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化问题”研究
——以X县为例

2020-02-28 15:28邢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农村基层组织生活

◎邢娜

一、X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现状

截止2019年10月,X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478人,30岁以下4人,30—39岁46人,40—49岁138人,50—59岁259人,60岁及以上3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2人,专科112人,高中及以下354人。村、社区主任448人,30岁以下9人,30—39岁64人,40—49岁152人,50—59岁186人,60岁及以上37人;本科及以上6人,专科79人,高中及以下363人。

综合X县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基础数据,X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50-60及以上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占到总人数的50%以上。部分农村存在由60岁以上的人担任村支两委的情况。二是文化水平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到总人数的75%左右。因学历水平低下,能力水平不强,村支两委不能在党建中发挥好“领头雁”作用。

二、X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化问题形成原因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农村工作的“领头雁”。当前的队伍建设却不尽如人意,面临以下六个问题。一是“选人难”“人难选”。在当下的农村基层,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存在“老干部难免、新干部难选”的现象。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大都外出务工,存在很多空壳村,致使大部分村、社区存在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情况,村社区留下来的人员多是“386199”部队(即老、弱、病、残、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县乡村农民工(农村地区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的非在校学生)总数为52.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离开本乡镇范围)39.6万人,占比75.9%。大多数适龄青年外出务工,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岁以下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人才分布不均衡,造成具备条件或有能力的人不想干,想干的人却不具备条件或没有能力。二是年龄大、文化低、能力不足。目前我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受自身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慢,思想观念转变难,跟不上时代步伐;面对各种新情况,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冲突时,束手无策,“能力恐慌”“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三是不想干、不作为。公仆观念和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工作激情和热情,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四是不会干、干不成。部分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受到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制约,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大多数停留于简单的上传下达,不知道“为”什么,怎样“为”,或明知自己不能为,也要滥竽充数、到处施为。驾驭市场时力不从心,总揽全局时顾此失彼,做群众工作不知所措,应对突发事件惊慌失措,面对舆情束手无策。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五是难稳定、易流动。优秀人才“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难以连选连任,甚至在任期中就主动辞职;工作缺乏长远规划,有前劲无后劲,一些村干部自己不在村里住,开会或上级检查时才回到村里。在一些偏远村庄,村里的工作主要靠上级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来支撑。这些人积极性较高,能力也强,但大多是“飞鸽”牌的,不是“永久”牌。六是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党员没有党员样子”。一是思想上难带头。理想信念动摇,信仰不足、模糊甚至缺失,精神迷茫空虚,热衷于封建迷信;党性退化,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有利就争,无利就让,不利不干”;宗旨观念淡薄,“悬浮”于半空,不愿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能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愿做群众工作,漠视群众疾苦,甚至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政治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觉悟和正气,在是非问题上态度暧昧、若明若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到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各种错误言行、歪风邪气不斗争不抵制。二是示范带头意识差。以凤鸣镇锦屏村为例,全村共分为12个小组,党员担任小组长人数为3人,占比仅为25%。一些党员不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向群众做宣传解释,缺乏带领群众的观念和觉悟。三是能力上带不了头。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甚至知识老化、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工作中思路不活、方法不新、效率不高、业绩不好。

(二)党内组织生活的活力不强

党内政治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内组织生活明显存在着活力不强的问题。一是不经常、不规范、不严肃。“三会一课”制度形同“摆设”,“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闲时活动、忙时不动,上级党组织有布置就组织,没有布置则不动,或用业务工作会议代替组织生活会;把党的组织生活等同于群团活动或文体活动,忽视党性,淡化政治性,追求趣味性、娱乐性;有的肤浅、扭曲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表扬与自我表扬,批己不批人、批问题不批思想、当面不批背后批、表面接受批评实则没有触动。二是内容空洞,方法单一,形式主义严重。内容陈旧老套、空洞平淡、脱离实情、不顾实际、不管实效,更谈不上触及灵魂、立根固本;理论学习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公式化,千篇一律。三是与群众的关心、党员的需求结合不紧。不能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呼声,不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封闭式,“自娱自乐”“自我循环”;限于狭小圈子,脱离甚至远离群众。四是民主集中制执行不规范。有的负责人搞家长制和“一言堂”,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内重要事务不公开,即使公开也是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应付回避党员监督。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农村基层组织生活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