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2-28 15:28王玮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财务

◎王玮

引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报销、管理和监督等事项,主要包括了对于单位内部的流动资金、非流动资金以及专项资金等进行有效地管理,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发展受阻。通过对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有效完善相关工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提供参考。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工作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仍然薄弱,例如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相关财务票据管理混乱,一些原始的票据填写不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在开票人和收票人栏,只填写姓不填名,开票日期不够准确等,这些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造成影响。同时,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仍缺乏完善的规范控制,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不够完善、无财务报表附注等,这些都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依据不足。

(二)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够健全

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监督,但是当前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并不够健全,不同执法的尺度,存在的差别,缺乏统一性和公正性,这样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更加有效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着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有法不依和违法不究等现象,这些现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性不足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从财务管理体系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够科学,管理的方案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这样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多项管理工作都集中在一个部门进行,比如说合同管理、采购管理等全部集中在财务部门,导致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存在一定风险。

(四)预算编制与执行刚性不足

由于预算编制周期较长,很多事业单位存在对下一年度单位事业发展需求考虑不够深入的问题,致使预算收支编报不全面,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收支,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减小了预算约束刚性。根据部门预算执行要求,年度预算一经批准下达,无特殊情况不能随意调整,但从执行情况看,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降低了部门预算严肃性要求。

(五)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事业单位中,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能够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要求,比如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并非财务相关专业毕业,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对于相关工作的有效性也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是迫切的问题。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基础性工作,强化会计核算

想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注重完善会计基础性的工作,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强化管理、明确责任,对各种凭证进行核查,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要严格票据的规范填写,对不符合规定的要坚决退回、不予报销;三是要规范报销流程,严格单位内部审批程序,强化会计核算。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监督机制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对于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保证相关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法律还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引导职能,对于监督相关人员做好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单位内控建设,防范财务风险

要不断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弥补各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同时坚持有效控制的原则,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要针对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要强化控制,确保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最后还应该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控能力有所提升,完善风险预防的各项措施,保证监管各个程序的有效落实,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四)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做好预算绩效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证和支撑。首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各项支出进行合理计划,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积极传达预算编制相关制度及信息,指导其根据工作需求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明确事业发展重点,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优化预算执行。其次,在预算执行方面,要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作为预算执行的工作理念和行动准绳,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五)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还应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其专业素养,使其专业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更新。同时要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培养其良好的工作责任和态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注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处理财务信息数据的能力,使其预算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对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使其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核心,加强该项工作对于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财务体系,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针对本单位当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存在漏洞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相关工作,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水利财务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