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2020-02-28 05:00司洪飞邢晓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高龄

司洪飞,邢晓云

(东阿县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200)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主要病因是心肌激烈、短暂性缺氧和缺血,如果患者在患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一旦再次发病便可能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这会增加患者的猝死概率,危及到患者生命。尤其是年龄较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这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会弱化人体的机能,进而增加病情的危险程度,因此在发病时会出现会更加危急的临床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医护人员针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需要科学选择治疗方式,做到对患者的针对性治疗,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冠脉介入治疗属于目前临床医学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最为常见的方式,旨在通过心导管技术来改善患者闭塞血管、狭窄血管的情况,进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为此,本文选择在2018年到我院治疗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分析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在2018年到我院治疗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应用双盲实验发分为甲组和乙组,各自25例患者。甲组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72.32±3.24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例;乙组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72.62±3.28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例。

1.2 方法

甲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乙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具体如下。

1.2.1 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指的是保守药物治疗,具体有阿司匹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应用剂量如下:阿司匹林0.1 g/d、波立维75 mg/d、立普妥20 mg/d,进行肝素辅助治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为患者提供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

1.2.2 冠脉介入治疗

选择在患者发病1~5天内进行冠脉介入手术,以心电图影像为依据,确定患者缺血位置,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确定患者的血管病变位置,对患者病变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内形成术,随后置入支架[1]。如果剩余的血管狭窄部位在10%之内,并且向血流为TIMI3级,表示手术成功。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治疗有效率统计中,痊愈表示患者心绞痛发病频率降低超过80%,有效表示患者心绞痛发病频率降低50~80%,无效患者心绞痛发病频率降低未超过5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x2检验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

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痊愈患者15例60.00%;有效患者9例36.00%;无效患者1例4.00%),甲组患者为76.00%(痊愈患者7例28.00%;有效患者12例48.00%;无效患者6例24.00%),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患者,卡方值为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

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心律失常患者1例4.00%;心力衰竭患者0例0.00%;恶心呕吐患者2例8.00%),甲组患者为36.00%(心律失常患者2例8%;心力衰竭患者2例8%;恶心呕吐患者4例20%),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x2为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为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心绞痛主要和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相关,这会导致患者的血脂水平较高,血脂在冠状动脉内凝结成斑块,便会堵塞冠状动脉,进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在逐渐加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人数也在增多,

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心肌血

流灌注情况为主,目前应用频率最高的治疗方式是内科联合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能够起到解热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硝酸甘油(能够起到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的作用)、他汀类药物(能够起到降低血脂、抑制血管斑块形成的作用)、硝酸酯类血管扩张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灵活配伍。但是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效果是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但是并不能起到根本治疗效果,彻底消除临床致病因素,这表示患者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此为外科治疗方式。同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还存在见效减慢、不良反应较多、患者存在耐药性等问题,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冠心病心绞痛外科治疗方式目前最为常见的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相比较来讲,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但是这种手术需要应用全身麻醉方式,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难度较高,禁忌证较多,对患者耐受性邀请较高,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存在极高的手术风险,因此不是最佳的手术治疗方式,也难以广泛应用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技术和方式开始被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同时提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冠脉介入治疗针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在患者病变血管位置处放置支架来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状况、血运通道、缺氧状况、机体缺血状况,因此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彻底消除临床致病因素,这不但能够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还能够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此外,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不会感受到过多的疼痛和不适感,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手术风险较低,术后恢复时间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因此更加适合应用在年龄较大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2]。

总之,相比较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冠脉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具体表现是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更加明显、生活质量更高、生存率更高、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更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心绞痛发病频率较低、手术风险较低等。本次实验中,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表示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适合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高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