营养,同时给予维生素AD和钙剂,以利于维持患儿胃肠道黏膜内组织结构与屏障功能,从而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必要时静脉补充血浆、氨基酸、B族维生素等,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3 讨 论

传统观念认为创面愈合需要氧气和干燥环境,伤口干燥清洁可促进创面愈合,此为干性愈合原理。近年来随着研究发现,干性敷料无法隔绝细菌的入侵,也不能保持创面的湿度和温度,不利于伤口的愈合。Suresh等[3]发现湿润环境可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湿性敷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细菌污染,在气体能通过的同时,对细菌和水分又没有渗透性,为防止表面细菌侵犯增加了一道屏障[4]。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性,烫伤后情况往往较严重,且容易合并感染,严重者还可导致瘢痕挛缩畸形。但是新生儿愈合能力较强,不一定必须用手术方式来治疗。如果能够有效避免伤口感染、受压,通过选择合适的外用敷料,也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同时减轻瘢痕增生,减少后期并发症[5]。研究表明没有一种敷料是具备全部优点且适用于一个创面各个阶段的理想敷料[6]。本研究通过对本例患儿局部伤口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结合专家意见为患儿制订了个体化湿性治疗方案,根据创面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湿性敷料来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清创溶痂期使用烧伤湿润膏纱布覆盖,肉芽生长期选择藻酸盐敷料和泡沫敷料,上皮化期采用泡沫敷料和水胶体敷料。烧伤湿润膏可使烫伤组织立体式暴露在生理性湿润环境中,溶解坏死的创面组织。藻酸盐敷料吸收作用强,可加快创面表皮细胞移动,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泡沫敷料透气性好,有利于创面渗液吸收,通过维持创面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新生血管和肉芽组织的生成,防止敷料与肉芽组织粘连。本例Ⅲ度烫伤新生儿采用湿性疗法护理伤口,不仅避免了患儿麻醉、手术植皮的风险及并发症,而且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湿性湿润肉芽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The Desert Problem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海边的沙漠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新型湿性敷料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