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2020-02-28 05:0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侧卧位压疮手术室

魏 巍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手术室,北京 100049)

侧卧位是肺、食管、侧胸壁、髋部等部位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肩部、髋部、足踝两侧、双膝两侧等骨隆突处受到压迫,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压疮的发生几率[1-3]。手术室压疮通常发生在术后7d内,皮肤的耐受力、剪切、摩擦、潮湿、压力持续时间、压力强度是手术室压疮的发生机制,压疮可能导致感染,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常规护理对手术室压疮安全隐患的干预力度不足,医护人员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控制压疮发生率。本文以我院78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进行侧卧位手术的7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男21名,女18名,年龄21~75岁)和研究组(39名,男22名,女17名,年龄17~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患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具体如下。

1.2.1 管理压疮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前馈的重点在于对安全隐患的管理,从患者自身、手术室物品、护理因素、医生因素等几个方面着手,确定其中的安全隐患。

1.2.2 加强人员培训

对护士加强手术室压疮管理的培训,使其掌握压床的形成原因、分期、评估、危险因素以及应对方法。培训后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护士加强培训力度,直至考核过关,提高手术室压疮管理能力。

1.2.3 术前评估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深度掌握其营养状况、手术位置、手术时间等状况。将各项信息汇总后递交安全前馈控制小组,对其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1.2.4 术中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选择合适的体位垫,对肩部、髋部、足踝两侧、双膝两侧等骨隆突处加强管理力度。若手术时间较长,需对局部压迫处进行按摩,使其血液循环。若手术巾被浸湿须及时更换。

1.2.5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须评估患者受压部位、骨隆突处的皮肤状态,并根据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的要点加强对压疮的延续性护理。组好交接班工作,确保对皮肤监督到位。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需记录两组的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压疮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研究组、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组(1例,2.56%)对照组(7例,17.95%)x2=4.218,P=0.040。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术室压疮与患者年龄、体质、保护物品、护理质量、手术操作等有关,在侧卧位手术中,患者身体多处皮肤受到压迫,在长时间手术下,其发生压疮的风险更大。手术室压疮会导致病人身体多处受到感染,不但不利于手术恢复,还危及生命[4-6]。

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较为常见,且在预防压疮上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该护理方式缺乏对危险因素的评估。在术前难以采取预防措施,常规护理不能对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实施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在进行手术前从多个方面入手,确定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个体化方案确保术中预防措施到位[7-9]。在术后对皮肤再次进行评估,加强监控力度,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显示,对研究组实施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干预[10-12],研究组的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护理安全前馈控制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总而言之,在侧卧位长时间手术中[13-15],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干预,能够降低压疮发生率,该护理方法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侧卧位压疮手术室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