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研究

2020-02-27 20:39鄂冰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定额管理工时机械加工

◎鄂冰娜

工时定额的合理制定与工作效率、资源分配、设备利用率和产品生产周期等有着密切关系,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以往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经验评估法,这种方法没有数据支撑,无法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时定额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建立针对性的管理系统,能够保证工时定额的有效性,促进机械加工效率提升。

飞机制造企业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时定额管理的重视,明确其在企业管理、生产制造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进行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构建。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保证计算结果与工作实际相符合,同时可以引进高新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多种类型数据信息的共享应用,确保能够科学技术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保证机械加工生产质量。

一、工时定额管理与人员要求

工时定额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应用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流程的科学合理,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一些对加工生产水平要求较高的制造企业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开展这项工作。这类管理人员被称为工时定额员,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与工时定额有关的知识内容,不但能够实现技术的有效落实,同时也需要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在开展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为广泛,企业产品的类型也比较多,而且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二、机械加工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1.基元理论方法。

基元理论是指采用离散化的思想,将内容复杂多变的工艺过程分割出最基本的要素:“操作”和“动作”,以此为依据进行工时定额的计算理论。通过对工艺过程分割,分析“操作”或者“动作”过程的属性类别,对操作过程相似或者工序相同的元素进行归类,实现零件加工工时、工步的动态有机组合,简化操作流程,建立统一的定额标准,对加工过程进行特征化处理,为最终实现依靠计算机建立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提供基本策略。

2.动作分析方法。

最常见的动作分析方法是AST方法,即活动顺序时间(Activity Sequence Time)系统。该动作分析法通过分析人在产品加工或工艺过程中的动作特点,选取连续的动作作为单一或者基本的动作,然后根据基本动作单元,制定出基本单元动作时间序列,以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完成工时定额的基本标准制度及统一的工序操作时间表。

3.数学模型法。

这种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零件的生产加工时间进行全面了解,从产品设计、图纸制作、生产流程和加工技术应用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信息都需要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影响零件加工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加工材料质量、数量、规格和生产投放量等,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定量化处理,建立较为完善的数据模型,能够及时发现机械加工生产期间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处理来提高工时定额管理水平。

4.实际数据分析法。

机械加工生产期间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各项数据参数,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整理,改善了以往人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控制了误差问题的产生。通过对产品生产期间实际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能够发现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采用多种理论技术和工具设备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工时定额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工时定额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辅助这一管理系统的科学开展,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各项数据信息的共享传递,还可以将不同工序之间的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各环节作业的协调开展,同时也能够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能够实现整个流程的安全作业。

1.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完善合理的系统结构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效果功能的实现程度以及管理质量,融入计算机技术的工时定额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四个结构模块,分别是数据管理模块、主控制模块、工时计算与查询模块和结果输出与报表生成模块,主要涉及到的功能有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录入、工时的计算与管理、结果查询和报表生成等。

2.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库,能够对各加工环节涉及到的生产信息和计算数据等进行分析与储存,方便后续工时计算中的查询使用,还能够明确各项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性。

3.主控制模块。

主控系统分为前端界面输入程序以及后台数据处理程序,前端界面主要有数据录入、产品生产工艺、零件图号、工种、生产车间等参数选择,以及必要的修改删除功能,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应该有用户权限的设置。后台处理数据主要是对工时定额计算方法进行编码,依据数据录入以及数据库信息完成工时的计算。

4.工时计算查询模块。

工时计算查询应该简单、明了,不仅能够完成主要工件的工时计算,还应该能够完成与该工件相关的生产信息工时的计算,甚至一定程度上能进行合理工序安排,供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5.最终结果输出与报表生成模块。

任何一种计算机辅助系统都应该包含结果输出与相关信息保存功能。系统的最终结果输入是评价一个系统好坏的最主要指标,最终结果的输出应该能够实现不同系统的格式调用,具有统一的标准格式,快捷的查找方式、完整的数据结构以及较小的冗余度等。

系统的最终效益是要看能否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能否适应不同的实际工作要求,完成准确的工时定额。在实际的使用运行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结语: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首先要对这方面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掌握工时定额管理中的具体内容,明确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实现对机械加工期间工艺流程、工时、材料、数据等进行统一管理,不断对工时定额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与完善,使其能够满足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需要,同时也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实现整个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减少资源方面的投入,以此提高生产企业的综合效益,保证机械加工流程的安全、高效。

猜你喜欢
定额管理工时机械加工
螺纹短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探索
企业定额管理全过程分析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机械加工制造过程能耗优化方法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研究
飞机结构铆接装配中机械加工件的公差确定
全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机械加工技术中数控加工的应用
河南郑州:严格落实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计划用水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