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中式服装的西化方式

2020-02-28 08:03庄立新
辽宁丝绸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化服装服饰分片

庄立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服装服饰消费日趋高档化和品牌化,纺织服装出口创汇始终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围绕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树立民族服饰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品牌战略中创设自主品牌的首要路径,分析近代中式服装的西化款式与结构特征,可以为新中式服装创新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1 西风东渐与近代中式服装的变化

近代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西方服饰及其文化审美观念随着列强的入侵逐步进入了中国人的衣生活中,作为全社会西风东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服装受其影响最为明显,从一开始的款式与结构融合,产生了所谓的中西式服装,到通过认同西化审美观念和对传统文化批判后的舍弃,使中国人的服装服饰全面西化。

西风东渐下近代中式服装的明显变化就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所谓中西式服装,旗袍就是中西式服装的典型款式,从旗袍的款式与结构的演化过程也恰好体现了从“中式——中西式——西式”的过程,而中山装则可以称为一步到位的“一站式”西化过程。这些过程既是服饰形态的变化过程,也是本土服饰文化自信缺失的过程,更是中国传统服饰在现实生活中全面消失的开端。

旗袍原本是“旗人之袍”。在20 世纪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上海服装人 “借古开今”,在“旗人之袍”的形制基础上,根据当时人们对中装西化的接受程度,逐步地、持续地进行了一系列款式和结构的变革,创造了现代意义的“海派旗袍”。

从形制和引入历史看,中山装的直接来源是日本的士官服,虽然从最初的形式和最后的定型款式,过程中也随着穿着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充实,但不难看到,中山装的造型来源是西式制服,而部件细节元素,如上下口袋等,则大多移植了同一时期德国的军装中的样式,因此,中山装从形制来看,其款式结构完全是西化的,一些经久传扬的故事只是附会的说辞,毕竟在当时条件下,人们很难整体审视比较国际服饰潮流和状态,只是随推广者人云亦云。但中山装及其审美理念的普及确实是中国传统男装全面消失和整体西化的重要推手。

2 中西式服装的款式与结构特征

在中国传统服装产生西化倾向以前,近代中国富裕阶层人士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充斥大量西洋物品,由于跨越重洋的舶来品大多身价不菲,在广大民众中逐渐形成了洋货高档、国货低廉的价值印象。逐渐地随着爱屋及乌,洋装洋服、洋腔洋调俨然成为全社会追求的高端时尚和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社会语境中,西式元素在日常生活用品如:家具家居装饰、服装服饰中得到广泛运用,是相当自然和必然的。

中式服装的不断西化源于着装审美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西化,在具体的形制上呈现为基于中式服装款式的一种西式结构改良,虽然这种改良、融合和最终的弃中向西是渐进性的,但却是与人们着装的审美观念的西化相一致的。

中国传统服装以平面造型和直线结构为主体特征,蕴含着意境优雅、自然平和知性内敛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不以凸显人体外部形态为审美取向。与之相反,西方服饰注重立体造型和分片组合结构,以突出男女人体自然美和性感特征为目标,服装造型丰富,结构复杂多变,并且总结出各种织物覆体方式的一系列造型与结构规律,为现代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中西式服装的款式结构形式,主要体现为“身片余缺量处理”、“身袖分片处理”、“中式西做的工艺处理”三种形式。

“身片余缺量处理”是将原为平面造型的衣身片直线结构,根据人体的胸、腰、臀曲线造型,参考量体尺寸和运动松量,进行身片外形线和结构线的修正,包括肩斜线的部分转移、胸凸量、收腰量、臀凸量的省道处理等。

“身袖分片处理”是改变中式服装衣身连袖的“一统式”结构的重要变革,是处理肩斜浮余量、腋下浮余量的有效方式。从服装技术的角度来看,身袖分片是裁剪方式的变更,是中式连片裁剪向西式分片裁剪的结构性转换,同时也受到当时技师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从施材用料的角度,中西式结构往往还会考虑到排料裁剪的方便和各种实用性可能。

“中式西做的工艺处理”是随着西式结构在中式服装上的应用而伴生的产物,是20 世纪中期,旧上海洋服商店为迎合中式服装消费的一种时尚做法。也可以称之为“外中内西”,正所谓“中式是面子,西式是里子”,实质的原因在于纯中式服装的制作工艺基于平面造型和直线结构,要应用于立体造型的分片结构,在技术上往往难以适应,容易产生“里外不符”、“起壳起翘”等成衣弊病,所以中式西做工艺一定程度上也是成衣技术上的优化选择。

3 新中式服装设计的一般方法

新中式服装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而兴起的,也是我国服装行业和现代服装服饰文化发展到一定发达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文化艺术和社会思潮中新中式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新中式服装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国际流行时尚的融合,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中国风装饰元素等手段,运用平面与立体造型组合和直线与曲线结构构成等表达时尚创意的现代中式服装。

与传统中式服装不同,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国际化交流合作已成常态,古今中外的服装服饰元素在服装服饰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所以,现代对新中式服装的定义应该是: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又与国际流行时尚相融合,弘扬的是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经典服饰美学语汇,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寻求解决或缓解“平面与立体”、“直线与曲线” 之间造型与结构中的矛盾对立的路径,使新中式服装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在造型设计层面,新中式服装的款式体现出唯美化取向,根据消费需求可以分出高贵、典雅、奢华、飘逸、简朴、粗犷等多种风格,既可以在传统款式中融合流行时尚,也可以在时尚服装中加入传统元素,并通过现代的面料、色彩、图案装饰等元素组合加以完美呈现。

在结构工艺等技术层面,新中式服装往往可以借助新型面辅料性能而进行结构创意,超越常规思维,寻求结构规律上的不合理之合理设计,如运用弹性纤维面料弥补无省道的余缺量处理;运用丝滑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面料弥补无断腰结构而能补足下摆褶量;运用高温整理设备进行“抓褶”、“压褶”、“粘衬”、“涂层”、“覆合”、“无毛边裁断”、“立体缝合”等等工艺制作,辅助传统服装结构向现代立体造型的方向转换,从而创造出中式服装的新样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追逐时尚是服饰的一种自然规律,时尚的变化印证的是社会文化生态和人们的审美取向,是群体衣生活现实追求的表征。从传统中式服装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到逐渐西化最终全面西化,正是以西方文化和审美取向为主体的时尚潮流的作用所致。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树立传统优秀服饰文化自信就是要以中国传统美学为主导理念,融合现代国际时尚潮流,运用现代科技,创新中华传统服饰元素,创造体现中国特色的新中式服装服饰。

猜你喜欢
西化服装服饰分片
上下分片與詞的時空佈局
降低跨分片交易回滚概率的多轮验证方案
分片光滑边值问题的再生核方法
电脑服装画
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图案和色彩分析研究
基于模糊二分查找的帧分片算法设计与实现
刍议中医何以西化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2016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日程表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