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陵川古庙清凉禅院

2020-03-01 05:33李贺青
文物季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禅院王宫石柱

□李贺青

一、清凉禅院介绍

太行山绵延八百里,在中南腹地有个陵川县。陵川既为尧舜部落,又是围棋起源地。风景名胜诸多,有崇安寺、王莽岭、棋子山,锡崖沟等,素有“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攀五岳”之誉。陵川之美显于山、掩于寺,虽然没有五台、华严那样的名寺古刹,但古朴的陵川寺庙分布其间,显示出它的历史与沧桑。

出陵川县城一路向南,青山相伴,不过十里路,就是西下河村。西下河村,古称大石片村,她历史悠久,从现存的清凉禅院和龙王宫遗址上,仍能看出漫长岁月不同朝代留下的历史印迹。

位于村南的清凉禅院,则是西下河村目前遗存的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民间诸多文人墨客凭古吊今之首选圣地。清凉禅院位于西下河村南,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南北长43.9 米,东西宽20.8 米,占地面积913 平方米。

清凉禅院创建年代不详,据禅院中现存碑碣记载,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民国 4年曾先后多次修复。现存建筑风格属于清代。

清凉禅院虽然冷清,但仍不失为一座完整的古建筑庙宇,由后院、中院、前院三个互相连接的院落组成(图一),形制为标准化单体建筑配置成完整结构,除后院的正殿,其余都是二层楼屋结构,从高空鸟瞰,整座庙宇如同一个巨大的“目”字。院落中轴线上现存有正殿、舞楼,两侧有禅房、耳殿、妆楼、夹楼、阁等,一共三十六间砖瓦楼房,楼上楼下总计七十二间房。结构严谨,古朴大方。

禅院大庙是佛庙,庙门上书有四个楷书大字“清凉禅院”。正殿门匾金书“大雄宝殿”,全为木厦,四柱顶立,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出廊,飞栱斗檐,覆瓦立脊,檐下斗栱为五踩双翘,格扇门(图二)。里面原来供的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简称毗卢佛,是最高身位如来,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是我国寺院中最常见的佛像。佛教有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报身佛卢舍那佛“三身佛”之说,法身佛如同天空的明月,报身佛如同明月倾泻的月光,应身佛如同月亮的影子,说明毗卢遮那佛在佛教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人们有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之说,这也就是清凉禅院的来历。大殿两翼对称有耳楼,还有东西两座厢房,共六间楼房,此是禅院之上院。

图一 清凉禅院

上院出花墙,东边三间阁楼,明二实一的结构,原来分别敬有文昌帝君、关圣帝君、仓颉、奎星、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等,凡管文教的神,几近齐备。西面三间阁楼敬送子娘娘、蚕姑两位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女性神仙,圣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反映了生儿育女,消病减灾,文武才能等良好的愿望。此院乃禅院之中院。

图二 清凉禅院正殿

图三 清凉禅院正殿存碑

两壁花墙往下便是下院。下院正南是戏台,左右分布二耳楼。东西两侧下各五间厢房,上面各五间看楼。为神敬戏,也与民同乐。戏台正对正殿,两侧是看戏之楼,楼下空旷,可以避雨,可以设摊,楼上则看台,当是头面人物或富家小姐座位,如同现在的包厢。

禅院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造型端庄,风格优雅,雕梁画栋,木雕厦檐,极为精细。采用梁柱和斗拱结构,正殿四根大石柱、东西阁楼上下八根大石柱,下院东西厢房和楼二十根大石柱,戏台六根大石柱,大门两根大石柱,共计大石柱四十根。

清凉禅院的三个院落之间,并没有华丽的楼阁门庭相隔,只是在一道低矮的砖墙中间,留出几级台阶穿越。一进门庭,整个禅院就可一览无余。

二、清凉禅院与民间精神信仰

在禅院正殿内,现存碑2 通,碣2 方。其中有一通记载了康熙二十八年补修之事(图三),指明这毗卢佛殿不知创自何年,有僧法名儒意者,见此地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便结庐而居,传道教化众人。他不忍原庙颓倾,便向众人施舍,募集资金,修盖正殿和东西厢房,使旧者新之,缺者补之,金像焕然一新,佑助田庄人口平安。

另一通道光二十二年的记事碑,说明了大明万历三十年的修缮情况(图四)。碑文提到清凉宝殿“助脉八山不透,更喜拦水一条,通尧千山神洞,祈祷各省来朝,雨不失时,威灵显验”,由此可见清凉禅院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的一处圣地,香火自然鼎盛。也就是在那时,因为风雨摧残,庙宇年久失修,佛像金容退缺,火光零落,不堪供奉,因而聚众集资,打石为基,采买木植,补瓦完全,使之形成目前的格局。现在遗留石柱四十根,可见当时补修之艰辛,从这个石础的精致程度,可以看出当年精湛的工艺。

一座清凉禅院,让人体会到三千年的佛教核心思想和精髓所在。

从两通碑碣的记载来看,以及根据院内供奉的儒、释、道三家代表人物可以推测出,此清凉禅院乃当地民众的表达和寄托个人精神世界和美好愿望之地,所以逢年过节或有所求会前来拜谒许愿。下院的戏楼和厢房也可以看出,民众举办大型娱乐活动和重要节气庆祝活动也都是在此地,且不论地位高低大都聚集于此,是人们表达精神信仰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四 道光二十二年记事碑

三、龙王宫遥相呼应,为禅院增添了无限清凉

在西下河村,有“先有龙王宫,后有清凉院”的传说。笔者在与清凉禅院隔村相对的地方,找到了龙王宫的遗迹。这是天然形成的一个山洞,高有几丈,深有十几丈,内供着龙王,我们在洞口之外,发现了几处石基,这应该是当时龙王宫的基础,与供龙王看戏的戏台隔河相望。想来靠天吃饭、久受干旱之害的先民,在这里会用与清凉禅院不同的礼拜方式,祭祀龙王雨神,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王,在佛教典籍中多是护法神出现的,属“天龙八部”之众。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

“龙众”中的“龙”,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王”或“龙”大致差不多。事实上,中国人对龙和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的。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龙王能够带来充沛的雨水,自然也给人间带来了清凉。所以龙王宫自然也就成了清凉的代名词。

清凉禅院与龙王宫一起,成为当地一代又一代善男信女节衣缩食、栉风沐雨的信仰寄托,当地人民长久以来日夜守护着清凉禅院,守护着龙王宫,两大道场成为他们超越了千年的精神家园。当地人民的清凉之心,还从留存碑碣的记载中解读。“自古天地滋养众生,佛掌乾坤世界”、“人有一贯与天,天有万贯济民”、“明中施舍,暗里填还”,“永护一庄田蚕、人口平安”等,这些朴素的道理,却是历百年而不移的信仰,龙王宫的清凉与般若空性的清凉圆融一起,两种清凉如同两股深山里的清泉,承载了当地人千百年来的民间信仰和精神寄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沉淀。

猜你喜欢
禅院王宫石柱
Chapter 4 Aladdin's love
石柱迷宫
在布罗卜丁奈格的其他经历
读史长智商: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蘑菇石柱
遍能法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峨眉山大佛禅院纪念馆雨中揭幕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完美
欢迎抢劫
自然之美