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读书

2020-02-28 10:27梁文正
交通财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知青毛主席总书记

○ 梁文正

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想必没有人去质疑。可我们耳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没有时间去读书”。一年到头不得歇,没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不读书的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不否认,机关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也是获取知识、提高本领的一个有效途径。可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去读书了吗?又真的做到了充分利用时间去读书了吗?对此,不妨看一看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读书的,然后再自我对照,给出一个答案。

关于读书,毛主席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纵览他老人家革命的一生,都是与书香为伴,用“嗜读”来形容也不为过。不管是少年求学,还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主席都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直到临终之前生命的最后一刻,毛主席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和对学习的坚持。在1976 年9 月7 日至8 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主席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和学习。据文献记载,8 日这一天毛主席看文件、看书共11 次,达2 小时50 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 分钟的书,他又昏迷过去了。10 多个小时后,毛主席在书香中离世了。老人家在中南海的故居就像个书的海洋,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也到处都是书。就连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甚至卫生间里也摆放着书。

习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读书,他曾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总书记对读书的喜爱,对知识求知若渴的态度,在知青时期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1969 年初,不满16 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尽管学业中断了,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坚持读书自学不辍。下乡来梁家河时,他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村民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边吃饭边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上山下乡时,习近平走了30 里路,就为了从一个知青那里借阅《浮士德》。2013 年5 月,习总书记在一个活动上提到,“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读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点积累”。2017 年夏天,中央党校召开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上,作家曹谷溪提到一个细节:“上大学前,他(习近平)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 本读书笔记!”对读书学习之热爱竟至如此。

读书一定源于内心对知识的渴望,绝非是“叶公好龙”、自我标榜,说读书,却不碰书。当今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18 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 至5 年翻一番。近50 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人类知识宝库的极速扩容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给我们获取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或许此时的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摆脱了对纸质书籍的依赖,手指点点,指尖阅读即可获取浩瀚的学习资源。“书非借不能读”,也许正是这种便捷性,让很多人习惯了用时去学、急学急用,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没了古人“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般如饥似渴的紧迫感、求知欲,内心深处对读书缺失了一种严肃性和庄重感。

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古人云,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单单从读书对一个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上,我是深以为然的。毕竟,一个人说过的话,隐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前段时间,武汉方舱医院里,一个静卧病床安静读书的男子成功刷屏,岂不是疫情一线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次疫情让很多人重新回归阅读时光,捧起久违的书本,可以说给很多人、很多家庭带来了新的思考和体验。为什么要读书?从大的方面说,就是为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从个人而论,最起码会如华山医院张文宏所言,读书多了,能让你更加看清一些东西,不欺负人,也不受人欺负。的确,读书就是一种力量,可以让你身上的铠甲更厚重,手中的剑更锋利。不管外界多纷扰,哪怕是面对灾难,只要有书可读,我们的内心依旧是从容和充满希望的。

读书,是一种学习,是一种修身,更是一种高级的自律,而自律的人,往往会相逢在高处。竹笋在地下三年蓄能长久孕育,方有破土之后的一日三尺拔节生长。读书学习的过程,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自律修身的过程。老话说的好,“劈柴不对纹,累死劈柴人”,反映在我们工作上,就是“抬头看路”有时会比“埋头拉车”还要重要。读书学习,就是帮助我们一方面掌握知识,一方面明辨方向,使我们的工作更好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不肯读书,不愿学习,则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开展工作就很难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毛主席说,“一万年都要学习嘛!”习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读书学习都正当其时。借用当下一句流行的话:岁月总会偷偷奖励那些严以自律和默默努力的人,我想,读书,更会是如此。

猜你喜欢
知青毛主席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难忘知青岁月
壮锦献给毛主席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